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國史短暫的鄭國是怎樣在西周滅亡之後崛起的?

獨家心探


鄭國之所以能在西周滅亡後迅速崛起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有利的外部原因;二、幾代賢明君主的經營。

有利的外部原因

在西周滅亡,平王東遷時,鄭國幫助周王室渡過難關,獲得了周王室的重用。

鄭國的東面是魯、宋,西北是成周、晉,東北是衛,西南就是陳、蔡、許和楚,周圍還有許多姬姓、姜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國。此時的晉國發生了內亂,翼和曲沃持續相互對抗,楚國的實力不足以北進中原,齊國也不夠強大,其他的小國無法與受到周王室支撐的鄭國相抗衡。因此,鄭國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獲得了,獲得了使其崛起非常有利的外部環境。

內有賢主

  • 鄭國在公元前806年建國,其第一代君主鄭桓公是周宣王的弟弟。鄭國一開始是周王室的畿內諸侯,但鄭桓公看到周室衰微,敏銳的認識到周王室的滅亡危機,很早就開始尋找脫離周王室的對策。他聽從太史伯的建議,利用自己王朝大臣的身份,通過向虢、鄶之君賄賂,取得了中原十邑之地作為新鄭國的立足點。

  • 第二任國君鄭武公,開啟了諸侯兼併的先河。他先後兼併了虢、鄶兩國,是鄭國成功由畿內諸侯成為畿外諸侯。
  • 第三任國君鄭莊公,可以說是春秋第一個霸主,有“莊公小霸”之稱。他對內用“養豬”的方式,除掉了受到母親支持的共叔段,穩固了鄭國政權,對外充分利用對於周王室的掌控,為鄭國謀取私利。侵奪許國,干涉宋、衛、魯等國,還助齊國趕走入侵的北狄。鄭莊公之時的鄭國,儼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國。

總結:東周初期的鄭國,處在中原地區,周邊大國或有內亂,或還未發展強大,鄭國初期的三代國君充分利用自己王室重臣的身份,不斷髮展自己的實力,使得鄭國在春秋初期迅速崛起。


伶官撰


要認識歷史短暫的鄭國為何能在西周滅亡後崛起,首先就必須要擺脫《史記》的誤區。

近年來新出現的先秦史料《系年》,有這麼一條記載:“昔我先君桓公後出自周,以車七乘,徒卅人,鼓其腹心,奮其股肱……,戰於魚羅,吾乃獲函、訾,覆車襲介,克鄶,廟食如容社之處,亦吾先君力。”

這條記載,說的就是鄭國滅鄶國之事。《史記·鄭世家》記載,東虢國和鄶國是鄭桓公在西周覆滅前就已看中的獵物,也是鄭國東遷的最初立足之所。滅鄶國對於鄭國後續在崤山以東的崛起,其意義極其大。

可這條記載中有兩大異常之處。

其一,按《史記》說法,鄭桓公在西周覆滅時就已經與周幽王共赴國難,戰死在驪山下了,他怎麼還能在西周覆滅後來滅鄶國?其二,鄭桓公吞併鄶國,竟然只帶了兵車七乘、徒兵三十人——鄶國雖然不過是子男之國,會這麼不堪一擊嗎?

對於前一個異常,今人在《系年》出現後,綜合《韓非子》、《竹書紀年》的相關記載,傾向於《史記》中說鄭桓公戰死於驪山下是誤讀了《國語》的相關記載。《國語》中有這麼一條記錄:“幽王八年而桓公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騷,十一而斃。”這條記載中說周王室“十一年而斃”,而非鄭桓公“十一年而斃”;太史公在看到這條記載時,極可能弄錯了主語。因為鄭桓公沒有死在驪山下,他還主導了鄭國滅鄶之戰!

