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漢中這個人:20年只為種一口醉人的綠茶

同居秦嶺巴山之間,共飲一江漢水的漢中人,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味,居山者性烈口重好食油葷,臨水者性柔嘴刁偏重酸辣。迥異多姿各顯其妙的風尚習俗,在漢水流域構成了一幅千相百態的風俗畫。

5000年前時值驚蟄,神農氏在中國的秦嶺主峰一側的首陽山發現了茶,當這種綠色植物遇到秦嶺之南大巴山腳下的漢中人後,這片綠葉以無法抗拒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功能,令幾乎所有的漢中人喜食之,姓不分民族,人不論老少,皆喜好一種東西繼而形成高度統一的同質化生活習慣,唯有綠茶。在人類的文明史上,進化快,開化早,聰慧的漢中人率先接受綠茶並推而廣之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漢中這個人:20年只為種一口醉人的綠茶


漢中人喜茶,西鄉人則上升到“溺愛”。繁衍在漢水盆地的西鄉人生存環境十分優越,臨山面水,四季溫潤如玉,牧馬河清澈甘甜,土地肥美宜生萬物。此地人生性好食肉,頓頓晌午飯必有熬肉,家貧舀水不上鍋,晌午飯也要賒半斤豬頭肉,直喝的二馬二馬的,今日才算沒白活。西鄉有句老話,晌午飯沒吃肉,下午莫肉吃。逢食必有肉已上升到當地人的精神層面。肉和茶碰撞後在西鄉濺起的豈止是火花,瞬間,燃起了熊熊烈焰。


漢中這個人:20年只為種一口醉人的綠茶


東裕茗茶產業園區。

西鄉人不論貧富,捨得吃,想得開,活的明白,懂得生存是第一要素,活好了才可能綻放想象力。悟道之深,思想觀念之新受益於西鄉人的祖先。

距西鄉縣城不足20裡的李家山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文化的共祖。公元前5020年,伏羲後人一支——巴人定居李家山,先祖們在這裡燒陶狩獵,養禽種禾,餐餐有肉啖。史前文化的高貴基因無疑最先融入西鄉人的血脈,可見西鄉人一日不可無肉是祖傳的。

食了葷腥,茶是最好的解膩、助消化的飲品。上個世紀的西鄉人,吃了肉,必先用大號瓷缸泡釅茶,茶葉首選最出名的五里壩大葉子炒青茶,其茶湯色嫩綠明亮,味略苦澀,久飲方能品出高香,稀溜稀溜連飲幾大瓷缸後,渾身冒汗,眸明面赤,精神亢奮,走路腳下呼呼生風。

西鄉人對茶的依賴可謂代代相傳。早先五里壩的茶是西鄉人眼中的奢侈品,錢多錢少買不到。大多數西鄉人則用茶種的外殼,俗稱茶果果熬製茶水,那個年代裡,西鄉城鄉待客上一碗紅豔豔的茶水,一般都是茶果果熬製而成。茶,已經成為西鄉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之物。

漢中這個人:20年只為種一口醉人的綠茶


圖:右為張為國

上世紀70年代,西鄉縣的智者不甘於千年來西鄉綠茶有名無實的現狀,深知雞琢狗刨殺青,飯鍋裡烘焙的粗放加工,茶的品質差上不了量更出不了精品。於是,發動全縣工農商學兵齊上陣,上到高川、五里壩、堰口、羅鎮,下至茶鎮、沙河、棗園,在境內東西南北廣開茶園。那些難忘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每個週末,縣城的機關單位、學生數千人到城西的棗園、羅鎮茶山送肥,一擔尿、一挑農家肥,送到10公里外的棗園樑上,太陽都下坡了。

