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2018年初,鄭州市黨史辦正科級幹部任徵和他的隊員們接過上一期扶貧工作隊的接力棒,到新鄭市觀音寺鎮嶽口村走馬上任,任徵擔任扶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新鄭市觀音寺鎮嶽口村位於新鄭市、禹縣和長葛市三縣(市)交界之處,過去由於位置偏僻。是新鄭市市級貧困村,農民以種植傳統農作物小麥、玉米為主,青壯年外出打工,一些村裡的所謂“能人”看中了村外的山上的石頭、地裡的沙子,建起石子場、沙場。個人發了點小財,村裡的環境卻變得越來越壞。(圖為十年前村民崩山留下的痕跡,見證了當年村裡的發展狀況。)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2018年10月22日,我們跟著任徵書記,對他一天的工作情況進行追蹤拍攝。早上6:00天剛矇矇亮,鄭州市黨史辦住新鄭市觀音寺鎮嶽口村第一書記兼扶貧隊隊長的任徵就和他的隊員們起床了,稍作洗刷後緊張的一天開始了。隊員們的早餐非常簡單,通常是稀飯、鹹菜、饅頭,這天因為我們要跟蹤拍攝,他們準備了青菜、雞蛋和油條。隊員老任調侃說:今天我們吃大餐。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早上7點,按照吃飯時說的分工,任徵隊長今天上午要去村合作社調研,也要看看合作社裡貧困戶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我們驅車前往,十來分鐘就到了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楊軍詳細介紹合作社發展情況。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8:10分,任徵書記和合作社負責人楊軍邊走邊談。走過合作社的養羊場,任徵書記在琢磨著如何讓貧困戶真正的融入合作社中。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上午8:40,合作社新培育的羊肚菌採用的是噴灌技術,任書記詳細的詢問了羊肚菌的生長規律,當他得知村民對羊肚菌的培育技術還不過關時,心裡盤算著明天要去省農科所一趟,得給他們請一個專家把把脈。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上午9:10,合作社的骨幹楊軍承包的200多畝流轉地大片種植蘋果、獼猴桃、葡萄,任徵和楊軍一個果園一個果園的看,楊軍說,去年有的果園已經掛果,預計兩年後就會大豐收,任書記和楊軍商量以後的勞動力儲備和銷路問題,他們認為建立自己的電商平臺已經提到了日程上了。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上午10:40,任徵書記來到來到了蘋果培育基地,正好貧困戶劉買均和楊匍正在地裡幹活,貧困戶反映去年蘋果結了一部分,味道也挺好的,就是模樣不好看,任徵讓把本村一個長期做果木培育的技術員叫來問問情況。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上午11:20,村裡的土專家郭喜鵬到了。郭喜鵬老人是老牌農大畢業生,今年已年過七十,因為父親是右派受牽連,一直沒有分配工作,在老家務農,老人心裡有怨氣,生活上一直鬱鬱寡歡。扶貧隊住村後,多次做老人的工作,老人才答應給合作社一些技術指導。現在老人不僅自己搞技術,還帶了兩個徒弟。半個·小時後老人騎摩托來,任徵從他那知道老人對改良蘋果品種很有信心。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上午11:50,任徵書記來到了黨參培育基地,他們到地裡扒開參苗旁的浮土,看到了胖乎乎的血參,感到這片土地種植血參還是可行的。楊軍說血參產量很高,一畝地可產800公斤,一公斤按4元收購,就有3000多元的收益。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上午12:30,忙碌了一上午,中午我們趕到村委會吃飯,午飯是雞蛋麵條,在家留守的隊員早已把飯做好,每人一碗,吃完了剛要休息一會,貧困戶朱中義來到村委會找任書記詢問健康幫扶事宜。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下午2:00,中午稍事休息,任書記又約著村支書張治衛 一起來到了規劃中的村級老年人活動中心,他們詳細地討論了中心的規劃,村民拆遷的補償以及中心的建設計劃。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下午2:40,任徵和支書張治衛走到村邊大路,這條路也是扶貧工作隊來了以後修成的,最近市裡打通了新鄭市通往禹州的盤山公路,兩人在醞釀可不可以把村級公路和盤山公路連起來,那樣的話,村裡的鄉村旅遊就發展起來了。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下午3:10,任徵和與在郭庚賢 家訪的隊員周源匯合了,村裡的貧困戶在任書記心裡都有一本賬,一天不見他們好像少了點什麼。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下午4:05,從郭庚賢家裡出來,任徵他們又來到貧困戶朱中民家裡,朱中民 前幾天住院了,任徵一直記著看看老人的恢復情況,當任徵聽說老人一頓飯可以吃一大碗米飯,並整天像小孩一樣唸叨小任他們怎麼兩天沒見面是,任書記開心的笑了。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下午4:40,突然接到電話,上期工作隊回村來看看,任徵又趕到合作社與老隊員匯合。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下午6:00,吃過飯任徵書記帶我們在村了轉了一圈,隊員們又繼續白天的工作,白天瞭解的情況要詳細的記錄在檔,因為村民不喜歡拿筆記本的幹部,所以他們都練成了記在腦子中的習慣,但好腦子不如爛筆頭。白天經歷的事情、村民的訴求都要當天理出個頭緒。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晚上9:20,天越來越黑,大部分村民的家裡都滅了等,但扶貧隊員還有好多工作要做,窗外的幽靜和他們的繁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晚上9:30,村民祁得印和郭建信來訪,任徵和他們在村委會門口的路燈下一談就是一個半小時,畢竟任何群眾的合理化建議都對扶貧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晚上10:00,任徵書記叫來了支部委員 祁建勇,讓他把理出的白天的工作情況再核對一下,畢竟村委會的幹部對群眾的情況更瞭解。群眾提出的問題遺漏了一件就會讓群眾對扶貧隊失去信心。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晚上10:40, 村委會劃給駐村工作隊的房間裡放著一張小床,我們知道工作隊並不在這個房間休息,直到工作隊連續忙碌了兩個小時,任徵書記徑直走到床邊躺了下來,我們才恍然大悟,工作隊加夜班似乎已成家常便飯,他們說,有時候會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真的連走到離這裡十來米的宿舍的力氣都沒有,累了,就在這張小床上休息會,恢復一下體力接著幹。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如今的嶽口村真是變了模樣,幾年來,扶貧工作投入資金600 萬元,修建道路12公里。扶植二組承包土地714畝,投入扶貧資金230萬元,建成艾葉生產基地,扶植楊軍建成村級合作社,投入扶貧資金140萬元,承包土地800畝,建成了集養殖、種植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體。經過幾年的努力,嶽口村路寬了,燈也亮了。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經過幾年的努力,人家的嶽口村山綠了,村也美了。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學校裡不時傳來孩子們郎朗的讀書聲。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老人看病有了保障。


鏡頭下記錄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 每天從早忙到晚

村民們休息得早,十一點,整個村莊都陷入一片沉寂,但扶貧隊員辦公室的燈還亮著,窗玻璃上映出了任徵們的疲憊的身影。這這燈光是不是也昭示這這個山村的希望。(攝影/周滿堂 )更多扶貧故事請關注頭條號攝客微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