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脫貧專刊」“三項機制”鞏固舞陽脫貧攻堅成果

舞陽縣於2017年脫貧摘帽,成為河南省首個摘帽的省定貧困縣。面對摘帽後的新形勢新任務,舞陽不止步、不懈怠,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持續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堅持“減貧”“防貧”兩手抓,探索建立了“預警監測”“防控返貧”“長效幫扶”三項機制,進一步提升了脫貧攻堅質量,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者|本刊全媒體記者 高陽 李蘇

「脫貧專刊」“三項機制”鞏固舞陽脫貧攻堅成果

位於舞陽縣文峰鄉李斌莊的河南華寶食用菌產業扶貧示範園區

作為賈湖文化故里、帝鄉侯國、革命老區縣,舞陽有著厚重、悠久的歷史。舞陽人傳承著祖輩的勤勞品格和創新精神,就如同九千年前賈湖先人創造“七音骨笛”等十項世界之最一樣,在全國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階段的背景下,不僅在河南省率先脫貧,而且積極探索有效的減貧、防貧舉措,在建立完善脫貧攻堅長效機制上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鞏固攻堅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的成功路子。

“經過近年來的持續攻堅,我們在全省率先實現省定貧困縣脫貧摘帽。但脫貧依然任重道遠,全縣還有2190戶4866名貧困人口,並且致貧原因複雜。對於這些‘難啃的硬骨頭’,我們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管理、分類幫扶、精準施策。”9月9日,漯河市委常委、舞陽縣委書記李亦博向記者介紹了舞陽近年來的扶貧成果和工作經驗。

2017年脫貧摘帽後,舞陽曾經歷了短暫的迷茫:接下來的扶貧工作怎麼抓?怎樣既能保障穩定脫貧,又能有效防控返貧?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

抓監測、把關口,防返貧、控致貧,育產業、強支撐,幫扶對象由貧困家庭向一般農戶擴展……經過持續不斷的探索實踐,舞陽縣由點及面,逐步建立完善了針對農村困難群體的“預警監測”“防控返貧”“長效幫扶”三項機制。

監測預警:把好返貧首道關‍

“創業難,守業更難。”這個比喻用在“既已脫貧又防返貧”的舞陽來說,也算恰如其分。

在完成減貧任務的過程中,有效防返貧成為整個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預警監測就是舞陽防貧“三項機制”的第一道防線,主要是針對“返貧風險戶”和“邊緣戶”,實行“返貧預警、未貧先防”動態化監測管理,把“防控返貧和新發生貧困”有效控制起來。

要想實現高效監測,就要把縣、鄉、村三級聯動起來,形成有效的網格化監測體系。對此,舞陽結合實際,合理劃定了預警監測線、防貧保障線和部門監控線,充分發揮相關部門職能作用,對全縣農戶進行病、學、災等動態化監控,一旦觸動致貧返貧預警線,迅速採取措施有效防範。

除了“三級聯動”,幹部回訪調查和專項回頭看這兩項工作,也是防貧監測預警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落實週四‘扶貧日’制度,組織駐村第一書記……有效防止了返貧情況的發生。”舞陽縣委副書記朱暑光談起預警機制非常熟悉,“另外,舞陽還聚焦危房改造、教育扶貧、飲水安全等重點工作,不定期開展‘回頭看’活動,很多‘潛在病症’都在這些專項工作中得到排查化解。”

通過監測預警,舞陽縣新識別納入貧困戶11戶40人,臨時救助127戶296人;先後消除“返貧”“致貧”風險點91個,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問題2200多項;危房改造不徹底、個別貧困戶自來水未入戶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切實把好了防範返貧第一道關口。

基金三策:築牢防貧保障線

病、學、災是造成農村家庭陷入困境、滑入貧困的重要因素。舞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探索設立“防貧保險、產業發展、社會救助”三項基金,築牢了防範返貧和新發生貧困保障線。

