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世民要殺單雄信,秦叔寶、程咬金為何不替其求情?

再見丶無法複製的曾經


單雄信出生於隋唐時期,公元616年翟讓發動農民叛亂,他便和李世勣等人一起投靠。在翟讓去世後,李密便繼承他的位置,李密封他為大將軍,可他最後卻決定歸順王世充。


他這個人武功非常厲害,曾在《舊唐書》就有提到過他,可以在馬上面使用刀槍,所以就被人們稱為飛將。 但因為他在之後曾兩次敗給王世充,所以不得已就被迫投降,多次和唐朝軍隊作戰,而且他甚至兩次要差點取掉李世民的性命。

王世充敗給李世民之後,李世民便下令要將他的部下全部殺掉,但是徐世勣因為之前和單雄信關係很好,所以他便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可以饒他一命,李世民當然不會答應,這麼好的機會他怎麼可能放掉敵人呢?

但單雄信安慰他說沒關係,我知道自己一定會死,徐世勣便向他保證以後一定好好照顧他的家人,並且把自己腿上一塊肉割下來給單雄信吃,單雄信吃完之後便大義凜然的上路了。


那麼他為什麼寧可死也不願意投降給李世民呢?

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只是李世民不同意他投降罷了。 當年單雄信威望很高,都是當時翟讓手下的元老級人物,誰知後來李密因為嫉妒翟讓,便暗中殺害了翟讓,這讓軍隊內部出現很大裂痕。

後來在和王世充交戰中大敗,而他手下的單雄信則投降王世充,像程咬金,秦叔寶等人也都紛紛投降,而另外一隻力量很大的隊伍(徐茂公)則投降給李唐,誰知後來李唐的力量越來越大,單雄信卻一直不肯屈服。

後來竇建德在救援王世充時,將李世民的部隊重重包圍,而唐朝的大將軍也在此戰爭中去世。李世民感到十分沒有面子,從此便對王世充等人十分痛恨,這也就是為何唐朝大將徐茂公為單雄信請求李世民卻沒有答應的原因。

那麼程咬金等人之前和單雄信一起投靠王世充,為何在李世民要殺他時,卻沒有為他請求呢?

當時在抵抗王世充時,程咬金奉李密之命抵抗王世充,誰知在戰爭中大敗,無奈他只好投靠王世充。

雖然王世充對他們很好,可是程咬金一直看不慣王世充狡詐的做法,於是他便和秦叔寶商量著怎麼逃走,之前李世民就早已聽說過他們的名聲,再加上程咬金他們主動帶著兵投靠他,他更是激動不已,立馬收下了他們。

但在公元624年李淵發現李世民的計謀,強行要程咬金離開李世民,可即使在玄武門之變中,他也是一路陪伴著李世民,他的功勞非常的大,因此又被李世民提拔了官職。

那為何程咬金和單雄信之前都是歸屬於同一人,可是在單雄信被殺卻不替他求情?

主要是因為單雄信他是主動投靠於王世充,而程咬金是被抓去當了俘虜,被逼之下為了保命,這才答應為王世充賣力,所以程咬金對他內心非常的痛恨,就因為他臨時叛變,這才導致自己被當成俘虜。

相反,他們之間不但沒有情義,反而有著深仇大恨,程咬金一路的人非常瞧不起他,反而在結拜時還把他給打了一頓,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替他求情。

再加上當時他曾兩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性命,他直接提著刀槍就要刺殺李世民,幸虧尉遲恭及時趕到,這才活了下來。

李世民對他肯定是心有餘悸,當然沒有必要去替他求情。所以單雄信本人在歷史上是一個悲劇人物,死前也只有一人替他求情。


小小嬴政


瞭解隋唐歷史的人,對於單雄信肯定都不陌生,他是瓦崗寨的一位名將,與徐世勣是好友。可是在李密與王世充交戰中,李密遭到大敗,兩位好友選擇了兩條不同的路,徐世勣選擇了投靠李世民,單雄信則選擇了投降王世充,從此兩人的命運軌跡就截然相反。


