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沾化:历史沿革及区划变迁

沾化:历史沿革及区划变迁

地理位置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7°45′~118°21′,北纬37°34′~38

°1 1′; 东、东南分别和东营市河口区、利津县毗连;南接滨州市,西邻无棣、阳

信两县, 北至渤海。东西宽53.75公里,南北长68.99公里,总面积为2214.57平方公

里。

建置沿革

今沾化境域,商属蒲姑(又名薄姑)国。周属齐国。秦朝属厌次县地。西汉,东南

部属千乘郡湿沃县(即漯沃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富平县,西北部属渤海郡阳信县。东

汉,东南部属乐安国千乘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厌次县,西北部仍属渤海郡阳信县。三

国时期,地属魏。东部为乐陵国湿沃县地,西部为厌次、阳信县地。西晋因魏制,隶

属未变。东晋、南北朝为乐陵郡阳信县、厌次县、湿沃县地。隋代,西部为渤海郡阳

信县地,东部为渤海郡蒲台县地。唐朝,621年(武德四年) 改渤海郡为棣州,县境遂

属棣州。688年(垂拱四年)析蒲台、厌次置渤海县,并于渤海县建招安镇(今沾化古城),

今县境即为棣州渤海县招安镇地。742年(天宝元年) ,改棣州为乐安郡,招安镇随县

改属乐安郡。760年(上元元年) 乐安郡复称棣州,招安镇仍属棣州渤海县。五代十国

时期,956年(周显德三年) 置滨州,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两县属之,招安镇随县属滨

州。

北宋初年渤海县招安镇仍属滨州。1042年(庆历二年)升招安镇为县,此为建县之

始。1073年(熙宁六年)又省县为镇复入渤海县,1079年(元丰二年)复置招安县。112

6年(靖康元年)宋被金灭亡,招安县归金朝,仍属滨州,至1195年(金明昌六年)更招

安县为沾化县,沿用至今。

元代,初沿金制,1262年(中统三年)沾化县属滨棣路,1265年(至元二年)后,沾

化县属济南路滨州。

明代,沾化县属济南府滨州。

清初袭明制。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武定州为府,沾化县属武定府。

1913年废府设道,沾化属岱北道。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沾化县随属。192

5年设武定道,沾化县改属武定道。1928年废道,县直隶于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划沾化属鲁北行政区,抗日民主政府

划沾化属冀鲁边区。1941年10月后归清河区,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

海行政区,沾化县属渤海区第四专区。1949年属渤海区垦利专区。

1950年撤销渤海区,建惠民专区,沾化改属惠民专区。1958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

合并为淄博专区,利津县并入沾化县,沾化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

分治、利津县复制,沾化县属惠民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沾化县属山东省惠民

地区至今。

行政区划

查唐《十道图》,县各有乡,乡各有里,可知乡里之设,其来甚久。沾化乡里设

置始于何时, 已不可考知。旧志记载,县内原设4乡48里,以乡统里,以里统村庄。

1512年(明正德七年),以境内人烟稀少,知县李绅采乡老王璜、石森等言以并里上请

获准,48里并为24里,乡如故。清代将近城区的新里,改称六铺里,清末柳河里分为

南、 北柳河里,全县4乡统25里。明代以前,境内村庄数无据可查,据清光绪《沾化

县志》载,18世纪中叶(清乾隆年间) 全县共辖291个村庄,至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发展到476个。