“您的保險賠付金走完程序,20天就可以到您的銀行卡上,您就放心吧!”在辛安鎮吳崗村村委,保險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給該村村民汪鳳麗解釋看病報銷後怎麼通過“防貧保險”再次報銷的流程。汪鳳麗是2017年的脫貧戶,然而去年老伴得了白血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人還是走了。禍不單行,今年年初,自己又檢查出患上了胃癌。“她家裡再也無法承擔高昂的醫藥費,雖然有大病救助,但是有的花費還是報不了,所以我們就通過防貧保險,再給她進行二次報銷補助,這樣能最大限度降低她的負擔。”該村支部書記張金華告訴記者。

據瞭解,舞陽設立防貧保險基金以來,縣財政出資300萬元為全縣10%左右的特定農村人口購買了保險,有效減少了返貧風險戶和邊緣戶剛性支出。目前,已先後救助突發困難家庭19戶,發放防貧保險金9.7萬元。同時,今年的社會救助基金已募集社會資金349萬元,先後對1594人實施救助;縣財政產業發展扶持資金2.7億元,帶動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投資近10億元,累計發放扶貧產業園區建設獎補資金2040萬元。

長效幫扶:培育產業穩增收‍

對於防貧工作而言,如果說監測預警、基金救助是重要手段的話,那麼著眼於培育富民產業,才是根本動力。

“舞陽縣一直把產業扶貧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治本之策,著力育強做大特色扶貧產業,創新帶貧模式,打造扶貧產業園區。”舞陽縣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王鐵良告訴記者,目前,舞陽縣培育了六大特色扶貧產業,即食用菌、蔬菜、花生、生態林果、生態養殖、勞動密集型加工;打造了六大扶貧產業示範園區,即文峰鄉李斌莊食用菌、文峰鄉大漢李食用菌、保和鄉葡萄種植、孟寨鎮孟王食用菌、馬村鄉萬畝蔬菜、北舞渡賈湖田園綜合體;創新實施了六種帶貧模式,即企戶聯動、社戶聯動、銀戶聯動、村戶聯動、村社聯動、村企聯動帶貧。這種“666”模式,切實促進了貧困群眾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

位於文峰鄉李斌莊村的河南華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主要經營食用菌研發、菌種優良品種的選育和擴繁等,2015年入駐李斌莊村建立了食用菌產業示範園區。“我們公司採取多種帶貧模式直接帶貧2636戶,保證每年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公司已陸續為帶貧貧困戶發放受益資金超過1280萬元。”談到帶貧效果,公司總經理谷強甫一臉成就感。

像華寶農業一樣,記者在馬村鄉灣王村蔬菜種植產業示範園、北舞渡鎮賈湖田園綜合體示範區、侯集鎮閆劉村蘆筍種植扶貧產業示範園區,以及保和鄉樓宋村葡萄產業園、上澧村的器材產業和辛安鎮劉莊村的舞陽士興種植農民合作社等地方看到,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一個個車間機器轟鳴……每一個貧困戶臉上都充滿了勞動脫貧帶來的喜悅,每一位鄉村幹部身上都有與貧困群眾之間說不完的故事。

“近年來,舞陽通過積極探索、科學施策,走出了一條‘資源整合、龍頭帶動、示範引領、群眾參與’的產業扶貧之路。”李亦博表示,下一步,舞陽將在減貧、防貧基礎上,鞏固脫貧成果,並把脫貧攻堅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和前提,加強銜接,有機融合,統籌推進,確保鄉村振興工作科學有序、有條不紊地推進。

對舞陽為期兩天的採訪讓記者感受到,無論是扶貧幹部,還是帶貧企業;不管是縣委書記,還是貧困群眾,都流露出一股奮勇向前的神情,都表現出一股“勢必脫貧奔小康”的幹勁兒……相信,舞陽接下來的鄉村振興之路會走得更好!

(文章來源:《農村農業農民雜誌》2019.10A總第517期 河南脫貧大決戰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