王世充被李世民打敗以後,王世充率全軍投降,單雄信作為其中的大將也被俘。徐世勣知道單雄信被俘以後,就向李世民求情放過單雄信,但李世民沒有聽取徐世勣的意見,最終單雄信還是被殺。當時瓦崗寨的舊屬中,除了徐世勣外,還有秦叔寶、程咬金等人,他們在李世民中有較高的地位,要是他們也替單雄信求情,單雄信說不定就能逃過一死,可是他們並沒有這樣做。秦瓊沒有救單雄信,據史書上說是秦瓊去押糧了,當時不在朝中,沒有聽聞有關單雄信的消息,當然這也可能是個藉口,秦瓊不一定想救單雄信。而程咬金與單雄信沒有多大關聯,自然也沒有出面求情。不過單雄信的死是必然的,因為這涉及到了政治原因。當時朝中瓦崗寨舊軍的勢力很大,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李世民要是收歸單雄信,又讓瓦崗軍的勢力增添一分,再者單雄信曾經追殺過李世民,唐朝也就沒有放過他了。

單雄信的命運,早在他決定投降王世充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命運軌跡與好友徐世勣截然相反了。


歷史百家爭鳴


這是《隋唐演義》、《興唐傳》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水滸傳》裡,好漢們上了梁山就是親戚了。不管此前宋江害死了秦明一家、殺了扈三娘一家;還是鬱保四間接害死晁蓋……

不管怎麼樣,我們是默認好漢上梁山之後是一條心的。

但《興唐傳》真的不是。雖然秦叔寶、程咬金、單雄信等一群人在瓦崗寨磕頭拜把子,但彼此之間的利益點是不一樣的。

比如在程咬金看來:秦叔寶對單雄信就沒有任何虧欠。

理由是這樣的:

當初單雄信是綠林土匪頭子,秦叔寶作為官差,一直包庇單雄信的手下。這和單雄信綠林威望相關,所以是大恩大德。至於秦叔寶花了單雄信點錢,就不是事。

秦叔寶當然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在洛陽,程咬金說完,秦叔寶就跟著走了。

換句話說,彼此之間大家雖然結義成異性兄弟,但是大家都要為自己和自己的前途負責。

既然單雄信選擇了王世充,那麼就要承擔選擇的後果。相反,如果單雄信輔佐王世充滅了李世民,那因為王世充的關係,殺掉程咬金和秦叔寶,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所以,程咬金和秦叔寶給單雄信的路就兩條:

要麼活著投降,要麼死。

單雄信不投降,那哥哥咱就不好意思了。

當然,程咬金和秦叔寶還算仁慈。換成羅成,還是結拜的兄弟,羅成是戰場上就直接爆錘單雄信的,大家各為其主,論兄弟的時候論兄弟,論立場的時候論立場。

要不然為什麼最後隋唐英雄的名聲也不好呢?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隋唐好漢太成熟了。


酒騎風


因為他們是朋友,心心相印那種朋友。

單雄信已經決定勇敢赴死的時候,秦叔寶和程咬金作為朋友,支持了朋友,既沒有搞感情綁架,也沒有用道德打壓!

為朋友兩肋插刀自然是朋友,但是,朋友“要名譽不要性命”的時刻,送他名譽,不強行挽救他的性命也不失為“真心朋友”呀!

程咬金是沒有去李世民那裡求情。

程咬金去法場送別了,與眾不同的送別語:

  • “單二哥,我想你真是個好漢,不降就死,倒也爽快,小弟十分敬服。今奉勸一杯,可看我平昔為人老實,肯吃就吃,不肯吃就罷,再不敢勉強。”

單雄信這種人,天生的老大,所謂綠林總瓢把子,在乎的是好漢形象,不會在乎什麼性命的。

程咬金也是好漢,哭唧唧去求人,然後苟活於世,不為也!

