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曾經的學霸,殘酷的故事


曾經學霸的故事



“媽我出去一下!”“哦…你去哪…?”......“孩她爸,小菡(化名)好像有點不對勁?”“怎麼了?”“她這段時間壓力很大你知道的,從開學到現在幾個月了就沒笑過,剛才她出門轉身居然衝我笑…”“那我們趕緊跟著她看看她去哪!”

天邊的烏雲逐漸翻滾而來,越積越厚,就像這段時間的課業一樣,壓得人喘不出氣。除了日常課程,每天要背60個單詞、難到嚇人的數學測試、每天一套化學考試試卷…

化學!想到化學她的心又揪了一下,當她出現生命中第一次考試只得了30分的情況,她就已經像一隻被嚇癱的小鹿不停冒冷汗,眼前有些模糊,耳朵嗡嗡作響。


還好出現了這些症狀,要不然她可能挨不住化學老師那種兇悍又凌厲的打擊,如同猛虎利爪撕扯著五臟六腑,讓她已經忘記驚恐,只剩下每次呼吸牽動胃導致的些許噁心。

曾經的學霸,殘酷的故事


說是老虎,那並不是浪得虛名,這真的是化學老師的外號,學校裡其他老師也這麼叫他。


除了高強度教學內容及課業,“老虎”從語言到氣勢都非常具有壓迫性,甚至對其他科老師都不含糊。但是他教學成果好,校長都忌他三分。

在恐懼下,她的課業成績就像被挑開的膿包一樣全面破潰。


關鍵是考試太頻繁,化學幾乎天天有,其他科目也來湊熱鬧。天天惡性循環,天天加速度往恐懼深淵下墜。

初中從來都是全年級前五的她一直備受老師喜愛,即使有點小瑕疵老師也都刻意維護。這些榮光曾是她的驕傲,沒想到現在卻成為她糟糕表現的反襯,實在刺痛。


開始還感受到羞憤與自責,後來隨著恐懼越來越深,已經沒有心力羞憤了,只有凝聚全身的力量才能勉強扛過老師們的失望、嘲諷及怒吼。

但是今天她覺得真熬不下去了。


這才是高中剛開始,後面的日子更難熬,按照這種速度恐懼下去,她看不到希望。


她也不敢和父母說,她知道父母似乎察覺到什麼了,如果等家長會父母都知道了,她在父母眼中的形象完全崩塌…...她不敢想。


曾經的學霸,殘酷的故事

“也許我會像雲一樣漂浮吧,那樣就不用想這些可怕的事了…”想到這裡,她居然輕鬆了許多,嘴角泛起難得的微笑,就像和媽媽臨別時候的笑一樣。伴著微笑,她的腳跨出護欄,伸向山崖… “小菡!!”
父母緊緊抓住她,把她硬拽回來,四隻手就像鉗子一樣牢牢鎖住,生怕一鬆手她就會馬上飛走。

好在父母及時趕到,避免了一場悲劇。不過她從此精神不振,只能退學休息,後來去了別的學校。

她是我初中同年級同學,高中同班同學。

我的高中是曾經全省排名前三的一級一等完全中學,學生都是從全市乃至全省各個學校中掐尖而來。


當時我所在的化學競賽班,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化學競賽準備、選拔人才保送大學而設。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高考,更是為了參加化學競賽,所以才有了前面所說的外號“老虎”的化學老師。

如何實現押題


她並不是矯情和玻璃心才感受到那麼大的壓力,而是當時的那種教學強度和要求真可以用變態來形容:

曾經的學霸,殘酷的故事

80年代實驗教材:甲種本

先不說各種輔導書、超綱教材(當年我們還專門到舊書攤去淘一種老教材,叫做“甲種本”,這種教材難度更高。時間久了很多擺地攤的一看到學生模樣的人過來,都問要不要“甲種本”。現在舊書網上賣上百元一套。)、內部輔導資料,光是幾乎天天有的考試就令人發毛。

試卷不是論份,而是論斤。“老虎”真的是掂試卷重量看你完成度。為什麼會論斤?

