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人民日報》轉發評論手機砸到冒煙?“該管必管”不是“以暴制暴”,你怎麼看?

三水三心


比"以暴制暴"更悲哀的是“該管不管”——評《人民日報》“該管必管”不是“以暴制暴”

近日,安徽一學校當眾砸毀學生手機,引發廣泛關注。在重重的輿論壓力之下,該校校長表示,只要家長要求賠,就願意賠償。

在網絡上,不少人對學校的做法叫好,也有一些媒體認為這是“以暴制暴”。《人民日報》就轉發長安觀察微信公號評論文章,認為“公開砸、水桶卸等做法顯然就過於野蠻”(見下圖)。

毫無疑問,在理想的狀態下,我們的教育,肯定應該是如和風細雨一般的溫柔,是愛心編制的白色裙裾,那麼明亮,那麼美麗,如夢如幻,讓所有的學生如痴如迷——所謂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但稍有教育經驗的人都知道,事實上,那是不可能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這句話,說的是每個孩子都有個性,教育需要針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但既然有個性,那麼,有的就能夠接受教育,有的需要多次教育,而必然還有難以教育甚至屢教不改的學生存在!

我認識很多教育專家,他們在做講座的時候,是童話作家——師生之間那麼和諧、完美;回到現實的工作中,他們才是教師——師生間有矛盾有衝突,有的還很激烈!

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看起來那麼美好,事實上,卻無處尋找,只能存在於夢裡一樣!

所以,這一篇評論,所謂:

教書育人也是個“精細活”,如何掌握好懲戒與傷害之間的界限,需要學校、老師再多花些心思。即便同一學校、同一班級的學生,也來自完全不同的成長環境,擁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本身更加敏感細膩。同樣的錯誤行為,背後也許是不同原因。就拿沉迷手機來說,有人是玩物喪志,也有孩子是排遣孤獨。也就是說,教育還是應當因人而異,充分了解每一個孩子,進而對症下藥。

誰敢說這樣的描述錯誤——但誰能做到?就問問這篇文章的作者,你能做到?

有本事,到學校去試試!

我從來不贊同“以暴制暴”——暴力的行為,必然在學生的心裡種下暴力的種子,一旦時機成熟,這顆種子,就會長成參天大樹!

但砸手機的行為,真的就是暴力嗎?

難道,銷燬管制刀具,也是暴力,也是以暴制暴?

有些時候,對於有些孩子,手機,真的就是毒品,甚至,其危害,遠甚於毒品——因為,沉迷手機所造成的精神和心理的傷害,可能遠甚於身體!

請不要對那些因為玩手機而造成嚴重事故的事件,視而不見:有未成年人在手機上看黃色視頻,然後強姦幼女;有沉迷於手機遊戲,要錢不成殺父弒母!

在必要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施以重典?

按照這個邏輯,銷燬毒品,也是“以暴制暴”?

但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家長,我更清楚的是,“該管不管”,遠比“以暴制暴”更讓人悲哀!

當下,我們的教育,早被那些“半拉子們”弄得不知所措:

遲到罰站一下,要被拘傳到派出所,因為涉嫌體罰!

語氣嚴厲一點,要被認為對學生不溫和!

溫和一點,又要被人質疑缺少管理能力!

就連佈置個作業,也要被人說三道四:

全班佈置一樣,有人說是不因材施教;

分層佈置作業,又會被人認為是歧視學生!

按照這些邏輯,我們的教師,不管你做什麼,不做什麼,都會被人批判——以至於當要賦予教師懲戒權的是時候,我們的教師,已經不敢接受了!

長此以往,教師管還是不管?

難道,真的要等到“該管不管”的時候,我們又開始亡羊補牢?

主席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看那些評論吧,群眾,心裡還是有一杆秤!


三水三心


砸手機是學校的無奈之舉!很多人對此不理解,我給你解答學校砸手機的原因。


一、學生帶手機成風

前幾年我們學校就砸過手機,也用車軋過手機!那不是一部,而是幾十部!有好的,也有一般的,但都是智能的!