人生選擇錯了,錯了就認。命就該死,死就死了。

單雄信既不願意別人去替他向李世民求情,也不願意自己去求李世民饒命的。

人世間是有這種“硬人”的,死得其所,求名得名,引刀一快,快哉!

秦叔寶不在現場,押糧在外,在也不會求情的。

秦叔寶和單雄信成為朋友開始於“秦瓊賣馬”不是“賈家樓結拜”。

秦瓊賣馬促成了一個流落街頭的流浪漢和一個地方大佬結成了“價值觀趨同”的朋友。

賈家樓結拜的三十六友是利益聯盟。

所以說,利益聯盟者從利益出發自然希望單雄信“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活著,萬一以後有用呢!

死了可就一點用也沒有了。

秦瓊可不是把單雄信當做“有用”的朋友來用的,那是心心相印的知心朋友,朋友感覺應該死了,難道不去支持嗎?

為了自己的利益“留下一個有用的朋友活著”去剝奪朋友求死得名,也真是“酒肉利益”朋友了。

單雄信自己也說:他只有一個半朋友,一個秦叔寶,半個程咬金,程咬金為什麼是半個呢?因為他沒文化,粗人,聊不了天,雖然彼此知心,聊不了天也只能算半個朋友了。


葭明通半瓶歷史


歷史上的程咬金和秦叔寶,都和單雄信沒多大交情,只是一起在瓦崗軍共事過的同事。單雄信被殺時,唐軍中求情的只有好哥們李世勣,其它瓦崗軍出身之人包括秦叔寶、程咬金並沒有求情。

歷史上的單雄信,是瓦崗軍的創業元老。隋朝大業七年(611年),翟讓率眾起兵,創立了瓦崗軍。翟讓是東郡韋城(今河南滑縣)人,翟讓起兵之後,單雄信、徐世勣加入瓦崗軍,成為瓦崗軍早期的重要元老人物。單雄信是曹州濟陰人(今山東菏澤市曹縣),徐世勣是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單雄信、徐世勣雖然按今天行政區劃算山東人,翟讓算河南人,但單雄信、徐世勣的家鄉都和翟讓家鄉很近,在當時風俗相近,行政上曾經也劃在同一個郡,可以算翟讓的老鄉。相反秦叔寶是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程咬金是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人,雖然按今天行政區劃和單雄信一樣屬於山東人,但在當時距離比較遙遠,風俗也差距較大,不會被視為同鄉。

評書中的單雄信是山西人,可能是歷史上某一個山西的評書作者將單雄信弄成自己家鄉的,然後在評書中一直流傳下來。

徐世勣即評書中的徐茂公。單雄信勇猛無敵號稱飛將,徐世勣有勇有謀,兩人在早期瓦崗軍中,都是排名前列的重要領導人,地位很高,代表著翟讓一系的傳統瓦崗軍。

(單雄信)

單雄信是翟讓系統的首領之一,程咬金和秦叔寶都是李密加入瓦崗軍後才加入瓦崗軍的人,派系上當然也更親近李密。在作為瓦崗軍同事期間不會有啥親密交情。

大業十二年(616),隋朝貴族李密在參加楊玄感兵變失敗後加入了瓦崗軍。李密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弼的後人,和李淵一樣是隋朝的頂級貴族。李密本人也少年成名,有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

李密加入瓦崗軍後,瓦崗軍迎來了大發展時期,李密的人脈和影響力以及個人能力都遠遠超越翟讓。瓦崗軍在李密加入後,有一支不知名的農民軍很快發展成全國規模最大的農民軍,成為推翻隋朝的主力。

秦叔寶原本是一名隋朝軍官,在加入瓦崗軍之前是瓦崗軍的死對頭。秦叔寶很早就加入了隋朝軍隊,曾經在隋朝名將來護兒手下參加了遠征高句麗。隋末農民起義爆發後,秦叔寶調任到隋朝名將張須陀屬下,成為張須陀下屬的得力干將。張須陀多次大敗包括瓦崗軍在內的各路農民軍,單雄信和徐世勣想必多次在戰場上被秦叔寶追殺,可能也有差點被秦叔寶在戰場上殺掉的經歷。