《韓非子·內儲說下》中,就記下了鄭桓公滅鄶時的權謀:“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問鄶之豪傑、良臣、辨智果敢之士,盡與姓名,擇鄶之良田賂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因設壇場郭門之外而埋之,釁以雞、猳(jiā,公豬),若盟狀。鄶君以為內難也,而盡殺其良臣。桓公襲鄶,遂取之。”

由此可見,為滅鄶,鄭桓公採用了反間計:偽造了一份與鄶國良臣串通作亂的盟書,還故意讓鄶國國君發現;在鄶國國君信以為真、將自家良臣都殺盡後,鄭桓公就趁鄶國國君人心盡失之際襲取了鄶國。此外,為確保反間計能成功,鄭桓公還在鄶國發展了另一位得力的臥底——鄶國夫人。《公羊傳·桓公十一年》記載:“先鄭伯有善於鄶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國,而遷鄭焉。”可見,為了滅鄶,鄭桓公還引誘了鄶國夫人!

在鄭桓公的精心設計之下,鄶國國君自亂陣腳,大勢殺戮忠臣良將,人心盡失。再加上鄶國夫人這一內應,鄭桓公才能率領那麼少的兵力而吞併了鄶國。


西周覆滅後,在眾多諸侯國還懵懵懂懂之時,鄭桓公卻最早意識到了危機,率先對兄弟之國下狠手,這是他能夠出其不意地滅掉鄶國,成功東遷的關鍵因素。

鄭桓公去世後,繼位的鄭武公絲毫不遜色於父親。

西周覆滅後,崤山以東諸侯在東虢國主持下,擁立周幽王之弟姬餘臣為王,是為攜惠王。而崤山以西,西申國、曾國等國早就擁立周幽王之子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二王並立之時,天下諸侯國大多視平王為弒父篡位的叛逆,不承認其合法性。可當鄭武公看出攜惠王不得人心之後,便果斷地投靠了平王政權。鄭國投靠平王政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在公元前767年,突然發兵攻打東虢國,並在制邑(今河南滎陽)殺死了東虢公!東虢國是攜王政權的支柱,東虢國被滅,攜王政權的政治根基就產生了動搖。

隨後,為了能讓平王政權安全東遷,鄭國又沿著洛陽盆地周邊一路擴張,先後滅了祭國、鄢國(今河南鄢陵)、胡國(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西南)等等小國,將洛陽盆地通往中原的各個交通要道完全控制在手中。

公元前762年,鄭國基本完成了在洛陽盆地周邊擴張的任務;當年,晉文侯就遠赴西申國,將周平王接到京師(個人認為應該是今陝西彬縣的周人故都豳),擁立其為王;三年後,即公元前759年,周平王正式東遷洛邑,與攜王政權開始直接對抗;(清華簡《系年》)公元前750年,晉文侯悍然殺死了攜王姬餘臣,讓平王成為天下唯一的王。

因為數年來的擁戴之功,在成功東遷後,周平王不但賞賜大量土地給鄭國,還把鄭武公任命為執政卿,獨攬朝政。


從這段經歷可知,鄭武公能審時度勢,早早地投靠了周平王政權,並借周平王之名黨同伐異,才是鄭國能在春秋早期崛起的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鄭武公的權謀之術也絲毫不遜色於父親鄭桓公。

在滅胡國之前,鄭武公突然問大臣:“我想對外用兵,哪個國家可以討伐?”關其思對鄭國侵略擴張的態勢早就瞭然於心,便自作聰明地答道:“當然是胡國了!”

可鄭武公一聽,卻勃然大怒:“胡國可是兄弟之國,怎麼敢如此胡說八道?”說完,馬上就命人將關其思給殺了!鄭武公之怒,並非毫無緣由。早先,他剛把女兒嫁給了胡國國君;關其思讓鄭武公去攻打自己女婿,這豈不荒唐?!

胡國國君聽說了此事,大為感佩,從此對岳父放了心,不再設防。可沒想到,看到胡國防備鬆懈,鄭武公卻突然出兵,把胡國給滅了!

