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世界各國坦克和步戰車防護能力極強,為何還要有坦克支援車?

坦克支援車是目前一個比較新穎的作戰車種,第一款加入軍隊的坦克支援車是俄羅斯提出的“BMPT”計劃。

世界各國坦克和步戰車防護能力極強,為何還要有坦克支援車?

以俄軍現役的“BMPT”的火力配置來看,配置的品種相當豐富而且實用:2門2A42 30mm機炮,4具9M120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外加2門AG17D型30mm榴彈發射器,1門PKM 7.62mm機槍。

世界各國坦克和步戰車防護能力極強,為何還要有坦克支援車?

相比之下,歐美的履帶式步兵戰車普遍只裝備一門小口徑機炮和2-6具反坦克導彈發射器。而俄羅斯的步兵戰車,主戰武器也是隻有BMP3步兵戰車擁有100mm低後坐力炮,一門30mm小口徑機炮。這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步兵戰車無論是火炮還是武器種類都明顯不如坦克支援車。更不用說更潛在的條件:火炮俯仰角、車體裝甲厚度甚至是戰場感知能力、抗打擊能力等等,當步兵戰車遇上坦克支援車時,恐怕真能被吊起來打。

世界各國坦克和步戰車防護能力極強,為何還要有坦克支援車?

步兵戰車的主要任務,仍然是伴隨、協同步兵及坦克作戰。在進行集群衝鋒、長途行軍的時候,步兵將會搭乘步兵戰車,這樣可以長距離機動。而一到了作戰時,車長將會視情況決定是否命令步兵下車作戰。其實步兵戰車並不全是為支援坦克作戰而生,反而應該是支援步兵、作為作戰體系的一個點使用。

世界各國坦克和步戰車防護能力極強,為何還要有坦克支援車?

但坦克支援車不一樣。其名字就已經很明顯了:支援坦克作戰。雖然同樣是作戰體系中的一顆小棋子,但坦克支援車往往需要伴隨坦克進行作戰。掃清周邊區域的輕裝甲目標,利用大仰角的優勢殺傷中高層建築物裡的有生力量等等,這些都是坦克支援車的任務。

世界各國坦克和步戰車防護能力極強,為何還要有坦克支援車?

根據蘇軍在阿富汗戰爭中和俄軍在兩次車臣戰爭中的慘痛經驗,步兵戰車這樣“簡陋”的主戰武器,和“隨隨便便”設計的仰角,在巷戰中真的很不堪用。儘管巷戰一定會有步兵伴隨作戰,但現代建築的結構、材料和步兵輕武器發展的“潮流”都很令人感到無奈:小口徑步槍彈在巷戰中最顯著的缺點就是更難以擊穿厚重的障礙物。

世界各國坦克和步戰車防護能力極強,為何還要有坦克支援車?

即便是先進的T-80坦克,在兩次車臣戰爭中被暴打。T-90坦克在大馬士革或是敘利亞的哪個地方,基本上都有戰鬥損失。對於一線作戰部隊來說,任何一輛坦克的損失都是不可原諒的。但是以坦克的仰角來看,恐怕在巷戰中是真的不足以抵抗隨處可見的武裝分子。

世界各國坦克和步戰車防護能力極強,為何還要有坦克支援車?

美軍儘管能夠做到每輛悍馬車上都佈置有一挺M2HB或是M240機槍,在實戰中發揮的作用確實比較大:大口徑機槍彈和中口徑機槍彈,確實可以在一定距離上擊穿大部分的建築物外牆。但是美軍在打巷戰時,動用M2“布萊德利”,“斯特瑞克”等裝甲車的情況也不少。按照現在的趨勢,步兵戰車確實有越來越全面的發展趨勢。比如說增大主炮威力,增加反坦克導彈,增加裝甲,提高仰角等等。但總體而言,步兵戰車仍然是步兵戰車。它的任務定位是根本不會變的。而坦克支援車始終會是坦克支援車,在裝備有該類車輛的部隊裡,其戰術戰法肯定有運用坦克支援車的影子。

世界各國坦克和步戰車防護能力極強,為何還要有坦克支援車?

如果坦克、步兵戰車等進入戰場,指揮官其實是視實際需要,將坦克支援車隊部署到某個方向去的。在巷戰時肯定需要坦克支援車的支援,但在野外作戰的情況下恐怕坦克支援車的作用又不是很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