1890年沾化县乡里区划情况

┌──┬───┬──┬──┬───┬──┐

│乡名│里名 │领村│乡名│里名 │领村│

│ │ │庄数│ │ │庄数│

├──┼───┼──┼──┼───┼──┤

│丰 │六铺里│18 │孝 │永丰里│24 │

│ ├───┼──┤ ├───┼──┤

│乐 │旧里 │8 │悌 │久山里│21 │

│ ├───┼──┤ ├───┼──┤

│乡 │城北里│26 │乡 │黄升里│18 │

│ ├───┼──┤ ├───┼──┤

│ │城南里│16 │ │南台里│15 │

│ ├───┼──┤ ├───┼──┤

│ │烽台里│21 │ │北台里│16 │

│ ├───┼──┤ ├───┼──┤

│ │皮店里│17 │ │河西里│8 │

└──┴───┴──┴──┴───┴──┘

续表

┌──┬───┬──┬──┬──────┬──┐

│乡名│里名 │领村│乡名│里名 │领村│

│ │ │庄数│ │ │庄数│

├──┼───┼──┼──┼──────┼──┤

│仁 │城西里│27 │忠 │米家里 │15 │

│ ├───┼──┤ ├──────┼──┤

│寿 │粉庄里│18 │信 │坝上里 │19 │

│ ├───┼──┤ ├──────┼──┤

│乡 │枣园里│38 │乡 │富国里 │22 │

│ ├───┼──┤ ├──────┼──┤

│ │马鸣里│24 │ │南、北柳河里│26 │

│ ├───┼──┤ ├──────┼──┤

│ │洼张里│31 │ │荚家里 │20 │

│ ├───┼──┤ ├──────┼──┤

│ │吕家里│13 │ │大庄里 │15 │

├──┴───┴──┴──┴──────┴──┤

│合计:4乡25里476村 │

└──────────────────────┘

1931年将乡里设置改为区乡(镇) 设置,以区统乡镇,乡镇领村庄,共设7个区,

62个乡、7个镇,共领462个村。县境域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

第一区(领11乡):沾城乡(领村庄14,以下括号中均为乡镇领村庄数),李彦乡(

13)、沙洼乡(13)、三里乡(7)、黎明乡(7)、河北乡(7)、河南乡(11)、极东乡(7)、

烽台乡(7)、极中乡(5)、马道乡(7)。共98个村。

第二区(领1镇9乡):流钟镇(2)、北园乡(12)、赵平乡(5)、粉庄乡(8)、井王乡

(7)、南园乡(10)、大赵乡(5)、皮店乡(9)、堤圈乡(4)、河东乡(6)。共68村。

第三区(领7乡):久山乡(5)、西山乡(10)、北丰乡(7)、永丰乡(12)、河西乡(4

)、新台乡(7)、北台乡(6)。共51村。

第四区(领2镇8乡):泊头镇(4)、黄升镇(4)、姜家乡(8)、潘家乡(9)、米家乡(

8)、王侯乡(5)、孟家乡(7)、店子乡(8)、子牙乡(6)、大庄乡(10)。共69村。

第五区(领1镇11乡):富国镇(6)、高田乡(8)、坝上乡(5)、宿牙乡(11)、董芦乡

(5)、孔家乡(6)、杏行乡(5)、望参乡(10)、利国乡(5)、丰民乡(5)、下河乡(13)、

忠孝乡(9)。共88村。

第六区(领1镇9乡):义和镇(3)、蒲台乡(3)、仁爱乡(6)、王集乡(4)、瑞丰乡(

5)、大英乡(4)、郭王乡(6)、裕丰乡(2)、新丰乡(2)、仁和乡(3)。共38村。

第七区(领2镇7乡):太平镇(5)、新户镇(10)、顺江乡(9)、西汪乡(3)、西华乡

(2)、东华乡(5)、丁家乡(8)、徐坝乡(6)、新民乡(2)。共50村。

1945年10月:四区大庄乡、二区南园乡的金星庙村等划属滨县;五区望参乡划属

利津县;一区马道乡的张家马道、段家马道、王家马道、小马家,二区大赵乡、皮店

乡,共18个村,划属阳信县;秦口河以东原属无棣的20多个村庄及大下洼划入沾化县

;县内分7区1镇(下洼镇)。1946年春,五区分成东五区和西五区两个区,全县辖8个

区1个镇。1946年夏,下洼镇改称下洼区。1947年1月增划八区,此时全县辖10个区。

1948年3月,将八区、三区北部和七区滨海部分划归海滨县,分别为李家区、郭

局区。

1948年8月下洼区又改称下洼镇。是年建立民主乡政权,全县共建91个乡。

1949年9月全县各区更改名称:一区更为新华区,二区更为黄升区,三区更为永

丰区,四区更为泊头区,西五区更为富国区,东五区更为马营区,六区更为义和区,

七区更为太平区。

1950年2月新华、黄升、永丰、泊头、太平复称一、二、三、四、七区;富国区

改称五区,马营区改称六区,义和区改称八区;撤销下洼镇,并入三区;撤销滨海县

,李家区、郭局区复归沾化,分别为九区、十区。

1952年4月全县划乡,10个区共辖109乡、1个镇。一区领13乡:文化乡、丁家乡

、沙洼乡、三里乡、李彦乡、台李乡、于河乡、南耿乡、郭庙乡、韩家乡、高家乡、

马家乡、赵吴乡。

二区领11乡:陈黄乡、大楼乡、火把乡、流钟乡、河东乡、枣园乡、黄升乡、牛

家乡、楼子乡、吴家乡、阎家乡。

三区领13乡1镇:下洼镇、于家乡、永丰乡、孙家乡、南集乡、傅家乡、大王乡

、张王乡、曹庙乡、陈家乡、苏家乡、柴家乡、孙王乡、路王乡。

四区领10乡:颜家乡、王侯乡、泊头乡、司家乡、吕望乡、季姜乡、费家乡、周

王乡、屈牟乡、王豸乡。

五区领15乡:罗家乡、岔河乡、孔家乡、丰民乡、杏行乡、魏家乡、李家乡、丁

家乡、富国乡、王皮乡、麻庵乡、花家乡、坝上乡、刚家乡、高田乡。