鄭桓公滅鄶,為鄭國成功東遷打下了根基;鄭武公投靠周平王,征伐洛陽盆地周邊,基本完成了鄭國版圖的擴張。鄭莊公繼位後,鄭國國土已經大大擴張,又手握周王室執政卿重權,成為東周小霸,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所以,西周滅亡後,鄭國為何能夠崛起?

首先是鄭桓公在西周滅亡前早早地意識到危局即將到來,找到太史伯陽為家族預先規劃好了東遷發展藍圖;其次,鄭桓公、鄭武公兩代國君嚴格遵照此藍圖,在實踐中一一付諸實施。有了清晰目標,又能竭盡所能地付諸實踐,所以立國不久的鄭國才能在西周滅亡之後迅速崛起。


欲雲談史論今


鄭國自公元前806年建國,周宣王封弟弟友于鄭。後犬戎進犯,殺死周幽王和鄭桓公,鄭武公繼位,在鄭莊公時鄭國迅速崛起,成為了春秋小霸主,鄭國能在西周滅亡之後崛起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這幾點。


1、首先是鄭桓公選了個好地方:聽從太史伯的建議定國選址

太史伯這個人絕對是一個高人,鄭恆公建國選址時就向他打聽在哪裡好,太史伯明確的告訴他要建在洛水東、黃河南。並且替他分析了為什麼要建在這裡,因為這個地區周圍都是一些小國,而且君主都好佔小便宜,所以百姓都不太順從他們,但你是宣王的弟弟,又正當權,你去那裡,百姓肯定願意歸心於你。然後又給他分析了為什麼不能去長流那帶,因為那裡是楚國地盤,周朝衰弱後楚國肯定會強大起來,你挨著一個強大的鄰居可不是什麼好事;西方也不能去,為什麼呢,因為那裡的百姓貪婪又好利,所以友聽從了太史伯的建議,向周宣王請示遷到洛水東部


2、救駕及扶龍之功,讓鄭開啟了崛起之路

犬戎進鎬京之時,鄭友為了保護周幽王也被犬戎所殺,這時世子掘突與衛國,秦國、晉國等聯軍打敗了犬戎,並親自去迎太子宜臼進京繼位,是為周平王。周平王論功行賞,掘突承襲伯爵,又加封為卿士。


掘突回鄭後繼位,是為鄭武公。鄭武公趁著周平王剛上位根基不穩,就開始擴張地盤了,吞併了東虢及鄶地,把都地設於滎陽。


由於衛武公年紀大了,周平王十三年就去世了,所以鄭武公就一個把持朝政,鄭國就這樣開啟了崛起之路。


3、鄭與周互質,讓周王室威信掃地

鄭武公有兩個兒子,寤生和段。因為寤生是嫡長子,所以莊公去世後寤生繼承了王位,這就是鄭莊公。雖然鄭國經歷了公子段的內亂,但由於鄭莊公早有準備,所以對於鄭國的衝擊可以忽略不計。


因為鄭國內亂的原因,鄭莊公有一段時間沒去朝歌處理政務,於是周平王就想分權於虢公,想用來牽制鄭莊公。這事讓鄭莊公知道之後向周平王說要辭職不幹了,要回鄭國去好好處理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周平王為了平息鄭莊公的怨氣,居然說要與鄭國互質,周朝些時威嚴已經掃地了,試想一個諸侯國怎麼能與周朝天子互質,這隻有諸侯國之間才會乾的事。


4、鄭莊公假命伐宋,春秋小霸主地產得到確立

周桓王上位後就奪了鄭莊公的權柄,鄭莊公三年沒去朝拜天子。這天鄭莊公去朝拜周桓王,周桓王把鄭莊公羞辱了一番,走時送鄭莊公十車黍米,但周公黑肩私人送了兩車綵繒給鄭莊公,用以拉攏鄭莊公今後好支持桓王的二兒子奪嫡。


