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苏57高调进军东南亚 俄罗斯能否再次续写“侧卫”传奇?

利刃/龙猫

马来西亚空军装备精良,主要装备有8架美制大黄蜂战机,18架俄制苏30MKM以及18架米格-29N轻型战机。其中,在马来西亚空军2002年度新型战机竞标中打败波音F/A-18E/F超级大黄蜂的苏30MKM多用途战机,长期以来一直都被外界称作马来西亚空军的"脊梁",东南亚上空制空权的象征。也正是"侧卫"家族的突然闯入,东南亚才掀起了发展采购重型机的浪潮,新加坡的美制F15SG,印度尼西亚越南的苏30和苏30MK,可以说都是这场军备竞赛的产物。

苏57高调进军东南亚 俄罗斯能否再次续写“侧卫”传奇?

近日,值俄罗斯联合航空公司高调进军马来亚兰卡威国际航空展,向马来西亚推销俄制战机和最新的第五代战机苏57隐身战机之际,就由笔者帮大家回顾下,苏30战机的前后今生,浅析下东南亚"侧卫"的未来。毫无疑问,"侧卫"家族是迄今为止俄罗斯生产的最好的战斗机系列,从苏27战机1977年5月20日首飞到2013年6月20日苏35首次亮相巴黎航展,"侧卫"家族不止一次颠覆了世人对战机机动性、对俄罗斯航空工业制造能力的认知。而那款打败超级大黄蜂,出口到数个国家的苏30,更是将"侧卫"家族的名号打向了世界,造就了今天"侧卫"家族遍地开花,枝繁叶茂的景象。

苏57高调进军东南亚 俄罗斯能否再次续写“侧卫”传奇?

苏-30MKM矢量发动机特写

苏30多用途战机对标美制F-15E攻击鹰,大航程、高速、重负载、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卓越的机动性是苏30的主要特征。经过多年的发展,苏30已经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种发展路线,即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的"创新"派和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所代表的的"保守"派。

印度苏30MKI,马来西亚的苏30MKM以及俄空军目前大量采购的苏30SM,都是由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设计生产的。应用超前技术和布局,并不断改进可以说是是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的特色。印度马来西亚的苏30早期版本之所以会表现出"水土不服"和难以操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两款战机本就是伊尔库茨克完善苏30三翼面设计和先进航电兼容过程的小白鼠,没有这些"冤大头",伊尔库茨克恐怕根本没能力推出近乎完美的苏30SM。

苏57高调进军东南亚 俄罗斯能否再次续写“侧卫”传奇?

与之相对的,则是加加林飞机制造厂设计生产的技术相对保守的苏30版本,主要型号为出口中国的苏30MKK和苏30MK2。虽然,对比同期出售给印度和马来西亚的三翼面苏30,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的苏30无论是机动性航电配置还是性能较前者都要逊色不少,但正是因为采取了类似苏27战机的保守设计,这批苏30加入我国空军后才得以迅速形成战斗力,并在漫长的服役岁月中经历住了环境和高强度部署的考验。其相对容易理解吸收的技术,也使得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出属于我们的"侧卫"家族。

说起技术,伊尔库茨克从苏30MKI系列就开始应用的矢量推进喷口,无疑是苏30整个系列设计的最大亮点。矢量推进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鹞"式战斗机使用的劳斯莱斯飞马发动机。然而,直到21世纪,矢量推进技术才被用于显著改善战机机动性,如装备有二元矢量矩形喷口的F22战机和轴对称圆形矢量喷口的苏30MKI。关于美国的矢量技术,本文不予置评,笔者这次重点要说的是苏30系列应用的轴对称圆形矢量喷口技术。

苏57高调进军东南亚 俄罗斯能否再次续写“侧卫”传奇?

苏30MKI是苏30系列中首款大规模应用矢量推进技术的机型,二元矢量喷嘴安装在与发动机Y轴成32度的外侧,可在垂直面内上下偏转15度,矢量喷口由飞控系统全权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两台AL-31FP发动机的矢量喷管亦可独立偏转,可以极大的增强战机本身的滚转和转弯能力。二元矢量喷嘴的存在,使得本就拥有三翼面设计的苏30的机动性变得更为变态,并让苏30能够在大迎角的飞行状态下接近零空速而不失速,且还能进行各种高难度机动动作。轴对称圆形矢量喷口技术至苏35研制时已经非常成熟,目前俄罗斯已经在开始发展三元矢量喷口技术,以应用于苏57和计划中的第六代战机。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度的马来西亚新一代战机竞标中,苏30正是凭借着矢量推进技术才打败波音公司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中国引进苏35战斗机,看重的恐怕也正是最新的矢量推进技术和飞控系统。

苏57高调进军东南亚 俄罗斯能否再次续写“侧卫”传奇?

俄罗斯的最新隐形战机苏57上,也应用了与苏35类似的矢量推进技术来增加机动性。然而,俄罗斯这次若还想依靠矢量推进技术带来的机动性,来竞争马来西亚的米格29替代订单,恐怕很难如愿。马来西亚虽然近日因为欧洲抵制棕榈油事件与欧盟闹掰,但是在米格29战机的替代上,马来西亚军方仍然有很多的选择:凭心而论,美系战机和中系战机无论是环境适应性还是售后服务,都要比俄制战机好很多。2011年买进的18架苏30战机,目前能飞的还不到4架。更讽刺的是,马来西亚从2010年就开始寻求采购可以替代米格29的战机,美英法瑞中甚至印度都被允许竞标,但唯独俄罗斯被排除在外。可以说,俄制战机在东南亚的统治已经结束,在设计初期就瞄准俄罗斯高寒环境的俄制战机,就像北方的汉子去南方体验湿冷的冬天一样,终归是难以适应,更不要说长久的统治东南亚的天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