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持續性感染hpv18病毒7年會得宮頸癌嗎?

梵音6012


HPV是Human papilomas virus(人乳頭瘤病毒)的英文簡稱。1974年,德國病毒學家豪森博士首次提出:HPV的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宮頸癌的發生與HPV病毒的感染存在因果關係,正是這一發現,他獲得了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


目前研究發現:臨床上幾乎100%宮頸癌患者可以檢測到高風險HPV-DNA!因此,注射HPV疫苗對於預防宮頸癌具有革命性意義!


根據HPV與宮頸癌關係,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HPV16、18、31、33、35、45等的病毒感染髮生宮頸癌概率高,稱為高危型。HPV6、11、34、42、43、44等的感染與宮頸癌發生概率關係較低,僅與低級別不典型增生和生殖道溼疣有關,因此稱為低危型。


瞭解上述基本知識,就可以回答你的問題了。給你幾個建議:


1 你僅僅是HPV18一個高危型病毒感染,有導致宮頸癌的風險,但未必一定出現!因此定期進行宮頸的檢查就可以了,即使有問題完全有時間進行處理,根本不必焦慮。


2 建議注射9價HPV疫苗,儘管HPV18感染,但可以預防16、31、33、35、45等其他高危型病毒感染導致的宮頸癌風險,同時對低危型的病毒感染也有預防作用。




HPV全名人類乳頭瘤病毒,有很多種亞型。目前科學家已經證實有十多種亞型和宮頸癌相關,16、18、31、33、35、45、51、52、56、58、61等


數據表明,99.7%以上的宮頸癌與高危型HPV感染相關。高危型中最危險的又是16和18型。這兩種亞型引起了70%的宮頸癌。而且這兩種亞型毒力強,感染了更難清除,更容易持續感染,癌前病變的進程也比其他的亞型快很多。


所以如果HPV18型持續感染7年,建議密切做好宮頸檢查,監測是否有癌前病變。


另外關於如何幫助HPV轉陰,現在很多研究認為幫助恢復局部微生態平衡是關鍵。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順利讓HPV轉陰,另一些人卻無法清除它呢?

最近,一項發表於著名期刊《科學報告》的研究顯示:陰道內乳酸桿菌數量與宮頸癌發病有密切關係。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癌症中心發起的,研究結果發現,那些感染了HPV,不能順利轉陰,演變成持續感染,宮頸癌和癌前病變階段的女性,陰道菌群普遍失衡很嚴重,乳桿菌數量不足,致病菌和有害菌更多。而且乳桿菌數量越少,癌變病情越嚴重。

乳酸桿菌為什麼對女性健康這麼重要

女性的私處是一個微生態系統,裡邊寄居了五十多種微生物,其中乳酸桿菌是優勢菌群,佔據了超過85%的比例,夠促進和維持陰道環境的健康,乳桿菌-占主導地位的陰道微生物更容易清除HPV感染。此外,乳酸桿菌群落也能阻止有害細菌對陰道局部環境的入侵。

本次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發現,在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的患者中,乳酸桿菌數量嚴重下降,導致陰道PH值升高,酸度降低,雜菌過多。同時一種叫做Sneathia(纖毛菌)的有害細菌過度繁殖,大量的Sneathia感染會使得HPV更加容易感染,更難清除,並引起癌前病變再到浸潤性宮頸癌。同時還會引起反覆性的細菌性陰道病、流產、早產等。

哪些原因會導致私處乳桿菌數量減少


清潔不當、過度清潔:特別是亂用洗液清潔、以及沖洗灌洗私處等行為


亂用抗生素:抗生素類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會殺死大量的乳桿菌


血糖過高:血糖過高會改變私處Ph, 乳桿菌數量減少


穿緊身褲或者化纖內褲:緊身褲和化纖內褲不透氣,會提高局部PH值,營造一個更有利於有害菌生長的環境。


日常經常用護墊: 護墊也不透氣,非生理期長期用護墊也是私處菌群紊亂的一個常見原因。


橙醫生健康課堂


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致病因素,但癌症是有發病率的。建議定期複查,評估宮頸細胞有沒有改變。


桉樹以青


危險一般短期談不上,但等到CIN2丶3級後手術治療?這個觀點存疑!為什麼這麼說,第一丶早期清除病毒就不會發展了。第二丶ClN2級3級術後(物理方法)殘端陽性發生率接近4成,且進一步發展的概率大增!


益人愉己


關鍵看Cin程度。和你自己的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