於是鄭莊公就把綵繒披在十車黍米上,說是天子所賜。然後又以宋國不長久不來朝貢天子為由,號召諸侯一起前去伐宋。齊魯等國紛紛響應並出兵,後又糾集這幾國去攻打許國,於是鄭國在齊魯鄭中確立了盟主地位。


綜上,鄭國能夠在西周滅亡之後崛起,主要還是因為鄭國在選址上聽從了太史伯的建議,然後由於在犬戎之亂中鄭桓公的拼死護架及鄭莊公的扶龍之功,到後面勢力做大後又矯詔伐宋,然後確立了鄭國在齊國魯國這樣一個小集團中的領導地位。


史海講經人


鄭國是如何迅速崛起的?時也運也命也?實際上,既是時勢造英雄,亦是英雄推動了歷史。

仔細研究先秦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鄭國崛起的發端可以從《左傳·隱公六年》中記載的周桓公的一句話得到答案:“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

簡單翻譯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大周能順利東遷,是依靠了晉國和鄭國呀。周桓公說這句話,是有著歷史淵源的。

鄭國始立

西周初年,由周公施行了幾次分封,當時最強大、也是地位最高的諸侯國是魯國,魯國之後是齊國,此外還有晉國、楚國、宋國等一系列或強或弱的諸侯國,要注意的是,這裡面是沒有鄭國的。鄭國的出現,還要等兩百多年。

我們都知道,西周末年,厲王殘暴專橫,導致國人暴動,最後不得不出奔於彘,西周國運江河日下,後來宣王即位,雖美其名曰中興,但也不過是迴光返照,接下來的幽王更是昏庸無道,直接導致了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平王在諸侯的護衛之下即位,遷都洛陽,是為東周。

而鄭國的第一任國君鄭桓公,就是周厲王的兒子、周宣王的弟弟、周平王的叔叔。西周成立於公元前1046年,鄭桓公封與公元前806年,可以說,比起齊魯晉宋這些諸侯國來,鄭國就是一個暴發戶,但偏偏就是這個暴發戶,成了春秋第一個霸主。

鄭國始強

事情還要從周幽王說起,烽火戲諸侯大家都聽說過,將的是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導致亡國的故事。烽火戲諸侯這事真假存疑,但褒姒是真實存在的,周幽王確實也很寵幸她。寵幸到了什麼地步呢?褒姒給幽王生了個兒子叫姬伯服,幽王竟然想廢了太子姬宜臼改立姬伯服。

這下就捅了馬蜂窩了,姬宜臼他媽申後是周幽王元妃,他外公是申國國君申侯,申侯一看外孫要被廢了,頓時不幹了,於是勾結犬戎作亂,最後的結果就是犬戎帶兵攻破鎬京,殺了周幽王和姬伯服,擁立姬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

平王即位,按理說紛爭應該告一段落了,但事情沒那麼簡單,一是犬戎攻破鎬京之後燒殺搶掠,兩百年經營毀於一旦,已經不能再作為首都了,幸好西周初年周公就開始營建雒邑,也就是洛陽,於是平王決定東遷。

但問題來了,因為幽王是被申侯勾結犬戎殺死的,周平王是申侯的外孫也脫不了干係,周平王也就揹負上了弒父的罪名,於是諸侯國之首魯國就不搭理周平王了。這時候,晉國和鄭國站了出來,擁戴平王,並護送周王室一路到了東都洛陽。

(鄭武公在影視劇中的形象)


正是憑藉這份雪中送炭的從龍之功,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十分依仗鄭國,鄭桓公在鎬京跟周幽王一起死了,其子鄭武公即位,鄭武公受到平王重用,擔任周王室的卿士,卿士在當時差不多相當於後世宰相的地位,鄭國於是開始走向鼎盛。

