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气量、达佛家心量,三重境界,豁然开朗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气量、达佛家心量,三重境界,豁然开朗

得儒家雅量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一个有智慧和修养的人,必然是平和淡定、不为世事纷扰所动的;一个做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人,必然是让人信服、如沐春风和受欢迎的。而这些,正是雅量。

与人为善,不遗余力地成就他人,不知不觉也成就了自己。一己是人,众人是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修得胸中雅量,蓄得一生幸福。人生,要面对自己、他人和自然万象。自己是最大的对手,他人会影响你的生活,万象是无法超越的存在。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气量、达佛家心量,三重境界,豁然开朗

成道家气量

《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气,就是阴阳,所谓阴阳二气。气的作用,就是和,无论天地人和,终归是一个和字。人间是道场,人生是修行,吞得下委屈,才能喂得大格局。格局大了,气量自然大,气度自能非凡。

人的道德随着气量的增长而提高,人的气量也是由于见识的增加而更宽宏。所以想使自己的道德更加完美,不能够不使自己的气量更宽宏;要使自己的气量更宽宏,不能不增加自己的见识。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气量、达佛家心量,三重境界,豁然开朗

达佛家心量

《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无论是世法、佛法,人的成就大小,跟心量成正比。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去夺,扫除报复之心和嫉妒之念,自然“心底无私天地宽”。

以佛法的智慧打开心量 ,我们始终为自己,始终是自私自利的,因为我们的心胸没有打开,心量没有放开,所以我们一直都在烦恼,一直都在痛苦。现在我们心量要放开,心胸要打开。心量放得开阔,心态无边无际;目光放得长远,目光无边无际:这叫佛法无量。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气量、达佛家心量,三重境界,豁然开朗

谢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