李密加入瓦崗軍後,帶領瓦崗軍在大海寺之戰中一戰擊殺張須陀。張須陀被殺後,秦叔寶、羅士信等殘部歸屬於隋將裴仁基屬下。裴仁基與瓦崗軍作戰也多次失敗,加上與監軍的矛盾,最終降於李密,加入瓦崗軍。秦叔寶這時才跟隨裴仁基加入瓦崗軍。

程咬金則是地方大族出身,隋末天下大亂後組織了一隻幾百人的鄉兵自保,是典型的土豪地主武裝首領。李密加入瓦崗軍後,瓦崗軍大發展,不再是四處流竄的流寇,程咬金這種地主武裝無力抵抗,只有加入瓦崗軍。

秦叔寶和程咬金加入瓦崗軍後,受到李密的重用。李密精選了一隻八千人的內軍,程咬金和秦叔寶都成為統領內軍的四名首領之一。程咬金和秦叔寶,都是比較典型的李密系人物。

瓦崗軍大發展後,老的翟讓系與新進的李密系矛盾重重,最終爆發了李密殺翟讓事件。單雄信是翟讓系大佬,由於資歷原因瓦崗軍中名義地位也遠高於程咬金秦叔寶,和程咬金秦叔寶也不是同鄉,雙方之間沒有任何可能有親密關係。

瓦崗軍失敗後,單雄信和秦叔寶程咬金選擇不同。

李密殺翟讓之時,單雄信差點被殺,向李密叩頭求饒後才得以免死。單雄信雖然在翟讓死後投靠了李密,也心存怨恨。李密在與王世充作戰失敗後,其實實力猶存,重整兵馬再與王世充決戰還有資本。但單雄信等人在李密失敗後火速投降了王世充,李密疑懼之下,主動放棄,入關降唐,瓦崗軍瓦解。

瓦崗軍失敗後,秦叔寶程咬金等人也降於王世充,不久後,秦叔寶程咬金離開王世充投降唐朝,成為秦王李世民下屬的親信干將。單雄信降於王世充後,則一直忠於王世充。李世民率領唐軍討伐王世充時,單雄信多次參與對唐軍的作戰,兩次差點衝到李世民跟前威脅到李世民的生命安全。

李世民洛陽虎牢之戰中一戰消滅王世充竇建德之後,在洛陽處斬了十幾名王世充政權的骨幹人物,單雄信是其中之一。單雄信被殺時,在唐軍中地位很高的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願意放棄自己官爵換取單雄信不死,李世民沒有統一。徐世勣割自己的大腿肉煮給單雄信吃,以示生死與共。單雄信死後,徐世勣也承擔了扶養單雄信家人的任務。

秦叔寶程咬金等唐軍中瓦崗軍出身之人,和單雄信沒多大交情,則沒有參與徐世勣的求情。


仁勇校尉


這個問題在我的文章中有詳細的論述,在這裡只能簡單的回答下,希望的得到詳細答案的,翻我的文章吧。

李世民殺單雄信,秦叔寶和程咬金不求情,這是小說按照歷史發展的基本事實演繹的。而這個情況的來由實際上是與瓦崗寨內部的矛盾有關,並不是來源於小說前半部分關於瓦崗寨的故事情節。實際上歷史上並沒有什麼瓦崗寨結義,單雄信和秦、程二人在瓦崗寨中是處於對立地位的,本身並沒有什麼感情。

當初翟讓在瓦崗山起兵,單雄信和徐懋功是最早投奔過去的,後來又有了王伯當。李密隨楊玄感起兵反隋失敗後成了通緝犯,他與王伯當是老鄉,便由王伯當介紹加入了瓦崗寨。李密進入瓦崗寨後帶兵屢次大勝隋朝軍隊,聲望日漸高漲,於是形成了翟讓和李密對抗的派系。