試卷的每一道題,不管對錯,都要“改”。


改錯好理解,對了怎麼還“改”?其實是對了也要寫出為什麼其他選項是錯的,錯哪了,為什麼這麼設計,以及考點在哪,相關的知識點是什麼…

然而最牛的要求是:針對每一道題,如果你是出題人你會怎麼考別人?你要怎麼設置陷阱,同時又把知識點巧妙關聯起來?

一張卷子哪寫得下這麼多東西?那就加信籤紙。這麼一道題拆解下來就好幾頁信籤,整張卷子下來可不得論斤嗎?而這種考試幾乎天天有。因為我們班,養活了學校周邊好幾個紙鋪。


可見現在的什麼拆書幫算個球,當時那種高壓下的拆超綱教材、拆試卷、拆出題人心理甩出拆書幾條街。

以至於熬過來的同學工作幾年後還會做噩夢,夢見不斷做題、考試,被“老虎”訓斥。

我還記得有一次其他學校的老師來觀摩學習,一個剛畢業參加工作的老師坐在我旁邊,詫異地拿起我早已翻爛的《高等有機化學》問:你們還學這個?


我說:是呀,都學完了。


她嘆了一口氣:這種教學經驗我們學不來,也用不了。

到高三,我們已經學完大學本科化學專業《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內容。不少同學已經能在“老虎”的要求下編排高中化學輔導書了!是的你沒看錯,一本化學輔導書就是在我們同學手上編出來的,然後拿給普通高中的同學去練習。

這種地獄般練習起到的效果是什麼?


高考級別的難度,只需要看一半的題目,或者光看選項,就知道出題人要考什麼,他挖的坑在哪…甚至他是想送分還是想整人、出題人當時的心態都能猜個差不離——


知道出題人考察的動機和心態這是考試的最高境界。所以高考化學對我們來說幾乎就像是玩一樣。

就是靠著那麼點殘缺的、出題人刻意掩蓋的信息,我們竟然練出了考試中的“見微知著”,這是我們的神經元傳遞、處理信息極度高效的表現。


將極複雜和困難的行為變成一種習慣,以至於形成“快速解碼”甚至“超前預測”的“神技”,這就是“刻意練習”…不,是刻骨練習的結果。這也是實現“押題”必須付出的、常人難以付出的代價。

“押題”之所以難,不是因為知識點難,或者知識點多;而是出題人複雜。也就是押題要面對的挑戰不是題,而是出題人。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必須有遠高於出題人的認知才能碾壓他。

但既然是出題人,有多厲害可想而知,還要碾壓他…..這種代價常人怎麼付出?

現在很多執業資格考試、公務員考試和考研培訓班,有些老師押題押的非常準,你以為他有特異功能?他只不過有技巧又下了驚人的苦功。

  • 技巧方面是建立數學模型,用程序進行考點統計分析(李笑來就幹過這事,他還是自己編的統計程序);


  • 下苦功是分析考點之間的聯繫和知識體系,優化數學模型和程序算法,分析出題的理由和背後的心理及動機。


這一套功夫下來比一般人至少苦十倍。他吃了那麼多苦,幫你少吃一點苦,他就能賺錢。


當然,過度使用這種強神經元鏈接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 “抑制了其他方面神經元的連接”——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十分遲鈍,尤其是那些與考試學習無關的事。 。

我初中時候看過一個講數學競賽天才的故事:


那個天才十幾歲就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並獲得4枚金牌,可以說是我當年的偶像了,可是就是這樣的天才居然放水洗澡調節溫度都不會。當時我讀到這裡時還覺得他好可愛啊,就像《生活大爆炸》的編劇們也經常拿謝耳朵不會生活中很多事、低情商作為笑點。

曾經的學霸,殘酷的故事

但對個人一生而言代價不止於此,如果不是真的像謝耳朵這樣從小喜歡,而是被迫高壓下建立這種神經元鏈接,最後一定會有發自內心的厭惡和恐懼。

幾乎所有技能都可以通過“只要練不死,就朝死裡練”大幅提高。但高壓之下,一切都會反彈,連神經元都不例外。


這種反彈可能摧毀原來建立的各種鏈接,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就像我的同學。

曾經的學霸,殘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