六区领12乡:流口乡、金殿乡、下河乡、韩家乡、邵家乡、马营乡、新立乡、三

合乡、利国乡、来刘乡、张王乡、车王乡。

七区领10乡:六合乡、新合乡、永合乡、大楼乡、太和乡、西华乡、牛王乡、东

华乡、仁合乡、太平乡。

八区领13乡:义和乡、小河乡、河东乡、同和乡、大牟乡、刘坨乡、兴和乡、仁

和乡、河北乡、民生乡、李坨乡、新建乡、劝学乡。

九区领8乡: 三堼乡、北集乡、大流乡、曹家乡、李家乡、南赵乡、下瞿阝乡、

久山乡。

十区领4乡:郭局乡、耿局乡、新户乡、顺江乡。

1956年5月撤销十区并入七区。

1957年撤区并乡,全县分4镇35乡:城关镇、下洼镇、富国镇、义和镇、八里乡

、南耿乡、班家乡、黄升乡、前皂乡、流钟乡、大楼乡、张王乡、永丰乡、寨子乡、

泊头乡、吕望乡、屈牟乡、王侯乡、孔家乡、杏行乡、马营乡、麻庵乡、坝上乡、下

河乡、孙户乡、韩家乡、太平乡、郭局乡、新合乡、新户乡、东华乡、大牟乡、刘坨

乡、劝学乡、仁韩乡、李家乡、傅家乡、下瞿阝乡、北集乡。

1958年9月全县划为14个人民公社:富国人民公社、永丰人民公社、下洼人民公

社、城关人民公社、黄升人民公社、泊头人民公社、利国人民公社、下河人民公社、

义和人民公社、刘坨人民公社、郭局人民公社、太平人民公社、李家人民公社、北集

人民公社。以上14个人民公社依次另名为“跃进一、二、三……十四人民公社”。共

领525个生产大队。

1958年11月利津县并入沾化县,计辖26个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改名为沾城人

民公社。1960年2月,滨县阎家人民公社划归沾化县,全县辖27个公社。1960年6月,

将沾化县的太平、郭局、义和、刘坨、罗镇、同兴、联合、五庄等8个人民公社和李

家公社的一部分划归垦利县,沾化尚辖19个人民公社。

1961年9月调整区划,阎家公社复归滨县,太平、郭局、义和、刘坨等4个公社复

归沾化,沾利分治,沾化县仍辖原14个人民公社。

1962年5月将富国公社分划为富国、坝上、杏行3个公社。全县辖16个公社。

1963年2月撤销16个大公社,全县改建为9个区,区下设小公社,计辖58个小公社

1963年沾化县区、社区划情况

┌───┬────────────────────┐

│区名 │小公社 │

│ ├─────────────────┬──┤

│ │名称 │数目│

├───┼─────────────────┼──┤

│沾城区│城关公社郭庙公社于河公社边家公社班│5 │

│ │家公社 │ │

├───┼─────────────────┼──┤

│下洼区│下洼公社丁罗公社寨子公社尚泊头公社│8 │

│ │大王公社陈黄公社永丰公社张王公社 │ │

├───┼─────────────────┼──┤

│黄升区│黄升公社后皂公社流钟公社大楼公社河│6 │

│ │东公社阎家公社 │ │

├───┼─────────────────┼──┤

│泊头区│泊头公社屈牟公社郑家公社季姜公社王│5 │

│ │侯公社 │ │

├───┼─────────────────┼──┤

│富国区│富国公社董卜公社杏行公社麻庵公社打│8 │

│ │磨李公社 │ │

│ │坝上公社罗家公社丰民公社 │ │

├───┼─────────────────┼──┤

│马营区│马营公社利国公社孙户公社下河公社金│6 │

│ │殿公社韩家公社 │ │

├───┼─────────────────┼──┤

│太平区│太平公社新户公社东华公社老鸦公社郭│6 │

│ │局公社三合公社 │ │

├───┼─────────────────┼──┤

│义和区│义和公社刘坨公社小河公社四扣公社大│8 │

│ │牟公社劝学公社仁韩公社大山公社 │ │

├───┼─────────────────┼──┤

│李家区│李家公社西公社南集公社南赵公社下│6 │

│ │公社傅家公社 │ │

└───┴─────────────────┴──┘

1965年2月建郭局渔业公社。1965年6月建立河贵公社,归富国区管辖,同时撤董

卜、下瞿阝、郭局3个公社。1965年8月,撤销劝学公社。1966年3月建立齐瞿阝公社,

归属太平区管辖。

1968年5月撤区并小公社,全县建19个公社:沾城公社、黄升公社、流钟公社、

下洼公社、永丰公社、泊头公社、王侯公社、富国公社、齐瞿阝公社、河贵公社、马

营公社、下河公社、义和公社、四扣公社、太平公社、新户公社、李家公社、冯家公

社、郭局渔业公社(1969年3月更名海防渔业公社)。

1971年3月撤王侯公社、建大高公社。1982年4月沾城公社更名古城公社,马营公

社更名利国公社,撤销富国公社,建立富国镇。此时,县境总面积2741.5平方公里。

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东营市,1983年9月,沾化县的义和、四扣、太平

、新户4个公社划属东营市,至此,全县辖1个镇14个公社。

1984年6月撤公社建乡、镇。全县辖3个镇,11个乡:富国镇、古城镇、下洼镇、

大高乡、黄升乡、流钟乡、永丰乡、泊头乡、齐瞿阝乡、河贵乡、利国乡、下河乡、

李家乡、冯家乡。同年10月,建海防办事处,从此全县辖3镇11乡1个办事处。乡、镇

统领行政村,全县共有443个行政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