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春回大地,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光伏温室内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曾经是一片满是盐碱的“不毛之地”,近年来,通过实施土壤改良,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农区居民寻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正在进行改造中的万亩滩村3000亩盐碱地

过去,万亩滩村曾是镇里的产粮大村,但由于分布在黄河边上的耕地地势较低,田里的水易进难排,久而久之,长期积水的土地盐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盐碱地又被称为土地的“绝症”,辛劳一年的农民常常颗粒无收,只能忍痛抛荒。据统计,巴音陶亥镇的4个村子两万多亩土地都出现了盐碱化,其中万亩滩村最为严重。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经过改造盐碱地

如今,这里的土地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曾经白茫茫的盐碱地形成了鲜明对比。位于万亩滩村的华盛绿能光伏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内,一株株绿植显得格外“养眼”。负责人杨广平介绍说,目前园内已建成冬暖棚、春秋棚、草药棚等196个光伏温室,未来还将配合巴音陶亥镇进一步推进荒地复垦和盐碱地改良工作。

“我们利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计划发展包括秀珍菇、蚯蚓养殖等一系列可以在盐碱地上发展的产业项目,种植一些经济价值高的果菜类、花卉类产品,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打造一些有亮点和上规模产业,让本地老百姓从外出打工就业最终回村创业。”杨广平说。

此外,为让撂荒的盐碱地飘出稻花香,2012年起,海南区启动了5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一方面在地垄两旁挖出排水渠,并修建了3000多亩的人工湖,让水“活起来”,避免田里的水易进难排;另一方面,引进西部环保有限公司的土地改良剂,中和土地中的盐碱成分,使原本弃耕的土地达到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条件,让昔日寸草难生的盐碱地逐渐收获了品质高、微量元素丰富的水稻。

“眼前这一片是我们公司流转的1200亩盐碱地,2016年开始改良,到今年是第三年了,流转土地的亩产量已经达到800斤。剩下一些盐碱地我们打算种植海棠树和酸枣树,这两种植物都是耐盐碱性植物,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产生经济效益。”西部环保有限公司技术员温焕福说。

盐碱地改造不仅改善了土地生态,也为村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去年,村民高占荣凭十几亩水稻就收入了两万多块钱。他告诉记者:“之前种豌豆、葵花,基本上没收入。现在种水稻了,产出的水稻品质好,也能卖出好价钱,吃过的人都成了回头客。”

绿色是生态新农区的最美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送给人们的最大福祉。巴音陶亥镇由昔日大片盐碱地嬗变为满是稻花香的新农区,不仅农区居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谱写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样本,奏出了一曲春日里的赞歌。

强“四力” • 记者生态行丨书写治沙造林的绿色传奇

沙漠中的小站,这个乌海人坚守了十年,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记者:颜 慧

审核:李 刚

出品:乌海日报社新媒体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强四力”▪记者生态行 |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花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