說心裡話,當時學校砸手機我都不忍心看,那畢竟是學生家長的血汗!作為班主任,有多少次我曾為學生保管手機。這些手機比我的都好,因為我用的是當時價值500元的諾基亞非智能手機。讓我保管手機的學生,經常往學校帶手機,時間長了我就不願意再為他們保管了。因為我怕丟失,丟失以後你縱然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的。學生會猜測的,會懷疑的。你怎麼會丟呢?壞良心了吧?終於有一天,我對學生們說:我不再為如何同學保管手機,學校搜出你的手機砸了,你就認倒黴吧!

學生進校園帶手機成風,任憑你說得再死再絕,總是禁而不止,杜而不絕!只有“砸”才能剎住進校園帶手機之風!


二、學生的手機涉黃

涉黃,是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利用大課間、飯前飯後、晚就寢看黃色視頻。這從學校砸之前的手機裡可以取證。至於危害那是不言而喻的。只有“砸”才能杜絕學生在學校涉黃!

三、帶手機為談戀愛

為談戀愛而帶手機,是學校屢禁不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從學生的微信上、信息裡可見一斑。我們知道,學生因為談戀愛而發生校園欺凌,甚至死亡的事件已經不再新鮮。請問,誰手機重要還是學生生命重要啊!只有“砸”才能杜絕學生在學校談戀愛!



…………

這三個理由足以說明學生進校園不能帶手機!也足以說明學校為什麼砸手機!如果換做你到學校來負責學生帶手機的工作,“砸”也可能是你的無奈選擇!《人民日報》發聲,當是以人民的名義發聲,我們不能眼看著學生們毀在手機上!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近段時間安徽一學校沒收手機,並將手機砸到冒煙的事情,在網上紅遍了。有一名工作20多年的語文老師常年擔任班主任,我非常贊同這種做法。倒不是因為這是以暴制暴,而是因為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1.學校為什麼會收手機並砸到冒煙?

青少年的自控力本來比較差。大部分學校都會規定孩子不使用手機,但是現在不用手機根本是不太可能的。

很多學校都會在每週孩子到校的時候收掉手機,孩子離校的時候再把手機還給孩子。這種做法其實很不錯,我兒子上高中時,他們老師就是這樣做的。這樣做,既控制了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又方便孩子和家人聯繫。

但是儘管這樣,卻總有部分孩子鑽空子。我兒子班上就有人帶兩部手機,交一部比較舊的手機,把新的留在宿舍裡用。這樣做就完全違背了老師收手機的目的。

我想這所學校的老師也不可能從一開始就想沒收孩子的手機,並砸到冒煙。應該是孩子玩手機玩得太厲害,讓老師不得不下狠招,制止孩子玩手機。

2.家長的庇護讓孩子肆無忌憚。

孩子玩手機本來是錯誤的行為,但是有的家長拿孩子沒辦法,也不允許老師處理。孩子長期痴迷於遊戲,又怎麼顧得上學習呢?

我以前教過一個學生,本來成績很不錯,在綿陽某所學校讀高中。按照正常水平,完全可以考上重點本科。結果卻出乎意料,孩子只勉強走了一所專科學校。怎麼會讓人大跌眼鏡呢?就是因為這個孩子是通食生,每天都會回家(他爸爸媽媽為了方便照顧孩子生活,就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玩手機,如果家長不給就發脾氣;有的時候在學校裡也玩,老師實在看不過意了,就把手機沒收了。結果怎樣呢?結果孩子就離校出走,嚇得老師從此再也不敢管他。吃飯坐車,孩子的身上隨時都有一部手機。

如果像這樣的學生,學校不下狠招,孩子真的就毀了。像這樣的例子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3.該管不管是真正的害了學生。

有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做法過激,如果是老師都知道,假如有其他辦法的話,哪個學校和老師願意冒險用過激的行為來管理學生呢?一個班總有那麼一兩個或者是幾個同學不聽老師的勸告,不管老師用什麼辦法,反正就是油鹽不進,講道理不聽,批評根本不管用,對錶揚不屑一顧,這還有什麼辦法呢?

