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脱贫专刊」“三项机制”巩固舞阳脱贫攻坚成果

舞阳县于2017年脱贫摘帽,成为河南省首个摘帽的省定贫困县。面对摘帽后的新形势新任务,舞阳不止步、不懈怠,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减贫”“防贫”两手抓,探索建立了“预警监测”“防控返贫”“长效帮扶”三项机制,进一步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本刊全媒体记者 高阳 李苏

「脱贫专刊」“三项机制”巩固舞阳脱贫攻坚成果

位于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的河南华宝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区

作为贾湖文化故里、帝乡侯国、革命老区县,舞阳有着厚重、悠久的历史。舞阳人传承着祖辈的勤劳品格和创新精神,就如同九千年前贾湖先人创造“七音骨笛”等十项世界之最一样,在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的背景下,不仅在河南省率先脱贫,而且积极探索有效的减贫、防贫举措,在建立完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上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巩固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成功路子。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攻坚,我们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但脱贫依然任重道远,全县还有2190户4866名贫困人口,并且致贫原因复杂。对于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帮扶、精准施策。”9月9日,漯河市委常委、舞阳县委书记李亦博向记者介绍了舞阳近年来的扶贫成果和工作经验。

2017年脱贫摘帽后,舞阳曾经历了短暂的迷茫:接下来的扶贫工作怎么抓?怎样既能保障稳定脱贫,又能有效防控返贫?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抓监测、把关口,防返贫、控致贫,育产业、强支撑,帮扶对象由贫困家庭向一般农户扩展……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实践,舞阳县由点及面,逐步建立完善了针对农村困难群体的“预警监测”“防控返贫”“长效帮扶”三项机制。

监测预警:把好返贫首道关‍

“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个比喻用在“既已脱贫又防返贫”的舞阳来说,也算恰如其分。

在完成减贫任务的过程中,有效防返贫成为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预警监测就是舞阳防贫“三项机制”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是针对“返贫风险户”和“边缘户”,实行“返贫预警、未贫先防”动态化监测管理,把“防控返贫和新发生贫困”有效控制起来。

要想实现高效监测,就要把县、乡、村三级联动起来,形成有效的网格化监测体系。对此,舞阳结合实际,合理划定了预警监测线、防贫保障线和部门监控线,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对全县农户进行病、学、灾等动态化监控,一旦触动致贫返贫预警线,迅速采取措施有效防范。

除了“三级联动”,干部回访调查和专项回头看这两项工作,也是防贫监测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落实周四‘扶贫日’制度,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有效防止了返贫情况的发生。”舞阳县委副书记朱暑光谈起预警机制非常熟悉,“另外,舞阳还聚焦危房改造、教育扶贫、饮水安全等重点工作,不定期开展‘回头看’活动,很多‘潜在病症’都在这些专项工作中得到排查化解。”

通过监测预警,舞阳县新识别纳入贫困户11户40人,临时救助127户296人;先后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点91个,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2200多项;危房改造不彻底、个别贫困户自来水未入户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把好了防范返贫第一道关口。

基金三策:筑牢防贫保障线

病、学、灾是造成农村家庭陷入困境、滑入贫困的重要因素。舞阳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探索设立“防贫保险、产业发展、社会救助”三项基金,筑牢了防范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保障线。

“您的保险赔付金走完程序,20天就可以到您的银行卡上,您就放心吧!”在辛安镇吴岗村村委,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给该村村民汪凤丽解释看病报销后怎么通过“防贫保险”再次报销的流程。汪凤丽是2017年的脱贫户,然而去年老伴得了白血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人还是走了。祸不单行,今年年初,自己又检查出患上了胃癌。“她家里再也无法承担高昂的医药费,虽然有大病救助,但是有的花费还是报不了,所以我们就通过防贫保险,再给她进行二次报销补助,这样能最大限度降低她的负担。”该村支部书记张金华告诉记者。

据了解,舞阳设立防贫保险基金以来,县财政出资300万元为全县10%左右的特定农村人口购买了保险,有效减少了返贫风险户和边缘户刚性支出。目前,已先后救助突发困难家庭19户,发放防贫保险金9.7万元。同时,今年的社会救助基金已募集社会资金349万元,先后对1594人实施救助;县财政产业发展扶持资金2.7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近10亿元,累计发放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奖补资金2040万元。

长效帮扶:培育产业稳增收‍

对于防贫工作而言,如果说监测预警、基金救助是重要手段的话,那么着眼于培育富民产业,才是根本动力。

“舞阳县一直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治本之策,着力育强做大特色扶贫产业,创新带贫模式,打造扶贫产业园区。”舞阳县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王铁良告诉记者,目前,舞阳县培育了六大特色扶贫产业,即食用菌、蔬菜、花生、生态林果、生态养殖、劳动密集型加工;打造了六大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即文峰乡李斌庄食用菌、文峰乡大汉李食用菌、保和乡葡萄种植、孟寨镇孟王食用菌、马村乡万亩蔬菜、北舞渡贾湖田园综合体;创新实施了六种带贫模式,即企户联动、社户联动、银户联动、村户联动、村社联动、村企联动带贫。这种“666”模式,切实促进了贫困群众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

位于文峰乡李斌庄村的河南华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经营食用菌研发、菌种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扩繁等,2015年入驻李斌庄村建立了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我们公司采取多种带贫模式直接带贫2636户,保证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公司已陆续为带贫贫困户发放受益资金超过1280万元。”谈到带贫效果,公司总经理谷强甫一脸成就感。

像华宝农业一样,记者在马村乡湾王村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园、北舞渡镇贾湖田园综合体示范区、侯集镇闫刘村芦笋种植扶贫产业示范园区,以及保和乡楼宋村葡萄产业园、上澧村的器材产业和辛安镇刘庄村的舞阳士兴种植农民合作社等地方看到,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车间机器轰鸣……每一个贫困户脸上都充满了劳动脱贫带来的喜悦,每一位乡村干部身上都有与贫困群众之间说不完的故事。

“近年来,舞阳通过积极探索、科学施策,走出了一条‘资源整合、龙头带动、示范引领、群众参与’的产业扶贫之路。”李亦博表示,下一步,舞阳将在减贫、防贫基础上,巩固脱贫成果,并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前提,加强衔接,有机融合,统筹推进,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科学有序、有条不紊地推进。

对舞阳为期两天的采访让记者感受到,无论是扶贫干部,还是带贫企业;不管是县委书记,还是贫困群众,都流露出一股奋勇向前的神情,都表现出一股“势必脱贫奔小康”的干劲儿……相信,舞阳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之路会走得更好!

(文章来源:《农村农业农民杂志》2019.10A总第517期 河南脱贫大决战专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