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弟子規》中的糟粕文化應當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聲明:本文所抨擊的是掛著國學、女德名頭的劣質課程,對於正經的國學班,鯉王是舉雙手贊成!優秀傳統文化不可丟!另外對於傳統的東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辯證地看吧!

不同意的不用回覆我的,我懶得看,自己轉到自己的首頁就可以了!

  • 背景

近幾年,伴隨著遍地開花的所謂國學班,《弟子規》這本書又開始大行其道。社會上有一大批所謂的大師、會長、教育家粉墨登場,紛紛藉此書開堂講課,開口三從四德,閉口三綱五常,怕是再來個橫批“奴才謝主隆恩”才正好。更令人氣憤的是,這種劣質國學班的湧現,還催生了一大批的所謂“女德班”,裹腳、逆來順受等糟粕文化,自從幾十年前被打倒之後,又一次從垃圾堆裡面爬了出來,不曾想居然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弟子規》中的糟粕文化應當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 《弟子規》的歷史

藉此機會,鯉王來談談對於《弟子規》這本書的看法。

《弟子規》中的糟粕文化應當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據記載《弟子規》作者李毓秀是清朝的秀才,一生不曾考取功名,因此在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據傳做了一輩子的教育工作。李毓秀也就是相當於個民間教育工作者,他所著的《弟子規》在之後的二百多年裡也沒有掀起多大的浪花。清朝蒙學教材極多,除廣為人知的《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以外,還有例如《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的書籍,,四書五經在清代也是作為蒙學的範疇。套用一句現在流行的哏來說,“時人從未聽聞過所謂《弟子規》一說”,無論李毓秀還是《弟子規》都默默無聞,只是歷史長河裡的幾粒灰塵。數位清代文獻研究的學者、教授都能夠證明在他們所研究的史料裡面,根本沒有《弟子規》的影子,這本書的影響力和價值完全是當代重新發掘包裝後形成的。

《弟子規》寥寥千字,命令性的勿、必、須等動詞有67處,口氣強硬,不容置疑,完完全是當時上對下、夫對婦、父對子的所謂倫理綱常的口語化論述。但凡仔細閱讀過《弟子規》這本書的人都會直覺地反對其中的理論,這本書中的不少理論別說是和現代觀念相反,甚至和傳統儒學都是矛盾的。直截了當地形容,這本書不配稱為儒學或者國學。

  • 《弟子規》是什麼?

那麼這本書到底是個啥?本質是什麼?

現在有許多宣傳資料說“古代如此多的賢達君子,思想高尚,品德高潔,文武雙全,都是從小閱讀《弟子規》”這是大錯特錯的。不僅如此,根據史料記載以及專家學者考證,《弟子規》更多的時候是用在祠堂、茶館、書館中進行宣講,換句話說都是普通老百姓去的地方,只有最底層人民群眾才光顧的地方,因此非常明顯地可以看出來:

《弟子規》中的糟粕文化應當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真正的老師應當是這樣的

一、 為什麼能被收錄進史料、教科書的所有清代文人,無論是自述還是旁證,從來沒有提及弟子規,出現最多的還是四書五經?因為《弟子規》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是寫給社會中高層,它的傳播對象是社會底層。為什麼要以三字的形式?因為朗朗上口,易於傳播;為什麼要寫成命令形式為主?為了便於管理社會底層,教化老百姓,不需要講道理,只要聽命令。

二、 名為《弟子規》宣傳是寫給小朋友的啟蒙書籍,為什麼毫無適合兒童的內容,因為這本書根本就不是寫給兒童的,此書的目的是給一些不識字也不懂法的老百姓看的,是用來規範清代百姓的行為的,用那時候的規定來教育當代兒童是否有違初衷?把它捧這麼高,有何意義?

一句話說明:《弟子規》是用來培養奴隸的。

  • 遠離糟粕
《弟子規》中的糟粕文化應當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要命的是,光是《弟子規》一本書復辟就算了,連什麼女德班這種作惡的東西也冒出來了,什麼三從四德,什麼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堅決不離婚,還有什麼“點外賣不刷碗,說明你已經喪失了婦道”,我看了下日曆,現在是2018年,距離清朝滅亡已經一百年了,怎麼各種牛鬼蛇神又冒出來了!為了新中國奮鬥的前輩們聽到了這種消息,怕是要氣活過來了!但凡以《弟子規》為主要課程的國學班、女德班都應該如秋風掃落葉般被徹底剷除,現在這種從垃圾堆裡面復活過來的糟粕很有很多,每一位讀者都需要擦亮眼睛,小心甄別,千千萬萬不能讓這種垃圾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