作為老師,一站上講臺,不管什麼事都放在了腦後,唯一想到的就是多交給學生知識。大部分老師真的是兢兢業業地為學生做貢獻,但是學生卻未必領情。有的學生連學習目的都不知道,更談不上什麼學習態度了。像這樣的學生真的能夠不管嗎?

就拿我現在的班級來說,學生人數雖然不多,但是有一多半的孩子都不願意學習,我還是得靜下心來給他們做工作,作業一個一個地叫到面前來批改。遇到經常不完成作業的孩子,我還是得想辦法和家長溝通,並讓組長督促孩子完成。我總不能不管吧,老師是良心工作。對於哪些聽不進道理,既聽不清道理也不願受表揚的孩子,有的時候還是得有適當的懲戒。

結束語:家長們,不要把老師都逼成了佛系老師,不然吃苦的終將是你自己的孩子。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現在的家長對自己正在上初高中的孩子玩手機表示非常擔憂,本人親眼見本組一位家長為制止其上初中的孫子玩手機採取多種辦法制止,先講道理,講危害性,沒用,一而再再而三制止不了,最後逼得家長把手機沒收,哪知道小孩競把他爺爺放在箱子裡的800元錢偷了又賣了一個新手機,被他爺爺發現後氣得他爺爺直接把新手機砸了,弄得孫子差點跟他爺爺幹起來了。這是我親眼所見的一個真實的實例。本人認為這事學校管比家長管的效果可能或更好一些,尤其是留守青少年更應如此。凡事有利有弊學校當全校師生面前公開砸了沒收的手機有很大的警示效果,關鍵是要取得全體家長的支持,促成學校和家庭雙向結合教育效果會更好。總之在校的孩子如果玩手機成癮會對孩子自己及家庭和將來對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後果。一旦孩子玩物喪志沉迷大深再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晨陽142345576


一個大報紙,連管孩子過不過分都站出來批評,沒給出合理建議和操作方法,請別這麼大的口氣。

該管必管,怎麼管?良策呢?



我目前看到的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兩種,每一種都有代價

1,一刀切處理法

衡二中,處罰力度是什麼?抓住一次玩手機,停課一個月,第二次停課三個月,第三次勸退。

抓住一次帶手機的同學,停課期間悔的腸子都青了。沒有比不讓他上課更難受的了,畢竟能讀一個好高中,初中成績要考的很好才能去。

所以,讀書期間,偷玩手機的只有兩起,而且是回了宿舍給爸媽打電話被逮住的。

這種政策,沒幾個學校方便實施,我們的很多老師都會在10點以後才能回家,管理力度很大。

2,暴力處理法

這種也是最有震懾力的處理法,砸掉學生的手機。基本上處理過一次,就沒有學生敢再犯了。

以上兩種辦法是最有效也最具爭議的辦法,那麼,換個處理方式,說教和批評教育有用嗎?我明確的說沒用。

因為我們學校就是老師前腳收手機,後腳就有孩子,趁老師不注意偷拿出第二個手機來玩。

說教,說教多少次都不會改。

批評?批評的老師都氣得直哆嗦,依舊沒人聽。

乾脆,老師能管的管,管不住的就通知家長,很多家長都心軟,主動給孩子送手機。

老師管理個別孩子太厲害了,會繼續有孩子反叛到以跳樓自殺相逼。弄得跟仇人一樣。



那麼,說這麼多,除了暴力一些處理外,還是沒好辦法吧

教育孩子,管理孩子的辦法,不是一個人想出來的,是實踐過的。

一批孩子被處理時,孩子間互相看著,都能服氣。

總之,給不出好建議的大報紙,別隨便批評了。


饕餮思文


《人民日報》轉發評論手機砸到冒煙?“該管必管”不是“以暴制暴”,你怎麼看?有人說,現在的老師是聞手機色變,恨不得回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學生都沒有手機,就自然減少了管理的麻煩。學生玩手機,他們能怎麼辦?批評教育,很顯然學生不會聽。強制手段,很顯然就涉及到毀壞學生的合法財產,面臨著賠錢和社會輿論的壓力。這樣的情況下,學校組織當眾砸手機是不是以暴制暴,是不是不應該?

