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老掌櫃識人

■張亞清

清朝康熙年間,北京有家“義和”當鋪,老掌櫃叫鬱道生,帶著少掌櫃鬱昌站櫃檯。一天上午,少掌櫃見有個人在門口徘徊,便招呼他進店並叫夥計上茶。那人連聲道謝,自稱名叫程國玉,系東仙橋下“九味齋”的老夥計,因老東家過世,新東家賭輸錢欠債,要把“九味齋”半價盤出。他心疼“九味齋”的老招牌,想全價盤下這個店鋪,尚欠八千兩銀子,欲從“義和”當鋪貸出。少掌櫃認為來人一不認識,二無保人,誰敢貸錢?便婉言拒絕了。

程國玉長嘆一聲便拱手告辭,正遇天上下雨,便急忙從揹包裡拿出一套舊長衫和一雙舊鞋,換下身上的新長衫和新鞋。少掌櫃問他為何在此換衣鞋,他說這身衣鞋是向友人借來的,如果弄髒了,如何向人家交代?沒想到在櫃旁的老掌櫃看到這一幕後,竟上前一把拉住程國玉:“客官慢行,雨大路滑,且到舍下小酌兩杯。”說完便把他拉到後客廳,叫僕人端上酒菜,兩人天南地北邊喝邊談,席間老掌櫃兩次外出與夥計說些事兒。這一頓酒喝了大半天,程國玉便想告辭,老掌櫃卻對他說:“你想貸的銀子,我已經給你準備好了。”程國玉一聽,驚詫不已。事後少掌櫃埋怨父親辦事不妥。老掌櫃說:“識人貴在識品。此人心念故主,珍惜店譽,已是讓人欽佩;再見他借人東西如此珍惜,說明此人注重信譽;我還暗中派小夥計到‘九味齋打探,證實他所說不假;加上我酒話中看出他滿腹生意經,所以我才敢放銀子給他。”少掌櫃不信。一年過後,程國玉因經營有方,竟親自押著本銀和利息連同一塊金匾,一路吹吹打打到“義和”當鋪鳴謝。“義和”由此贏得“義商”稱號。

幾年過後,老掌櫃退休。某日“義和”門前來了一頂官轎,坐著新科探花祝大位,少掌櫃不敢怠慢,趕緊迎進內廳。祝大位說他雖中探花,仍須候補為官,若要提前遞補,需繳納吏部一萬兩儀銀,聽說“義和”乃“義商”,故來借貸。新掌櫃模仿老掌櫃當年做法慨然允諾。事後老掌櫃批評新掌櫃說:“人看人品,官看官品。祝大位不按照朝廷規矩來,屬於買官要官。他下去為官後,必然百般盤剝老百姓,刮地三尺。此人日後必定成為貪官,今後還是不與交往為好。”半年後,祝大位便把萬兩本銀和利息全部歸還,不久後又升遷江蘇巡撫。幾年後老掌櫃去世,康熙帝駕崩,雍正帝繼位,大肅貪官汙吏,祝大位第一個東窗事發,被抄家斬首,受其牽連破產的商人不計其數,“義和”也被牽連在內,被罰沒了大部分財產,幸而少掌櫃遵從父命,涉案不深,免了牢獄之災。

【原載《閩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