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香港食神蔡瀾先生,早些年特意去恩平品嚐當地美食.吃完瀨粉,他有滋有味地說:"這些粉又薄、又滑、又韌,好吃!做恩平人真是幸福!"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其實,恩平除了瀨粉。還有許多吃下1秒就翹起大拇指的美食。

山坑魚仔

為什麼說是“山坑”,因為大部分用來做食材的小魚,都是小江門,山泉裡打撈上來的,原生態。做法是用油炸過的魚仔過於“熱氣”,所以恩平人運用先煎後蒸的方法平和原本的燥熱。鮮甜而多汁的魚仔肉,加上豆豉汁的香味,別有一番風味。加上軟綿而清甜的白粥,配搭起來更加鮮香,有口感,魚與粥之間互相輝映。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恩平燒餅

恩平燒餅俗稱“恩平燒”,將近600年的歷史讓人肅然起敬,為恩平特產,以其製作精巧、風味獨特而馳名。每一塊餅都融入了先人的美食智慧!剛出爐的恩平燒餅綿香軟糯,表皮脆香可人。

恩平燒餅是怎樣製作的呢?它的主要原料為糯米粉,有黃糖和白糖兩種,配以冰肉及芝麻;還有一種以豆沙或蓮蓉為餡料,這些材料一定要精細加工。餅坯製成後,置於平底的圓鐵盆中,上下以猛火煎烤。就這樣,燒餅具有入口軟滑的特點,夾著燒豬肉吃,更有甘香滋潤之味,令人百吃不厭。燒餅作為恩平人清明節祭祖必不可少的食品,數百年來長盛不衰。近年來,隨著恩平燒餅的名氣漸漲,恩平燒餅開始逐漸從祭祀用品向特色小吃轉變,成為恩平獨具特色的一張美食名片,吸引了各地名人、食客前來嚐鮮。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五香炆鵝

鵝肉這種食材,各地的做法,可能各有不同,恩平的五香鵝與台山的略有不同,台山以甜酸為主,而恩平鵝以鹹香為主。一口咬下去,感覺肉質鮮香嫩滑,鹹香可口,不甚肥膩,令人回味無窮。

恩平人愛食鵝肉,每逢大時大節有親友到訪,必宰鵝燜鵝相待。很多中餐館的鎮店之寶就是這一鍋燜鵝。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菱粉餈

在生活中學會平衡,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石蛤飯

唔試過,點知道掂唔掂啊?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鹹圓仔

遇到合適的夥伴,團結就是力量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番薯餈

雖然熱氣但吃到停不下來的番薯餈。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芋頭餈

不要忽視每一個不可能,因為或許通過你的努力,它會成為你最大的可能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豆角餈

說起恩平豆角餈,餈身酥脆,表皮鹹香。一口咬開還“內有乾坤”韭菜、豆渣,每一口都讓人回味無窮。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牛腳皮

“牛腳皮”到底是什麼?乍一聽,這硬邦邦的腳皮怎麼能吃呢?但當地街坊一聽這名字就馬上眉飛色舞了。牛腳皮其實就是牛腳跟上的肉繭,因為長年累月的行走而形成。烹製後的牛腳皮看似去過油的豬皮凍,口感爽脆彈牙,有如牛筋,稍帶軟綿,卻又有點爽韌,吃後回味醇厚,還帶著牛肉特有的香氣。

再蘸上點恩平醬料,更是滋味無窮,越嚼越有味道。有食客描述:用牙籤叉起一塊蘸上芝麻和醬油搭檔的“混醬”和辣椒醬,慢慢咀嚼,爽而不膩,滑滑溜溜,可口彈牙,滿嘴留香。

牛腳皮是堪稱恩平一絕的地道小食。曾有一班國外友人到訪恩平,起初他們對這盤白色牛腳皮不以為意,但吃下後,都紛紛豎起了大拇指,都說“Delicious(美味)”、Distinctive(有特色)”。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腸粉+豬雜酒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即便是搭檔,也得選擇合適,腸粉+豬雜酒+布拉腸粉可謂是恩平人早餐、宵夜的經典搭配,不可不試!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腸粉+豬雜酒+布拉腸粉

恩平瀨粉

瀨粉原創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香山縣(現中山市),以“韌、爽、滑”的口感著稱,現主要流行於開平、恩平等地。瀨粉不是恩平獨有,但恩平瀨粉卻以其獨特的口感而聞名,故稱“

恩平瀨粉”。中秋佳節,恩平縣北部地區以瀨粉為主食”。在過去,每逢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恩平各村的村民都會製作瀨粉。央視《探索·發現》欄目《食不厭精》系列特地來拍過恩平瀨粉紀錄片。

古法制作瀨粉,從選料到製作,工序頗為複雜,且必須合數戶之人力始能製作,中秋節這一天的主食及中秋節送給親朋的禮物,因是此瀨粉在恩平還有“禮粉”這樣一個稱呼。

恩平瀨粉用粘米為原料製作而成。吃的時候用開水燙過,兌進熬製十幾小時的藥材骨湯,口味便能獨具一格。

獨有的用藥材搭配老鴨熬製的靚湯、大塊爽滑的精製鴨血,讓人百吃不厭。!那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角仔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發糕

中國日報網曾發表了一篇題為《過年七天樂:風俗日曆帶你周遊各地》的報道因為咱們恩平的一大特色新年傳統食品——“發糕”在全國人民面前亮相了!