1、學校組織當眾砸手機是不是以暴制暴?

其實,不用說,學校這種聚眾砸手機的方式肯定是以暴制暴。但,學校的出發點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警示大家,不要違反校規,把精力用在玩手機上。因為學生的職責就是學好文化知識,考上大學將來進入到工作崗位好報效國家和父母。可是,學生能聽嗎?因為學生這個年齡,心智還不成熟,所以你越說他越逆反。到頭來學校賠錢又賠禮,太不值了!

2、學生玩手機家長和學校都頭疼死了?

其實,手機本來是現代社會非常有用的工具,比如說打電話、發短信、點外賣、網購、聊天、看新聞、炒股等。但是,為什麼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玩手機如此排斥竟然用暴力的方式去制止學生玩手機呢?其實,學校和家長並不會愚蠢到不知道手機是有用的,談手機色變是因為很多學生已經深陷手機遊戲和手機聊天耽誤到了學習。如果一個學生以玩手機為業而荒廢了學業,最吃虧的一定是學生自己。

3、為制止學生玩手機,學校和家長已經黔驢技窮了?

其實,現實生活中,學生玩手機已經讓學校和家長痛苦不堪,把學校和家長放在了學生的對立面。搞得家無寧日,校風日下。那麼,學生到底應不應該使用手機呢?其實,我國法律和各地政府的條文規定裡從來沒有說學生不能使用手機。學校也不敢公然禁止學生使用手機,學校真正禁止的是學生沉溺於網絡遊戲。家長真正擔心的是學生玩手機沒有限度,沒有自制力。耽誤了學習,誤了一生。

4、到底應該怎麼樣來管理學生玩手機的問題?

其實,手機之所以現在人人離不了,是因為它功能強大,可以幫助我們處理很多事情,減少很多麻煩,給生活創造了很多的便利。那麼,這麼好的東西人們為什麼要排斥它呢?歸根結底是要學生養成正確的使用手機。對網絡遊戲和手機聊天養成自制力,利用手機來加強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用手機這個工具把自己廢了。對此,家長顯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只能算是後天管教,但過於嚴苛,容易落得不是。


聚焦三農熱點說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0月14日,安徽一箇中學公開砸學生手機,有手機被砸到冒煙。 校長回應,校方曾事先和家長籤協議,禁止手機入校園,違者將銷燬手機 這次銷燬了不到十部手機。


有人對此頗有微詞,認為是“以暴制暴”,“粗暴式教育”。我倒不這麼認為,所謂“亂世用重典”。現在,手機的危害性已經非常嚴重,學生與老師“捉迷藏”、“鬥心眼”,把手機帶進學校,帶進課堂,偷偷摸摸玩。一旦上癮,很難戒掉。

我作為一名中學教師,目睹過多少學生,原本積極向上,勤奮努力,但是迷上手機後,頹廢痴迷,不求上進。如果不滿足要求,甚至撒潑打滾,拒絕上學。有的學生偷拿家裡錢買手機,上萬元眼都不眨。父母的辛苦錢,在他眼裡就是滿足自己慾望的東西。對父母卻沒有半點感恩。



而有的家長,暫時看不到學生的影響,還會讓孩子帶手機進入學校。殊不知,一旦孩子上癮,想挽回都悔不晚已。

學校該管,敢管,管的到位,應該為學校喝彩。所謂菩薩心腸,霹靂手段。

現在有些人站出來指手畫腳,我們說在一旁說三道四最容易,往往還佔據道德制高點,但是真正實施誰又能做到各方面完美無瑕?

