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蘇57高調進軍東南亞 俄羅斯能否再次續寫“側衛”傳奇?

利刃/龍貓

馬來西亞空軍裝備精良,主要裝備有8架美製大黃蜂戰機,18架俄製蘇30MKM以及18架米格-29N輕型戰機。其中,在馬來西亞空軍2002年度新型戰機競標中打敗波音F/A-18E/F超級大黃蜂的蘇30MKM多用途戰機,長期以來一直都被外界稱作馬來西亞空軍的"脊樑",東南亞上空制空權的象徵。也正是"側衛"家族的突然闖入,東南亞才掀起了發展採購重型機的浪潮,新加坡的美製F15SG,印度尼西亞越南的蘇30和蘇30MK,可以說都是這場軍備競賽的產物。

蘇57高調進軍東南亞 俄羅斯能否再次續寫“側衛”傳奇?

近日,值俄羅斯聯合航空公司高調進軍馬來亞蘭卡威國際航空展,向馬來西亞推銷俄製戰機和最新的第五代戰機蘇57隱身戰機之際,就由筆者幫大家回顧下,蘇30戰機的前後今生,淺析下東南亞"側衛"的未來。毫無疑問,"側衛"家族是迄今為止俄羅斯生產的最好的戰鬥機系列,從蘇27戰機1977年5月20日首飛到2013年6月20日蘇35首次亮相巴黎航展,"側衛"家族不止一次顛覆了世人對戰機機動性、對俄羅斯航空工業製造能力的認知。而那款打敗超級大黃蜂,出口到數個國家的蘇30,更是將"側衛"家族的名號打向了世界,造就了今天"側衛"家族遍地開花,枝繁葉茂的景象。

蘇57高調進軍東南亞 俄羅斯能否再次續寫“側衛”傳奇?

蘇-30MKM矢量發動機特寫

蘇30多用途戰機對標美製F-15E攻擊鷹,大航程、高速、重負載、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和卓越的機動性是蘇30的主要特徵。經過多年的發展,蘇30已經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兩種發展路線,即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的"創新"派和共青城加加林飛機制造廠所代表的的"保守"派。

印度蘇30MKI,馬來西亞的蘇30MKM以及俄空軍目前大量採購的蘇30SM,都是由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設計生產的。應用超前技術和佈局,並不斷改進可以說是是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的特色。印度馬來西亞的蘇30早期版本之所以會表現出"水土不服"和難以操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兩款戰機本就是伊爾庫茨克完善蘇30三翼面設計和先進航電兼容過程的小白鼠,沒有這些"冤大頭",伊爾庫茨克恐怕根本沒能力推出近乎完美的蘇30SM。

蘇57高調進軍東南亞 俄羅斯能否再次續寫“側衛”傳奇?

與之相對的,則是加加林飛機制造廠設計生產的技術相對保守的蘇30版本,主要型號為出口中國的蘇30MKK和蘇30MK2。雖然,對比同期出售給印度和馬來西亞的三翼面蘇30,加加林飛機制造廠的蘇30無論是機動性航電配置還是性能較前者都要遜色不少,但正是因為採取了類似蘇27戰機的保守設計,這批蘇30加入我國空軍後才得以迅速形成戰鬥力,並在漫長的服役歲月中經歷住了環境和高強度部署的考驗。其相對容易理解吸收的技術,也使得我國得以迅速發展出屬於我們的"側衛"家族。

說起技術,伊爾庫茨克從蘇30MKI系列就開始應用的矢量推進噴口,無疑是蘇30整個系列設計的最大亮點。矢量推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鷂"式戰鬥機使用的勞斯萊斯飛馬發動機。然而,直到21世紀,矢量推進技術才被用於顯著改善戰機機動性,如裝備有二元矢量矩形噴口的F22戰機和軸對稱圓形矢量噴口的蘇30MKI。關於美國的矢量技術,本文不予置評,筆者這次重點要說的是蘇30系列應用的軸對稱圓形矢量噴口技術。

蘇57高調進軍東南亞 俄羅斯能否再次續寫“側衛”傳奇?

蘇30MKI是蘇30系列中首款大規模應用矢量推進技術的機型,二元矢量噴嘴安裝在與發動機Y軸成32度的外側,可在垂直面內上下偏轉15度,矢量噴口由飛控系統全權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兩臺AL-31FP發動機的矢量噴管亦可獨立偏轉,可以極大的增強戰機本身的滾轉和轉彎能力。二元矢量噴嘴的存在,使得本就擁有三翼面設計的蘇30的機動性變得更為變態,並讓蘇30能夠在大迎角的飛行狀態下接近零空速而不失速,且還能進行各種高難度機動動作。軸對稱圓形矢量噴口技術至蘇35研製時已經非常成熟,目前俄羅斯已經在開始發展三元矢量噴口技術,以應用於蘇57和計劃中的第六代戰機。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度的馬來西亞新一代戰機競標中,蘇30正是憑藉著矢量推進技術才打敗波音公司的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中國引進蘇35戰鬥機,看重的恐怕也正是最新的矢量推進技術和飛控系統。

蘇57高調進軍東南亞 俄羅斯能否再次續寫“側衛”傳奇?

俄羅斯的最新隱形戰機蘇57上,也應用了與蘇35類似的矢量推進技術來增加機動性。然而,俄羅斯這次若還想依靠矢量推進技術帶來的機動性,來競爭馬來西亞的米格29替代訂單,恐怕很難如願。馬來西亞雖然近日因為歐洲抵制棕櫚油事件與歐盟鬧掰,但是在米格29戰機的替代上,馬來西亞軍方仍然有很多的選擇:憑心而論,美系戰機和中系戰機無論是環境適應性還是售後服務,都要比俄製戰機好很多。2011年買進的18架蘇30戰機,目前能飛的還不到4架。更諷刺的是,馬來西亞從2010年就開始尋求採購可以替代米格29的戰機,美英法瑞中甚至印度都被允許競標,但唯獨俄羅斯被排除在外。可以說,俄製戰機在東南亞的統治已經結束,在設計初期就瞄準俄羅斯高寒環境的俄製戰機,就像北方的漢子去南方體驗溼冷的冬天一樣,終歸是難以適應,更不要說長久的統治東南亞的天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