發糕有發財高升的寓意。恩平市城鄉過年有一個習俗:從大年卅日開始至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必須用發糕等放在神臺、灶頭、門角、天井旁等地方,用來拜祭祖先和敬神。

恩平人新年用發糕拜祭的習俗源於明朝,相傳當時恩平有一孤苦零丁的乞丐新年來臨仍在街行乞。年初二那天,一個好心的點心鋪老闆收留了他,並教他做點心的技術,學成後又資助他回老家開點心鋪。

後來乞丐獨創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食品,挑到圩上去賣,人們第一次看到這種食品,甚覺新奇,問是什麼東西,乞丐說是新年“發糕”,人們紛紛買來品嚐。後來乞丐賣發糕發了財,資助窮家子女上學讀書,一時傳為佳話。此後,恩平人用“發糕”拜祖開年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發糕 現在 變成了一種點心了。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艾餈

艾餈是傳統的小吃,一般在清明節食用。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種常見的食材。每到春季,田頭水邊就會長出一叢叢艾草,綠色的葉子盤旋而上,像寶塔似的非常可愛。這時客娘會帶著孩子們把它們採下來,回家將粳米或者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裡蒸熟,這就成了非常有名的 美食的艾餈。恩平人習慣用花生碎等作為餡料,口感獨特。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裹粽

恩平人包的粽子也很有自己的特色。粽葉是從深山老林採摘的,這裡裹粽子的帶子是帶刺的野生植物,從深山割回來後用針去刺,削成細條。粽葉和粽帶都要經幾煲幾漂才可用,這樣蒸熟的裹粽,帶有獨特的香氣,不會夾生米,保存多日也不變質。

裹粽子是恩平不少婦女的拿手好戲,用大鐵鍋熬上七八個鐘頭才撈起來食用。恩平人裹的粽子別具一格,因為包粽子的粽葉是從深山老林採摘回來的,裹粽子的帶子則是帶刺的野生鶿古,從大山割回來用針去刺,再撕成細條,稱為鶿古帶,與粽葉一起曬乾之後,放入鍋中煲至柔軟堅韌,再用冷水漂洗乾淨才使用。這樣煲熟的裹粽有獨特的香味,保存數日也不會變味。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鯽魚簕菜湯

相信很多人不知道簕菜是什麼,其實簕菜是我們江門恩平的特產之一,也是春季日常農家菜。為什麼說簕菜是春季的日常農家菜?因為簕菜逢時的季節在3-4月份,在這兩個月份的簕菜最香、最嫩。簕菜具有清熱解毒、祛溼功效。簕菜在恩平人中一般是煮湯,豬雜簕菜、簕菜鯽魚湯等,我最愛的簕菜鯽魚湯則被稱為:恩平媳婦必備的拿手好菜。

煮簕菜鯽魚湯方法很簡單,先將鯽魚用油煎一煎表面,再在鍋中下水下姜下豆豉,待沸騰後,下簕菜,待簕菜剛熟下鹽即可。就這樣,一道簡單的家鄉菜就此完成。吃簕菜鯽魚湯,我們是先品嚐甘苦後甜的湯,再吃香嫩的簕菜,後面再吃肉質鮮甜的鯽魚。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簕lè菜是恩平人最喜歡的青菜之一,能清熱排毒、消暑解渴,煲湯是最常見的做法。

黃鱔飯

煲仔飯已經是恩平的家常飯菜之一,但恩平的黃鱔飯,因為帶著一種鄉下味,令人嚮往。黃鱔飯雖然普通,但是要製作得好,也要講究功夫。選用手指粗的肥美黃鱔,先去骨起肉,用鱔骨煲出一煲靚湯,然後用這些湯來煲飯;鱔肉則拆成細絲,調味,待飯將熟時,再放入飯面焗熟。

掀起鍋蓋,一股濃郁的鱔香、飯香撲面而來,鍋中的米飯金黃透亮,鱔魚絲也是細小修長,吃入口中,正如其誘人賣相,飯粒與黃鱔肉絲相伴入口,鱔味絲絲入扣。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芋苗芋仔煲

這種恩平本地獨有的芋苗,綿軟爽口。煲完後的恩平香芋軟化成粉,要用調羹舀著來吃,相當美味

快轉發,史上最全的恩平美食彙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