在李密擊敗了多次圍剿瓦崗寨的隋朝軍隊,而敗軍之將秦叔寶和程咬金便投降了瓦崗寨,成為李密派系的中流砥柱。而單雄信和徐懋功則是翟讓派系的臺柱子,兩方向來不合。單雄信看不起秦、程二人是降將,秦叔寶和程咬金則看不起單雄信是土匪出身,雙方一度勢成水火,根本沒有小說中講的結義的事情。

翟讓和李密爭瓦崗軍大權,最終以李密的勝利和翟讓被殺而告終。單雄信為了保住自己的命和徐懋功的命向李密跪求,從而得以赦免,繼續統領翟讓和他原來的軍隊。然而單雄信並不是真心投降李密,只是求保命,並伺機報復。

後來李密和王世充交戰,在戰況激烈的時候單雄信並沒有按照計劃襲擊王世充的軍隊,反而陣前投敵讓瓦崗軍大敗虧輸。李密戰敗後和王伯當投奔了李淵,而秦叔寶和程咬金則被王世充抓了俘虜。為了保命,秦叔寶和程咬金投降了王世充,而對陣前叛變的單雄信恨之入骨。

而王世充對帶兵來投的單雄信非常看重,使其地位在投降的秦叔寶和程咬金之上,這樣秦叔寶和程咬金很不滿意。後來秦叔寶和程咬金找準機會脫離王世充,投降了李世民,這才重新有了出頭之日。

從上述史實可以看出,單雄信和秦、程二人不但沒有結拜,而且仇深似海。不管是出於最早翟讓的仇恨,還是後來投降王世充的仇恨,這三人之間都是仇深似海的。在單雄信被李世民俘虜的情況下,秦叔寶和程咬金不上前去咬兩口已經很剋制了,怎麼可能幫著單雄信說情?

因為單雄信有詐降後反水的黑歷史,所以李世民殺他也是意料之中,他可不想步李密的後塵。由於在李密殺翟讓的時候,單雄信保住了徐懋功一條命,所以徐懋功對單雄信很是感激,所以徐懋功才主動出面給單雄信求情。


驚心鳥




其實,在歷史中,唯一為單雄信求情的只有徐懋功,程咬金和秦瓊和單雄信並不是那麼的融洽,他們還有些敵對關係。



眾所周知,瓦崗軍是翟讓一手建立的,最初只不過是打家劫舍的流寇,尤其是單雄信和徐懋功,不光是綠林好漢,還是殺人越貨的主,二人同時投奔了翟讓。



然而李密的到來讓瓦崗軍興起,由於李密出身於官員之家,更是有軍隊的影響力,在他的影響下,隋朝將領開始加入了瓦崗軍,而秦瓊程咬金二人又是地方豪強,自然也是因為李密的關係。



這個時候瓦崗軍分成了兩個派系,農民和貴族,然而翟讓派系中單雄信背叛了,投奔了李密,讓李密合並了翟讓派系的勢力,即使有人勸李密殺掉單雄信,但李密因為愛才並沒有殺掉單雄信。



但是兩派還存在著間隔,後來李密和王世充二人激戰時,李密一起前往的內軍秦瓊和程咬金都遭遇伏擊,讓李密大敗,求助單雄信的時候,然而按兵不動,徹底讓程咬金秦瓊找到了機會投奔了李世民,單雄信投奔王世充,成為戰場的敵人。




我們翻開史書可以看到秦瓊、程咬金和單雄信可以說貌似神離,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稱不上志交好友,單雄信被殺,不能說他們二人無情無義,也是情有可原。

我是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喜歡歷史文化的請關注我吧!