經過一代人的前赴後繼,今天的西鄉,已擁有60餘萬畝優質茶園,年產值20億元。被茶園裝點的綠水青山,成為當地的金山銀山。

西鄉茶葉發展浪潮中,有一位弄潮兒——陝西東裕茶業董事長張為國。為國長得面如傅粉,戴一副秀郎眼鏡,渾身上下透出一股濃濃的書卷味。

張為國喜茶、懂茶,他說我們陝西的三個老鄉,對世界茶葉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一是發現茶葉的神農氏,二是居住在漢水流域的古代巴國人,巴人部落最先開始了茶樹的栽培,第三個則是張騫,這個與西鄉毗鄰的城固人,帶著這片綠茶,踩出了一條絲綢之路,亦叫茶葉之路。為國深諳茶葉的前身後世,提出驚人之語:將來西鄉乃至漢中征服世人的重器,唯有綠茶,而綠茶的神奇功能至今還未被世人完全認識。


漢中這個人:20年只為種一口醉人的綠茶


為國在獻身茶事之前做足了準備,先砸了國企嬌子電力行業正式職工的鐵飯碗,隨繼到一家做全國市場的民營企業,一步步幹到副總裁的位子,如何應對各種艱難險阻他都事先想到了。

20年前的一天,為國註冊了“東”和“東裕”兩個茶業品牌,寓意紫氣東來,裕後光前,“光前”出自明代朱鼎的名篇《玉鏡臺紀實聚》,意為造福後人,為前輩爭光。

他來到西鄉距縣城還有90公里人跡罕至的大巴山深山老林五里壩。五里壩茶山位於北緯33度,東經108度,五里壩是一個身在高山不見山的地方,這裡平均海拔1067-1360米,壩子四周高山環繞,山的走勢多面陽而立,且常年雲霧繚繞,森林覆蓋,植被茂密。老百姓常說是:頭戴帽(森林)、蛇纏腰(茶樹)、腳種稻(水田);由於森林覆蓋,落葉腐爛後使形成天然肥料,蟲子皆死於冬天的積雪。獨特的生態環境條件具備優質茶生長的天然環境,史載西周時,五里壩的茶是給周天子的貢品。

此行,張為國與當地政府談妥了購買五架山一千多畝茶園的諸項事宜,他十分清楚,拿下了五里壩的茶山,等於佔領了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制高點,他感謝上蒼賜予了一塊實現理想的風水寶地,下定決心要當一回當代的飼虎王子,以捨身飼虎的精神捨身侍茶,在這塊最好的土地上培育出的中國最好的綠茶。

再次到五里壩,張為國換上山裡人的棒槌襖襖,和山民一樣揹著百多斤重的油渣背篼上山給茶園施底肥,在野草叢生、荊棘蔓延的山樑上踩出一條路。在那段有機茶改造的日子裡,在山上為國喝泉水,吃蘿蔔,吃包穀蒸飯,累了就躺在茶樹上曬著太陽睡一會兒。跟五里壩人別無二致。從此,為國常常自詡為“茶農”,並引以為傲。

燦爛的思想必然結出豐碩的經濟之果。2003年4月,為國掌管後的五里壩茶山產出的高山雲霧茶如超塵脫凡的仙女而至,又如山間的新筍,翠綠挺秀,顯毫優雅,口味鮮香回甘,熱聞香高,冷聞持久,水中有香,香中有水。


漢中這個人:20年只為種一口醉人的綠茶


東裕茗茶棗園湖生態茶園。

五里壩高山雲霧茶再度獨領風騷在為國意料中,在一片喝彩聲中,他心如止水,他十分清楚一切都才開始。

他逃也似的避開喧囂的人群,隻身來到五里壩。夜色快要降臨,山間靜謐無聲。面對如織的茶山,滿眼的翠綠和撲鼻的芬芳,為國長揖不起,他向茶山,向他心中的聖地傾訴,此時此刻,他需要一種不須聲張的潛心來增強信心,啟迪智慧。茶山不語,溪水無聲,靜悄悄聽不到一點聲音。或許什麼都沒告訴你就是相信你!為國猛然悟到,求人不如求自己,“心還在,夢就在,只不過從頭再來……”遠處彷彿有歌聲傳來。

幽幽地茶山再一次催生了為國的靈感,他發誓,再不幹富強粉蒸窩窩頭的事了,即使下地獄也要把五里壩高山雲霧茶非凡的本真和高貴的品質完全展示出來,讓全世界來品嚐領略中國最好綠茶的高香清韻。

茶山之夜大徹大悟。這一夜,收穫了足夠的信心,這一夜,東裕漢中仙毫在他火熱的胸膛內涅磐重生,為了這隻鳳凰,為國拼了!

