01.16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提到二戰納粹德軍,人們很容易聯想到他們精良的武器裝備、訓練有素的官兵以及嚴密的部隊組織。不過,再強悍的部隊也要吃飯,當目光轉向他們的軍隊伙食時,就會看到不同的另一面。二戰德軍的伙食據說被稱為“寄宿人料理”,基本上以黑麵包、湯(清湯和濃湯)、香腸以及咖啡(多為代用咖啡)為主。二戰德軍根據部隊所在區域和任務定量配給伙食,具體有以下4個等級,1級: 一線作戰部隊;2級:佔領區部隊;3級:國內備守部隊;4級:國內辦公文職人員。1級配給的供應量最多,此後依次遞減。而且,一線作戰部隊的伙食被稱為“一號口糧”,屬於優先補給物資。根據補給部隊指南的記錄,1942年一名德軍士兵單日標準配給內容如下:軍用麵包750克、黃油(或人造黃油)或豬油(抹在麵包上食用的動物油脂)45克、香腸(生香腸或罐頭香腸)120克(有的地方是燻魚和奶酪)、果醬或人造蜂蜜200克、烤土豆750克、肉120克、蔬菜或動物油45克、沙司15克、咖啡豆(有時是代用咖啡或紅茶)8克、點心或巧克力1袋、香菸7根、雪茄2根以及其他調味品。此外,還有為行軍部隊或受地域限制無法正常供食的部隊準備的口糧,主要以罐頭及餅乾為主,實際上,由於戰況、補給狀況的變化,戰果伙食的供給也不一而同。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坐在火車上開懷暢飲的德軍士兵,畫面中有些模糊的前景是野戰炊事車。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正在休息的德軍士兵。左邊的士兵一個叼著菸斗,一個叼著香菸,右邊的士兵在吃黑麵包,中間的小桌上有飯盒蓋和水瓶。

二戰德軍的午餐——唯一能吃到熱食的一餐

在戰爭爆發之前,雖然存在地域和階級差異,但德國人的飲食習慣是一日五餐。早晚各吃兩次,基本是以麵包為主的輕飲食,午餐則較為充足和豐富。德國人的早餐一般是咖啡、麵包和果醬,午餐是唯一一次下廚煮熱食的一餐,有土豆湯、肉類料理、蔬菜沙拉(或蒸煮的蔬菜)。到了下午有下午茶。晚餐也是吃冷食居多,有作為主食的麵包、香腸或火腿、奶酪等,很多時候這些食物給人以啤酒或紅酒的佐餐之感。到了二戰軍營,飲食改成了早中晚三餐,但充足和豐富的午餐這一點沒有變。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上圖是現代人復刻的二戰德軍午餐範例,包括匈牙利風味濃湯、軍用麵包和代用咖啡。

濃稠溢香的肉湯

這道濃湯正如其名所示,是源自匈牙利的一道料理,匈牙利當地的做法是把牛肉、土豆、洋蔥、胡蘿蔔、紅甜椒切塊或切條放入湯中燉煮,然後加入較多的紅甜椒粉一起煮制,但傳到德國後,德國人按照自己的飲食習慣進行了改良,湯汁更為粘稠,像咖喱一樣,重更要的是,德國人不放紅甜椒粉,改用孜然,主要與黑麵包或意大利麵條搭配食用,有時也會配合德式酸菜等醃菜。在此提醒各位切粉,本文中的濃湯復刻的是匈牙利風味的。另外,戰前的紅甜椒如紅辣椒一樣辛辣,與現在幾乎感覺不到辣味不同。在德國,紅甜椒與胡椒的作用相差無幾。喝了加有紅甜椒粉的濃湯,能迅速讓身體暖和起來,同時還能給身體補充維生素C和鉀元素。從一戰到二戰,德軍的戰地伙食都包含了這道濃湯料理,是讓前線士兵們倍感親切的菜餚。現在將具體做法奉上。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匈牙利風味濃湯。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德軍配餐一景。拿著飯盒排隊領飯的士兵當中,有些人還穿著工作服,可以推測此時並不在戰鬥中。野戰炊事車上方搭起了迷彩帳篷,或許不是為了偽裝而是遮陽擋雨。

食材:

牛肩肉…500克

洋蔥…2個

沙拉油…適量

紅甜椒粉…一大茶匙

肉湯…1升

鹽…適量

胡椒…適量

去皮番茄罐頭…半罐

馬鬱蘭…適量

月桂葉…1片

丁香…1個

土豆(不易煮爛的品種)…350克

綠甜椒…半個(或普通的2個青椒)

紅甜椒…1個

紅辣椒…根據個人口味取量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紅甜椒。匈牙利人將原產南美智利的紅辣椒經改良培養的品種,現如今沒有辣味的品種於1945年培育。果實成熟後,表皮由綠色至紅或黃色,最後變成橘色。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正在削土豆的德軍士兵。無論前線或後方,在給部隊準備三餐時,常常會叫來士兵打下手,做一些諸如削土豆的活。