莊公首霸

這時候,鄭國已經位列諸侯,再加上週王室卿士的身份,崛起之路已經鋪開了,但仍然需要一個能力足夠強的人,帶領鄭國走完這條路,這個時候,鄭莊公應運而生。

鄭莊公名叫姬寤生,公元前744年即位,也繼承了其父鄭武公的卿士之位,鄭莊公其人雄才大略,即位前二十年,修生養息,使鄭國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到了公元前722年,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叛亂,被莊公打敗,共叔段的兒子公孫滑逃到了衛國躲起來。以這件事為契機,鄭莊公在蟄伏二十年後,正式邁開了稱霸的步伐。

很快,打著討伐公孫滑的名義,鄭國出兵攻打衛國,後來有分別和宋國、陳國、蔡國交戰,鄭國在這些戰爭中越打越強,打到後來實力超出了其他諸侯國一線。有一次,齊國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還向鄭國求援,鄭國派兵幫助齊國趕跑了敵軍,後來又與諸侯國中地位最高的魯國結盟,這時候,兩大傳統豪強齊魯都與鄭交好,鄭國的威望日益隆重。

後來,又發生了一件事,使鄭國真正成為了春秋首霸王,那就是周鄭繻葛之戰。


前面說過,鄭國憑藉擁立平王之功,一直擔任周王室的卿士,但後來平王死了,周桓王即位,把鄭莊公的卿士給免了,鄭莊公忍不了這口氣,於是派兵攻打桓王,雙方在繻葛這個地方交戰,結果是周軍大敗。

雖然打敗周軍之後,鄭莊公就決定退兵了,但經此一役,周天子的威望已經蕩然無存,原本諸侯國對周天子還有的一絲敬畏之心也都所剩無幾了,而鄭國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毫不誇張的說,正是鄭莊公拉開了春秋爭霸的序幕,鄭莊公雖不在春秋五霸之中,卻是真正意義上的春秋首霸。(注:春秋五霸本意是春秋五伯,意思是春秋時期的五個諸侯,而非霸主。但現在語義演變,很多人都將其默認為霸主。)


總的來說,鄭國之所以能在短短百年內迅速崛起,超越了齊魯等傳統豪強,登頂春秋首霸,有歷史進程的外部因素,也是靠三任國君的選擇。鄭桓公憑藉出色的才能受封諸侯,鄭武公審時度勢對平王雪中送炭立下從龍之功,鄭莊公雄才大略帶領鄭國走向鼎盛。


臥聞海棠


我對歷史中的鄭國瞭解不多,有一次深入研究蔡、陳、宋、衛四個國的時候才被迫接受了鄭國的深入學習。

我一開始只知道鄭國是春秋第一霸。這個命題我曾經和很多朋友爭論過,都不願承認鄭國是從春秋第一霸,但是事實上確實如此。

鄭武公仰仗著對周王室的護駕有功,得到周王室的大力支持,這個是這個問題的核心。

鄭國就是這樣崛起,和秦國類似。

主要起因是周平王東遷,幾個小國例如秦國。其中就有鄭國保護周王室有功勞。於是,這幾個小國速度的成為周王室的寵國,仗著周王室的信任、支持和撐腰,鄭國迅速崛起。

本來這個問題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我忍不住又要多說幾句,就在這種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鄭國也迅速的消亡,這和秦國形成極其相反的例子。

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鄭國的西邊是周王室控制的京都,再喜歡就是虎狼秦國。北面是當時的超級大國晉國,南面是另一個超級大國楚國,東邊被蔡國,陳國、宋國和衛國環繞,再東邊就是齊魯大國。我們看出來什麼?鄭國被包圍了,鄭國處於當時世界的中心,無論哪一方要動刀兵,必傷鄭國,這沒辦法,這就是地理位置的可悲之處。相反,秦國在最西邊,就能修生養息發展國力,進行改革。我們玩過“紅色警戒”遊戲吧,一開局我方的主力工廠生在哪裡很重要,如果生在屏幕角落,可以有時間發展,一旦生在地圖中間,那可就最早被淘汰,因為你發展的再快,架不住三家兩家同時或者輪流攻擊。鄭國就是這個道理。

