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不少人在小学的语文课上都学过这篇文章,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采用“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巧妙化解了行车中出现的难题,为世人称道。

其实,在此之前,詹天佑曾在唐山修铁路、架钢桥,并留下了自己的成名之作。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詹天佑

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

詹天佑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号眷诚,西南(唐山)交通大学中有几处叫“眷诚斋”的宿舍楼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詹天佑在他12岁便考取了“幼童出洋预习班”,187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1881年他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是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两名获得学位的其中一位。

名师出高徒

实习经历不简单

詹天佑自带“学霸”人设,带着漂亮的简历,走向了工作岗位。1881年詹天佑归国,同年开平煤矿建成,为便于向外运输煤炭,开平矿务局雇佣英国技师金达在滦州西部筑唐胥铁路,这条铁路不仅把唐山推到了近代工业革命的前沿,更使唐山有幸成为近代中国的“煤根路源”。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唐山站最早的样貌

金达是谁?

一个被称作“中国铁路先驱”的英国人,曾主持设计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修筑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建立中国第一个铁路修理厂和铁路运营公司……先后任中国铁路公司等四个铁路公司总工程师,培养了大批铁路建设人才,其中就有詹天佑。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矗立在北戴河的金达半身像

从1889至1894这几年间,詹天佑先后参与设计修建了唐山至古冶段铁路、古冶至山海关段铁路,主持设计了他的成名之作——滦河铁路大桥,也有人叫它滦河大铁桥。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将“烫手山芋”化为国人骄傲詹天佑让洋人哑然无词

1894年4月2日,中国人自行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大桥——滦河铁路大桥建成,大桥是链接东北和华北的重要交通设施,也是古冶至山海关的必经之路。

此前,这一项目被外籍工程师看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金达先生也束手无策。

1892年,铁路修到了滦河,需在此建桥。金达特请英国著名桥梁专家喀克斯承建滦河铁路大桥。桥址选在了榆山和武山南麓,距入海口50公里。水面较窄,易于搭梁,但水流湍急,又因河底淤沙极深,数次打桩均以失败告终。喀克斯转而求助日本工程师,依然是“屡建屡塌”。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现在该段滦河水流依旧湍急

无奈,喀克斯又把这项工程承包给德国工程师。虽然德意志人民严谨、务实、低调、认真的作风早已名声在外,但这位德国工程师到河北省来,做出来事却是个“渣渣”。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他性情骄悍、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特意远调德国“机匠”,决定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空气打桩法”修筑桥墩,但因水势太猛,一切努力尽付之东流。德国工程师急红了眼,竟不顾后果,用炸药炸掉了滦河西岸的“独石山”。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气死偶嘞!!!

独石山是研山伸进滦河“水溜”的一块巨石,高数十丈,从上游飞泻而来的激流撞在独石山上,轰然折回东流,所以自此石以下滦河一直是靠东岸昌黎一带流淌。独山石炸毁后,激流不再东折,而是紧靠州城西岸啃咬。此后,几万亩良田、480个村庄付之东流,令北国“鱼米之乡”昌黎大伤元气。即便如此,德国工程师仍无法打桩建墩。

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金达的授意下,喀克斯被迫向詹天佑求援。当时詹天佑年仅32岁,正在滦河以东的石门镇担任铁路工程师。他同意接下这份“烫手山芋”。

詹天佑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全面分析研究了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找出了外国公司设计选址不当,山口处河窄水急无法打桩的失败结症,以重新选址加大桥梁长度设计来解决无法打桩问题。在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测算的基础上,大胆将桥址由山口向南移,选择河面开阔,水势减缓处建桥墩,又调整了建桥设计施工方案。由于桥址南移,便于立柱打桩、运料行船施工。在组织施工过程中,詹天佑借用俄军修建大连军港时留下的特长红松木,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利用松木排圆形,密不透水的特点,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还就地取材,使用附近武山、榆山的“台阶石”“桩子石”,并解决了黏合石料的黏合剂问题,减少了对英国洋灰的进口,节省了资金,争取了建设时间,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历经两年零八个月告峻。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据记载,建成后的滦河铁路大桥,长二百一十七丈四尺六寸(实测为670.56米),宽两丈,水面高两丈九尺,桥墩十六,计十七空。中五空,各宽二十丈,余各宽数丈不等,每墩各长两丈二尺,宽一丈。用经费银七十八万两千四百九十五两九钱一分四厘。

詹天佑成功主持修建滦河铁路大桥,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参与修建的外国工程师对詹天佑刮目相看,金达特地推荐他加入“英国皇家工程协会”,成为该会第一位中国籍会员。该桥的修建,也为詹天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5年后,在京张铁路,上演了小学语文课本中“首创人字形轨道”的那一幕。

不惧天灾人祸

百年屹立不倒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滦河铁路大桥在安全使用了40多年后,其列车通过能力难以满足铁路运力需求,1939年,在其上游40米处另修了一座双线铁路新桥。滦河大铁桥则拆去铁轨,铺上了木板成为了公路桥。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被炸的铁路新桥

1948年初冬,国民党军队从滦县撤退时,炸毁了铁路新桥,“炸毁桥墩六座,桥梁二十四孔”。而毗邻的滦河大铁桥也受到殃及,三号桥墩炸毁。人民解放军入关后,首先对滦河大铁桥完成了补修,让其迅速担当起了铁路便桥的重任,在平津战役支前运输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1949年,抢修滦河铁路大桥

平、津解放后,1949年3月,铁道兵团第一支队开始修复被国民党炸毁的铁路新桥,“用工四万个,历时八十天”,5月底恢复通车。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震后滦河铁路大桥上扭曲的铁轨

在不少人印象里,滦河铁路大桥在唐山大地震时被震毁,其实是个误会。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震后毁坏的公路桥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震后毁坏的公路桥

1974年,在滦河铁路大桥下游800米处新建了两座公路桥,宣告“老桥”退役。但万万没想到,在1976年大地震中,那两座新公路桥却毁于一旦。有当地人回忆:凌晨地震,公路桥没事,上午还有人通过公路桥往东北方向运送伤员,但下午余震一来,公路桥坍塌就塌了,桥面上的一辆汽车也栽入了河中。而滦河铁路大桥却安然无恙,于是它被再次启用,用于抗震救灾。1978年7月1日,复建的公路桥“滦河新桥”竣工通车,滦河铁路大桥这才正式“退休”。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2013年,滦河铁路大桥被批准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要想领略滦河铁路大桥的风姿,不妨从唐山乘坐京哈线东北方向的列车,在途经滦河时,与现行铁路桥比肩矗立的另一座大铁桥就是它。

詹天佑的成名作,建在了唐山

左:服役中的滦河铁路大桥,右:詹天佑修建的滦河铁路大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