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竹笛“壓揉音”的技法詳解

提起笛子壓揉音,笛友首先想到的笛曲,一定是馬迪老師的《秦川抒懷》,這首經典笛曲不但以蒼勁豪邁開秦腔一派,更為笛子引入弦的揉音(笛子稱壓揉音)技法,為豐富笛子的表現力又向前邁了一步,可以說,這是個不小的進步。此篇短文,筆者就揉音表達一點個人的見解。大家板磚等待。


竹笛“壓揉音”的技法詳解


“揉音”在笛子作品中的演奏符號為“U”,持續的“揉音”符號為U~~~。笛子中的“揉音”技巧最初來自絃樂器,學名叫“揉弦”。在絃樂器上它是通過上下不斷地揉動琴絃來實現的。這在絃樂器中應用非常廣泛,如二胡、小提琴、揚琴、古箏等樂器很多作品中都有“揉弦”技巧。有資料顯示,最初的“揉弦”是在二胡作品中出現的,通過吸收陝西“碗碗腔”的藝術成分,移植到二胡作品中,來表現某種特殊的感情色彩。由於“揉音”有著極其特殊的音效,這項技巧後來被古箏、揚琴等樂器借鑑,經過諸多笛子演奏家的努力,“揉音”這一技巧又被成功的移植到笛子作品中,使笛子這一粗獷的樂器發音更加生動活潑、趣味無窮,更能賦予作品以生命力並增強樂曲的表現力。然而,揉音的妙處,不僅僅在於音色的美化和某種聽覺的感染力,更在於它可以進一步塑造音樂形象的完美性。表達感情的深刻性、突出笛子作品歌唱性。在某一個特殊的作品中,如果缺少“揉音”,就像歌唱沒有了共鳴一樣。 壓揉音的音色獨特,在曲子的情感表達上,可以表現激昂高亢的情緒,也可用以表達或悲愴蒼涼的情感。前者以《秦川》為開山,後者以《蘭花花》為代表;這兩首曲子在使用壓揉音上,極其恰當的表達了作曲者的內心情感。 傳統揉音技巧,在弦上,比如大提琴,或者板胡二胡上,是以前後,或者上下揉動琴絃來實現的。這時候,手掌的虎口因為可以有所依託,所以實現起來並不太難。但是,移植到笛子上去後,由於持笛方式上,手掌的虎口懸空(一般人都是),手指要支撐笛身,所以揉音動作就會有點彆扭,不那麼靈活。所以,練習揉音時,持笛方法一定要儘量規範,這是練揉音之前提;其次,揉音動作上, 各有各的法。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上下襬動法,也就是現在常稱的“壓揉”。我在觀看馬老師的視頻時注意到,馬老師的揉音動作是上下“壓揉”的,也就是通過手指的靈活度,使手指在笛孔上上下的搖動產生的,事實證明我的觀察是對的,我哥去馬迪老師那上課的時候證實了這點。這個上下襬動的動作要領,請參閱馬老師的教程,我只是想說,這個動作對一般學習者可能會有點堅硬,彈性不足,因為壓揉過程中,手指是直的,然後在笛孔上做規律的上下運動,不過話說回來,有個優點是大拇指不會有太大的動作。另一種是前後搖動法,我稱它為“滑揉”,也就是通過手指在笛孔上前後運動產生的,這種揉的方法剛開始練的時候,可能會因為你手指的動作而抓不穩笛子,但這個動作有個優點是,揉音時手指是放鬆的,所以手指不會堅硬,手指變的靈活,不需要很彈性的動作可能就能實現揉音效果。相比之下,個人覺的“滑揉”更好練,當然,個人習慣不一樣,我沒硬說你得練哪種。

“揉音”在不同的音樂內容裡有著不同的表現風格,它能根據這些音樂內容將樂曲中的喜怒哀樂表現的淋漓盡致,從而增強樂曲的音樂內涵、塑造完美的音樂形象,給人以美得感受。以《秦川情》為例,演奏者對作品的風格把握應建立在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基礎之上。

綜合起來,“揉音”是建立在對音樂內容風格的理解上進行的,其應用風格的變化伴隨著音樂風格的變化。其實“揉音”技巧在其他的一些背景中也有不同的情感表現,甚至於一些音樂作品中的“揉音”沒有實際意義,只是為了製造一種特殊的效果、特殊音響,因此,對“揉音”的應用及風格表現應充分理解音樂作品之後進行把握,才能演繹出作品的情感真諦。


竹笛“壓揉音”的技法詳解


“揉音”技巧的創新及對竹笛藝術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發展,民族文化藝術也緊跟時代的步伐,竹笛的表現力也要為適應新型勢做出回應,一代代的演奏家在為竹笛藝術的發展創新而努力。“揉音”技巧創造性的出現及廣泛應用,在中國竹笛史史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不僅豐富了竹笛這一樂器本身的表現力,更是為竹笛藝術帶來了新的氣息。中國竹笛獨奏藝術的大發展,南北兩大不同演奏風格、流派的形成、發展與融合,“新派”演奏風格的出現、大批演奏家的湧現、各種獨奏及協奏作品的產生,以及對中國竹笛形制的諸多革新,加上諸如揉音等特殊技法的層出不窮,都將中國竹笛獨奏藝術的全面發展推向了高峰。

結 語

在竹笛藝術不斷進步的今天,“揉音”技巧的獨特魅力仍一如既往的深受廣大竹笛愛好者的青睞,《秦川情》、《秦川抒懷》等以“揉音”技巧為特色來表現樂曲內容的作品廣為流傳,一代代的演奏家也在不斷運用“揉音”並嘗試創新。“揉音”是一種體現地方生活氣息的竹笛技巧,通過演奏或聆聽作品,我們能感受到秦川人民的生活態度,者也在暗示著我們對藝術的態度,深入生活,瞭解生活,才能提高我們的藝術素養。


竹笛“壓揉音”的技法詳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