文――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vlog旺旺


不是說做過同事關係就要好的,他們其實分屬不同派系。另外,單雄信在當時名聲很差,估計秦瓊、程咬金也不齒他的為人。最後,勸了也白勸,李世民必殺單雄信。


必須說明,和隋唐系列小說中那個被李淵射死哥哥 才恨唐軍,並且對兄弟有情有義的單二哥不同,歷史上的單雄信完全是另一回事。因此,什麼賈家樓結義之類的就不用討論了。



首先,單雄信和秦瓊、程咬金並不是一路人。雖然三人都是瓦崗軍將領,並且後來都歸順了王世充,但是,地位、派系都不一樣。瓦崗軍是翟讓建立起來的反隋武裝力量,而王伯當、單雄信、徐世勣是最早投奔瓦崗寨的主要將領。所以,這三個人是翟讓最初的嫡系。但是後來,王伯當引薦了當初作為楊玄感反叛隋煬帝的主要智囊李密加入,情況就發生了變化。翟讓胸無大志,而李密軍事實力超強,帶領瓦崗軍攻城掠地,成為一時反隋部隊領袖。攻下洛倉後,翟讓主動退讓,於是,李密成為新的瓦崗軍首領,自立為魏公,授予翟讓司徒官職,稱東郡公。

也就是在那之後,隋將裴仁基投降了瓦崗軍,秦瓊就是裴仁基麾下將領,也隨之進入瓦崗軍。程咬金投奔瓦崗軍時日不詳,但是有一點肯定的,後來李密挑選了八千精銳作為自己的親信內軍,歸四驃騎統領,秦瓊、程咬金都名列其中。所以,秦、程二人是李密的親信。而單雄信不一樣,他是瓦崗軍元老,翟讓的嫡系,而且被封為左武候大將軍(徐世勣為右武候大將軍),地位遠高於秦瓊、程咬金。

第二點,單雄信為人不怎麼樣。剛剛說了,單雄信是翟讓的親信。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李密因為擔心瓦崗軍內部有人仍然不服從自己,於是設宴殺害翟讓,翟讓當天帶了單雄信、徐世勣一同赴宴。結果,翟讓一被殺,徐世勣被砍傷,而單雄信怎麼表現的?直接跪地投降。這一切,秦瓊、程咬金都看在眼裡,估計是相當不齒。當時,房彥藻勸李密,單雄信“輕於去就”,以後必然為禍,不可留。但李密愛惜他是個將才,留下來了,之後果然闖禍。


後來李密與王世充交戰,李密在此戰中被打敗逃走,王世充圍偃師,單雄信不僅戰鬥中不聽李密號令,更是在王世充將到之時又一次投降改換門庭,主動歸順。秦瓊、程咬金等則是被俘後投降。李密、王伯當歸順李唐,不久徐世勣也降唐,賜姓李。單雄信被封大將軍,從此成為王世充心腹。而秦瓊、程咬金等數十個將領不齒王世充燒殺搶掠、弒君篡權,與王世充與唐軍對峙之時離陣,下馬拜別王世充,不帶大隊兵馬兵卒投奔李唐,並非陣前倒戈,顯得比單雄信光明正大。因此,秦程二人有理由也有資格鄙視單雄信的為人。


第三就是勸了也沒用,因為單雄信曾經幾乎要殺了李世民。在李世民與王世充中原大戰時,有一次李世民率小隊人馬勘察,王世充的大部人馬突然殺出,單雄信更是一馬當先提槍直刺李世民,幸虧尉遲恭突然趕到擊傷單雄信,並幾次回馬衝殺,才救回李世民。這到眼前的一槍肯定讓李世民心有餘悸。再加上單雄信“輕於去就”的差名聲,李世民斷然沒有理由饒他一命,所以勸了也白勸。

因此三點,最後李世民殺單雄信時,只有最早跟他一起投奔瓦崗的同鄉,也是素以忠義著稱的李世勣(也就是原來的徐世勣)向李世民求了情,全當年之義。


伊耆角木


功成以後,人人自危,謙卑苟且,尚可偷生,如果諫言,會被疑黨羽


A313607445


殺兄之仇不共戴天,我認為單雄信才是正英雄,他又是他國咐馬,為國盡忠,應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