接下來的幾年間,在距縣城的10公里的美麗的棗園湖畔,他多方籌資,規劃了集茶葉科研開發加工、植物提取精華為一體的現代茶產業園區,建成了迄今省內茶業科技含量居領先水平的高端實驗室和4條由電腦全程控制的綠茶清潔化生產線,實現了從種植加工到提取的產業鏈式開發。過去棄之不用的夏秋茶用於提取茶多酚,提高二次原利用率。


漢中這個人:20年只為種一口醉人的綠茶


東裕茗茶西鄉五里壩茶園。

此時的張為國,頭上頂著省人大代表、省茶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的光圈,全世界高端茶的研發信息盡掌握中,他和他的專家團隊,藉助高科技,把這一口清香究竟來自何處作為一個科研命題攻關,無數個不眠之夜,無數次實驗證明:高山雲霧、土壤、氣候是茶香的本源,五里壩的生態得天獨厚,但傳統的製茶工藝,難以做到味道極致。試驗中發現,茶的口感,來自於茶葉中氨基酸和茶多酚的配比,從這一重要發現入手。

他把茶葉的傳統種植施肥技術與現代的種植根據茶樹需要配比合理施肥相結合;他把傳統的滾筒殺青與蒸汽殺青、滾筒殺青與微波殺青巧妙結合應用,把現代的高溫烘焙提香和傳統的碳焙技術相結合,硬是把東裕漢中仙毫的獨特高香和清韻徹底釋放出來。為了找到這一口奇妙的清香,張為國青發變白,用了人生最美好的十六年。

這些先天的基因,與後天的種植、加工技術,以及對茶葉品飲者愛心的巧妙結合,張為國終於修成正果。在此後的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東裕漢中仙毫連續3屆獲得特別金獎,東裕公司先後通過杭州中農、歐盟、美國有機認證,特別是2013年在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東牌漢中仙毫一舉奪得金獎,讓漢中仙毫茶驚豔了世界。這一切,都是對他努力付出的褒獎和酬勞。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循著這席清香來到西鄉,喝茶講究的西鄉人引薦他到東裕,品嚐了東裕的漢中仙毫,博學的老人說:“唐朝時西鄉鎮巴這一帶叫山南道、出貢茶,茶聖陸羽稱為山南茶,這裡當時是最繁華的茶馬驛站,東裕漢中仙毫稱其為中國名茶,是有根可循的。老人欣然揮毫寫下:“茶香乎?花香乎?二者兼有;益民也!富民也!功德無窮!贈東裕名茶。”


漢中這個人:20年只為種一口醉人的綠茶


清明前,一夜春雨,張為國選擇3月21日春分這天為新茶開採日。天剛放亮,西鄉的嗜茶者牽裙打浪趕往東裕茶園。棗園湖畔音樂驟起,茶山充盈著喜慶的氣氛。棗園村的村民早早殺了肥豬,祭天、祭地、祭茶山,也正好招待嗜肉喜茶的西鄉人,他明白祖先巴人最早栽培了茶樹,巴人的後裔理應嚐到第一口清冽的高香。

西鄉縣是國家命名的“中國最美茶鄉”,張為國是有福之人,在這塊福地上,他找到了中國最好的綠茶,找到了他的人生價值,是西鄉成全了他,成全了他苦心追尋的那一口醉人的清香。

(本文作者系原漢中市作協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