我要為這樣有責任心,敢負責任的學校校長點贊!其實就這些學生的家長而言,也應該感謝學校。表面上是損失了幾千元,但是挽救的確是孩子的學業和未來,孰輕孰重,家長心裡自然有輕重!


師者馥仁心


管控手機不只是校園問題,更是全社會的問題。

依法治理是底線。一個人犯錯不能拉出去就槍斃,誰給學校權力砸學生的手機。管理教育不了學生就上拳頭,這還是文明社會嗎?哪個老師砸的手機哪個老師得賠,這是有法律依據的。

教育個別學生得慢慢來。絕大多數學生是遵守紀律的,遇到個別出格的,以校紀校規來處理。但總有少數是無視任何規律的很難教育的,這就是問題青少年。

對於問題青少年,把他們轉到相應的矯正學校,接受特殊改造。不能讓他們在學校成為害群之馬,為所欲為。

為了教育管理學生,砸學生手機,肯定會激化師生矛盾,激化老師家長矛盾,老師最終會賠償學生手機。這對老師來說實在不值得。掙這麼點錢,累死累活,圖什麼呢?

我是老師,對於管控手機這種事持的態度是:該管還得管,管不了隨它去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吃地溝油的命,操那麼大心幹什麼?老老實實教好自己的學就行了。


一句話文章


10月14日,安徽一箇中學公開砸學生手機,有手機被砸到冒煙。 校長回應,銷燬了不到10部手機,校方曾事先和家長籤協議,禁止手機入校園,違者將銷燬手機。

對這一現象,人民日報轉發評論,“該管必管”不是“以暴制暴”。這的確不是以暴制暴。

如果認為砸手機的行為“暴力”,那麼學生玩手機是什麼?那不是暴力行為,而是“電子毒品”。

因此上說,這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暴制“毒”。



手機進校園問題,都成了學校管理學生的惡疾和頑症。

關於治理手機進校園,許多學校想過很多的辦法,連電子門禁系統都用上了,甚至有的學校還用了金屬探測儀,但是仍然沒有徹底的解決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問題。

很多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和學校之間成了鬥智鬥勇,不論學校採用什麼樣的監管方式,學生都會想出來應對的策略和辦法。

總之,手機已經是危害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最可怕的東西之一。



學生年齡還小,價值判斷和自控能力還都比較差,很難抵制和拒絕手機的誘惑。

所以,挖空心思,想盡辦法的把手機帶到學校,利用一切可乘之機,和一切機會玩手機。甚至有的同學在宿舍裡蒙著被子整宿的瀏覽不健康網頁,或打遊戲。

再加之,一些家長對孩子帶手機進校園的危害認識不到位,甚至有的家長還偷偷的把手機送給孩子帶進學校。

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帶手機進校園這件事漠不關心,管理和管控的也不夠。

還有一些家長平時給孩子的零用錢比較多,孩子積攢下來給自己買手機,家長卻並不知情。

如此種種,手機管控已經成了學校管理中的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人民日報轉述評論,“該管必管”不是“以暴制暴”,這的確不是以暴制暴,但是好多人對這種行為產生質疑,如果不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問題是該怎麼管?怎麼管才是有效的?怎麼管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僅僅依靠空洞的說教和引導能解決問題嗎?

依靠老師不間斷的檢查,抽查和監管能杜絕的了嗎?



我倒是認為這個學校的做法並無不妥,這的確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暴制“毒”。

如果不採用這樣看似暴力的手段,就不足以引起學生和家長的足夠重視,也就沒有足夠的震懾力和堅決的治理態度。

那麼,手機管控問題仍然還會停留在理想的層面上,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教育探微


最近安徽淮南一中學公開砸壞學生手機10餘部,直至冒煙。此事在網上引起了較大爭議,人民日報轉發評論此事件:“該管必管”不是“以暴制暴”。雖然砸手機不是教育,那麼為何會有這麼多人以及權威媒體支持呢?