二、世界形勢。如果把周王朝的春秋戰國看成一個世界的話,那麼這個世界的格局是在不斷變化的。有一種變化對鄭國很致命。那就是中央王國的實力,受中央王國的庇護,如果中央王國實力很強,那當然是收到殷福很多,至少誰也不敢打你,誰都忌憚你,因為老大的棒子很可怕啊。這就跟一個單位一樣,單位一把手和你關係好,其他中層幹部和職工都捧著你,誰都不願得罪你,一旦這領導調離了,你失寵了,你再看看周圍同事的嘴臉,道理是一樣。很可悲的是:周王室作為中央王國越來越失控,那麼處於世界中心的鄭國迅速淪為末流小國也是理所當然。

三、鄭國當時的國土面積、人口都是比較小的。大概處於倒數三到四名的地位。古代冷兵器時代,人口就是國力,沒人口、沒面積就沒地位。周邊國家相互打架,鄭國跟著消耗,就這種消耗都耗不起。

四,鄭國沒有優秀的人才。人口少,相比例人才極少,面積小,別人看不到你的未來,人才就不願意來。相反秦國偏西面積巨大,這就是吸引人才的優勢。面積小、人口少、人才少、國力弱,又不能吸引人才,再加上中央王國不給力,鄭國那也就曇花一現!

五,鄭國不爭氣。上述四點弱勢,鄭國沒有清醒地看到,也沒有改革創新,卻內鬥不斷。鄭莊公之後就開始國君不斷被取代更替。使得鄭國政局不穩,人心不齊。鄭莊公之後繼位的是鄭昭公,沒幾個月就被鄭厲公取代。4年之後,鄭厲公被祭仲趕走。鄭昭公在位2年,被鄭子亹取代。1年後,被齊襄公所殺,又進入鄭子嬰時期。鄭子嬰在位14年,被齊國殺了,鄭厲公復位。就我所說的不超過20年的時間8位國君。這20年鄭國不斷的換了8任國君,周邊的國家早就崛起了,有的已然成為超級大國,哪裡再給鄭國崛起的時機?

最終,被韓國滅國。這個韓國是三家分晉裡的韓趙魏中的韓國哦!









一曲新詞一壺酒


鄭國是利用周平王東迂之時,從鄭桓公到鄭武公及莊公時,挾天子令諸侯,從開始接受東虢鄶兩國貢獻十邑建國,建立從陝西華縣搬到河南鄭州之國。

鄭桓公是周幽王叔叔為司徒,管理國家土地戶籍,他曾經打敗獫狁,被他哥周宣王封到鄭邑,陝西華縣一塊土地。

周幽王即位後,不理國政,沉緬酒色。諸侯離心,使犬戎不斷攻破鎬京。鄭桓公建議周幽王遷都到河南。並派兒子掘突去河南為天子找地方。他暗中更叫兒子為鄭國要地方,叫兒子向虢鄶兩借地。兒子以天子名義。到虢鄶兩國送去貴重禮物,說是借地,使得兩國看禮物很重都說了,司徒來了,不用借,各自獻出五邑給鄭桓公,成為建立新鄭國開始基礎。

幽王被申候和犬戎殺死了。鄭桓公也同時遭害,掘突當上鄭國君,是鄭武公。他和秦,晉衛國護衛周平王東迂到河南新國都,鄭武公又得到天子賞給大片土地,領鄭人也到河南建國。

利用是周天子卿土,卻離間天子同鄶國感情,破裂自己出兵把鄶國君王殺了,佔領整鄶國。以後,又同天子視察邊防時,領兵趁機天子到虢國時佔領虢國奪取虢全國地方。使兩國土地都成自己地盤。鳩佔鵲巢,佔領東虢,鄶兩國,繼續擴張,擴張侵佔周邊八邑小國諸侯,還用給女兒為胡國君小老婆婚禮之時放鬆警惕滅掉胡國,成強大強盛的小霸主。大國鄭國。

