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強四力”▪記者生態行

“強四力”▪記者生態行 | 昔日鹽鹼地,今日稻花香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春回大地,海南區巴音陶亥鎮萬畝灘村光伏溫室內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裡曾經是一片滿是鹽鹼的“不毛之地”,近年來,通過實施土壤改良,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農區居民尋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正在進行改造中的萬畝灘村3000畝鹽鹼地

過去,萬畝灘村曾是鎮裡的產糧大村,但由於分佈在黃河邊上的耕地地勢較低,田裡的水易進難排,久而久之,長期積水的土地鹽鹼化程度越來越嚴重。鹽鹼地又被稱為土地的“絕症”,辛勞一年的農民常常顆粒無收,只能忍痛拋荒。據統計,巴音陶亥鎮的4個村子兩萬多畝土地都出現了鹽鹼化,其中萬畝灘村最為嚴重。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經過改造鹽鹼地

如今,這裡的土地再次迸發出勃勃生機,與曾經白茫茫的鹽鹼地形成了鮮明對比。位於萬畝灘村的華盛綠能光伏農業科技產業示範園內,一株株綠植顯得格外“養眼”。負責人楊廣平介紹說,目前園內已建成冬暖棚、春秋棚、草藥棚等196個光伏溫室,未來還將配合巴音陶亥鎮進一步推進荒地復墾和鹽鹼地改良工作。

“我們利用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等技術,計劃發展包括秀珍菇、蚯蚓養殖等一系列可以在鹽鹼地上發展的產業項目,種植一些經濟價值高的果菜類、花卉類產品,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打造一些有亮點和上規模產業,讓本地老百姓從外出打工就業最終回村創業。”楊廣平說。

此外,為讓撂荒的鹽鹼地飄出稻花香,2012年起,海南區啟動了5萬畝鹽鹼地改良項目,一方面在地壟兩旁挖出排水渠,並修建了3000多畝的人工湖,讓水“活起來”,避免田裡的水易進難排;另一方面,引進西部環保有限公司的土地改良劑,中和土地中的鹽鹼成分,使原本棄耕的土地達到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條件,讓昔日寸草難生的鹽鹼地逐漸收穫了品質高、微量元素豐富的水稻。

“眼前這一片是我們公司流轉的1200畝鹽鹼地,2016年開始改良,到今年是第三年了,流轉土地的畝產量已經達到800斤。剩下一些鹽鹼地我們打算種植海棠樹和酸棗樹,這兩種植物都是耐鹽鹼性植物,綠化美化環境的同時,還能產生經濟效益。”西部環保有限公司技術員溫煥福說。

鹽鹼地改造不僅改善了土地生態,也為村民增收開闢了一條新路去年,村民高佔榮憑十幾畝水稻就收入了兩萬多塊錢。他告訴記者:“之前種豌豆、葵花,基本上沒收入。現在種水稻了,產出的水稻品質好,也能賣出好價錢,吃過的人都成了回頭客。”

綠色是生態新農區的最美底色,良好的生態環境更是送給人們的最大福祉。巴音陶亥鎮由昔日大片鹽鹼地嬗變為滿是稻花香的新農區,不僅農區居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也譜寫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樣本,奏出了一曲春日裡的讚歌。

強“四力” • 記者生態行丨書寫治沙造林的綠色傳奇

沙漠中的小站,這個烏海人堅守了十年,背後的故事讓人動容……

記者:顏 慧

審核:李 剛

出品:烏海日報社新媒體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