手機堪稱當代鴉片,學生沉迷工作,必將荒廢學業;成年人沉迷手機,必將丟掉工作毀了家庭。所以我們必須對手機節制使用,否則真的是貽害無窮。如果手機真的有很多好處,那麼學校為何要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呢?難道學校領導是變態嗎?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因為學校領導深知手機又太多太多弊端,所以才會禁止學生攜帶手機。人民日報的轉評無謂乎是為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撐腰,我感到無比幸福。有如此強大的權威媒體替教育發聲,真的是教育的一片福音。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安徽淮南某中學公開砸學生手機的事件,學校之前就和學生家長簽訂協議,不允許學生攜帶手機,否則砸壞。學生知法犯法,攜帶手機,這是無視學校的校規校紀。一個國家要和平、安寧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保障。如果沒有法律的保障,試想一下這個國家將會是怎樣的?真的不敢想象。如果學生不遵守校規校紀,學校不做出任何回應,那麼學校何談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必將是一句空話了口號。無獨有偶,前不久山西範亭某中學新學生攜帶手機,將學生的手機直接扔進水桶。此事一經曝光,眾多無良媒體和個人開始吐槽學校:簡單粗暴不可取、這是損害學生財產的行為是偉大的不可取……但也很多人完全支持學校的做法,因為之前學校就白紙黑字頒發過禁令:學生不允許攜帶手機進校園,否則直接砸壞或者扔進水桶。涉事學生可謂真的是知法犯法,一點都不值得被原諒。


那麼中小學生該不該攜帶手機進校園?

答案肯定是不能,這是為什麼?因為教育部明確規定中學生禁止攜帶電子產品進校園。再者學校都已經明文規定,且公佈了處理辦法。攜帶手機的學生可謂知規犯規,一點都不值得被同情。他們攜帶手機進校園被學校砸毀,可謂白因必有果。

那麼為什麼不允許中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

1.違反教育部相關規定,違反校規校紀。

教育部明確規定中小學生禁止攜帶電子產品進校園,再者學校應教育部要求禁止學生攜帶手機並有相關的校規校紀。人生如同一場遊戲,玩遊戲有沒有規則?肯定有,那麼人生這場遊戲也有自己的規則,我們必須遵守規則,才能在人生這場遊戲中勝出。其實教育部有這樣的規定,一定自有它的道理。

2.佔用學生寶貴時間,影響學習。

手機有太多的娛樂性APP和社交性APP,這些APP會佔用學生太多寶貴的時間。學生面對誘惑的抵制力真的很差,而手機上的娛樂性APP太有誘惑力了。一些學生沉迷手機遊戲,無法自拔;如果把打遊戲的時間用來學習,那麼學習成績可想而知會很不錯。還有一些直播軟件、段視頻軟件,太有誘惑力了。有時候成年人都沒有抵抗力,更不要說還沒有成年的中學生。



再者一些社交性APP會佔用太多寶貴的時間。假如擁有手機,整天一些朋友約你玩,比如有人給你發消息:小王,今天晚上相約酒吧、相約網吧!那麼你去還是不去,如果你去的的話,功課怎麼辦?功課落下,怎麼補上去?如果不去,因此失去朋友你也過意不去。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不要攜帶手機,中學階段應該以學習為主,應該交一些學習上的朋友,而不是對自己沒有任何幫助的狐朋狗友。再者當你成長到一定階段,你會發現其實真正的人脈是自己,而不是你所謂的朋友。當你最後強大,你會擁有各行各業的朋友;你的人脈會真的很強大,人脈靠吸引而不靠追求。



其次假如你攜帶手機,上課過程你只能把手機設置為震動或者靜音。那麼如果上課期間突然有人震你,你是看手機還是不看手機?如果看手機的話,老師講的內容你必將會錯過;如果不看手機的話,你的思想還能再課堂上嗎?你肯定會思考:這個時候,到底是張三震我?還是李四震我?他們震我到底是什麼事情呢?那麼在這樣的狀態下,你還有心思學習嗎?根本不可能。這樣下去,你的成績將會一落千丈。