形成東到汴梁蘭考,南到許昌,滎陽。西到虎牢,北為黃河之國,到鄭莊公統治之時更加強大,挾天子令諸侯,積極向外擴張,使鄭國的勢力達到最為鼎盛。多次伐宋,爭得。兩國之間地方,召集諸侯,以天子之命伐許。取地使許國為其控制之國。

聯合齊國伐魯,還討伐不聽話鄰國衛國,一直在不斷擴張,更有|使周桓王大怒統軍討伐鄭國的繻葛之戰,鄭軍箭射周天子桓王,使周天子威信掃地 ,鄭莊公聲威大振,宋,衛,陳宿敵國都來求和,鄭國成為當時中原最強盛的諸侯國。

前七O一年,鄭莊公與齊衛宋等大國結盟,儼然象是諸候霸主。但國在四戰之地,大國林立,齊楚在先,晉秦在後,都把它當作爭奪對象。不斷分割。以後作為中原小國,離開勵精圖強開拓擴士,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時代,發展受限。必無出路,在戰國時初期就被韓國兼併所滅。國人以鄭為姓氏,也是鄭氏由來。


ww3721王建文


先說一下鄭國是怎麼來的。

鄭國的第一任國君姬友也就是鄭桓公是周宣王的兄弟。周曆王的兒子。周曆王時期發生民變,厲王逃亡,宣王即位。宣王在位期間,姬友平時表現機智良好,深受宣王喜愛,於是在現在陝西華縣給他封了一塊地,就有了現在的鄭國。

周幽王時期,犬戎經常來侵擾,鄭桓公怕自己的勢力受到損失,帶著金銀珠寶在今天三門峽一帶從虢國和鄶國手裡買了一塊地,成立了新鄭。

鄭桓公在抵禦犬戎的過程中戰死,鄭武公即位。後來的鄭武公在平王東遷過程中護駕有功,成為王室重臣,輔佐周天子。周平公為了感謝鄭武公做出的貢獻,就任命他為周王室的卿士。卿士對於當時諸侯可以說是非常高的榮譽。等到鄭武公死後,鄭莊公成為鄭國國君。

鄭莊公對周天子的態度來了一個大拐彎,不就不像他父輩那樣尊敬周天子,還經常欺負周王室的人。而他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周鄭交質事件。在此後的多年裡面,鄭國不斷欺辱周王室。經常會在4月收割周王室的小麥,在9月又去收割周王室的稻穀。周王室對於鄭莊公乾的這些惡劣事情非常生氣,但是以內周王室已經不如之前,手中軍隊都沒多少,所以周平王只能隱忍。

此時各個諸侯國之中,僅僅只有鄭國一國一家獨霸。號稱春秋小霸主。






黃河大俠


春秋初期,鄭國與周王室的關係十分密切。東周的建立和周平王的東遷就是在鄭國和晉國的支持下完成的。因護駕有功被封為卿士,參與周王室的政務決斷,並獲得很多的土地封賞。由於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鄭國很快發展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國。

春秋初期,鄭國的風頭最盛。鄭莊公先是平定國內內亂,接著依仗高明的外交手段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壓過周邊各國。而鄭國勢力的快速發展,使鄭莊公不再滿足做一名普通諸侯,他要成為霸主,向周王室的權威發起挑戰。

周平王想以虢國牽制鄭國,並將鄭莊公在周王室擔任的一部分職責和權利分給虢國國君。鄭莊公前去質問周平王,而周王室得罪不起鄭國,只好安慰。並且和鄭莊公互派兒子為質,史稱“周鄭互質”。而這一事件使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周桓王繼位,鄭莊公本應第一時間去覲見,卻拖了三年才去拜見新天子。周桓王以其長期不朝見天子為由免去鄭莊公在周王室的職位,並召集大軍聯合數國討伐鄭國,史稱“繻葛之戰”,鄭莊公大勝。擊敗王師和各國聯軍的鄭國已經沒人敢惹,終於成為春秋初期的第一個霸主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