做法:

1、牛肩肉切成適合進食的大小,洋蔥切成環狀。

2、鍋裡倒油,然後加入洋蔥炒至透明。關火,倒入紅甜椒粉攪拌均勻,再加入少量肉湯。

3、加肉炒至變色,撒上胡椒。

4、將剩餘的肉湯、罐頭番茄倒入。

5、加入馬鬱蘭、月桂葉、丁香,文火加熱75分鐘,煮至肉變軟。

6、在燉肉的時間裡,將土豆削皮,與甜椒一起切成適於進食的大小。

7、待肉煮軟,加入切好的土豆和甜椒,繼續煮至土豆變軟。

8、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紅辣椒。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1939年,在某次野外演習的間歇,德軍官兵們正笑容滿面地休憩用餐。

永不缺席的麵包

德軍有形狀和大小各不相同的軍用麵包,不過,提到軍用麵包一般是指黑麵包,為了能在常溫下保存更長的時間,這種黑麵包烤得比較硬。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二戰德軍常吃的黑麵包。口味偏酸,反正筆者不愛。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一名前線戰士正在切黑麵包。每名士兵都隨行帶著切面包的摺疊小刀、塗麵包的豬油等。

據統計,德國的麵包總類超過300種,根據形狀、大小、重量、配比的不同,麵包的名稱也不同,比如,500克以上的麵包稱為Brot、黑麥含量90%以上的稱為Roggenbrot、黑麥含量超過50%不足90%的稱為Roggenmischbrot、小麥含量50%以上不足90%的稱為Weizenmischbrot、小麥含量90%以上的稱為Weizenbrot等。一般來說,德國北部的麵包黑麥含量高,越往南走,小麥含量越高。德軍的麵包有黑(麥)麵包(Roggenbrot)、混合黑麥麵包(Roggenmischbrot)、多谷麵包(Mehrkornbrot,除了黑麥和小麥之外還摻雜了燕麥製成的麵包)等,另外還有保存期更長的麵包幹(rusk)、香脆餅乾麵包(Knäckebrot)和罐頭面包等。在士兵生活指南一書中,從如何製作烤麵包爐到麵包發酵都有詳細記載,而德軍士兵們吃到的麵包大部分是由所屬部隊的麵包連製作的。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正在烤麵包的麵包連,麵包師們正在將發酵好的麵包放入烤箱拖車中,畫面左邊是已烤好的麵包。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一名德軍迷正在吃塗了豬油的黑麵包,據說沒有事前所想的那麼油膩和難以下嚥。

從編制上來說,德軍只有師級以上部隊才會配置麵包連,步兵師所屬麵包連的人員編成具體如下:3名軍官、2名副官、22名軍士以及119名士兵。第1排配有2輛烤箱拖車,第2排配有3輛烤箱拖車,每輛烤箱拖車由2名軍士指揮。每個排有24人(分成3個班),由麵包師和輔助人員編成。麵包連的輜重部隊備有供水車、大型野戰炊事車等,還有負責維護和修理的維修分隊。麵包連關係著全師的胃,通常置於比較安全的後方。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部隊中的炊事人員,通常由2名廚師和若干助手組成,視情況可以僱傭平民,有時帝國勞工陣線的人員也會加入炊事作業。

難以捨棄的咖啡


在人們的印象中,德國人似乎最愛喝啤酒,殊不知,咖啡才是他們日常更愛喝的飲料。對於愛咖啡的德國人來說,如果因為戰爭導致屬於進口商品咖啡供應中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當時歐洲的咖啡豆主要通過漢堡港進口,因此,戰前的德國在此儲存了大量咖啡豆。戰爭爆發後,咖啡豆的進口量也跟著劇減。不過,德國在1939年戰爭爆發前就推行了咖啡配給制,而且從戰前開始就利用麥芽和菊苣根製作代用咖啡,從而保證了戰時咖啡的供應。雖然正宗的咖啡難以到手,但在戰爭結束之前,德國國內依然有正宗的咖啡豆庫存。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Linde's是戰前某代用咖啡的牌子,據說現在還在生產。

德軍也給士兵們提供了咖啡,但正如國內軍迷所熟知的那個梗:“漢斯,你的咖啡真難喝。”德軍士兵喝到的多數為代用咖啡,味道難以恭維,儘管如此,士兵們也離不開這種飲料,何時何地都想來那麼一杯。

漢斯們的老三樣——二戰德軍的戰地午餐

▲ 乘火車轉移的士兵正在接送來的咖啡。同行的列車上有可以煮咖啡的野戰炊事車,休息時間裡炊事兵將煮好咖啡裝入士兵的水壺裡,然後再分發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