3.依賴手機,喪失思考能力、學習能力。

也許有人會疑惑:為什麼不能利用手機學習?是的,手機可以進行很好的碎片化學習,比如上廁所的時候可以利用APP進行背單詞。可科學研究電子版的學習不及紙質學習,所以還是建議不要利用電子產品學習。

再者,依賴手學習會使學生喪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學習能力。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我有一個學生,是2018年的考生。他平時數學成績也就100分左右,可是高三那一年他想突破提高一下自己的數學成績。於是他計劃攻破幾道壓軸題,於是他總是利用某手機APP進行搜題,在搜題之前沒有任何的解題思路,可是當用手機把題目的解析和答案搜出來以後,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哇,原來這樣解”。漸漸地他對一些中檔的題目都懶得思考,直接裡利用手機搜題,看看解析和答案就好了。可是當他撇開手機的時候,面對自己原本會做的中檔題目也沒有任何思路。最後他的高考數學成績只有68分,對他而言他的高考是失敗的,是什麼導致的這樣的失敗?在我看來手機是罪魁禍首,正是手機讓他喪失了自我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利用手機學習,對手機產生依賴症,最後學習離不開手機,最終導致高考失敗。也許這才是攜帶手機對中學生來說最大的悲劇,真的很可悲。



4.影響視力,扼殺夢想。

手機還有一大危害就是影響視力,從而影響我們的健康。視力有問題也是一種殘疾,我想沒有人想成為殘疾人。那麼為什麼會扼殺夢想?有一些學生從小擁有從軍夢,然而從軍前體檢是非常嚴格的。尤其是視力,當兵對視力還是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空軍。如果你從小有一個從軍夢,但又抱著手機放不下,那麼你自己會葬送你自己的夢想。自己親手扼殺了自己的夢想,真的很可悲。


成年人由於各種原因,真的需要人人一部手機。其實有時候我們真的想關上手機、放下所有的工作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真的是一種享受。人生不同的階段應該做不同的事情,中學生的首要任務是搞好學習,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當你高中畢業以後,人人一部手機那是常態,再也沒有人會禁止你攜帶手機。所以,中學生們,放下手機,把手頭的學習當成唯一重要的事去做,那麼你的未來值得期待。

那麼還有比砸手機更好的方式嗎?

雖說砸手機贏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也得到了權威媒體人民日報的支持。但我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我相信一定會有比砸手機更好的處理方式。

首先,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主題班會教育,班主任可以和學生共同探討中學生到底該不該攜帶手機?攜帶手機到底有哪些利弊?班主任和學生一一探討,把中學生攜帶手機的利弊寫在黑板上,然後學生和老師一起來討論。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意識到攜帶手機的危害性,讓學生明白學習和手機孰輕孰重,那麼讓學生主動放下手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皆大歡喜。也許這比砸手機的處理方式更好一點,也許我的想法有些理想,但我堅信教育的目的是點醒,能夠從內心深處點醒一個學生,那才是教育最大的功德。


再者學校可以和學生家長共同教育,學校可以召開主題家長會。讓家長意識到學生攜帶手機的弊端,學生的手機和家長脫離不了干係,要麼就是家長的手機、要麼就是家長給孩子買的手機、要麼就是學生向家長索錢自己攢錢買手機,家長會讓家長意識到學生攜帶手機的危害性,讓家長配合學校教育禁止學生攜帶手機,我相信這樣效果會更好。

再此也希望學校能夠堅守教育初衷,學校砸手機是為學生的未來負責。我相信讓青少年沉迷手機,這不是我們期待的教育。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都期待我國的青少年是充滿陽光和激情的,所以願所有媒體和家長能夠理解學校的做法。教育興國絕對不是一句口號,讓我們一起為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


好的,本次解惑就到這裡,喜歡的話記得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