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中级连挂3次,第4次实务、经济法、财管考出90+

中级考试刚刚结束,很多努力复习的考生对自己没信心,还有一些之前失败的考生

也有在质疑,其实老师只想说,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只要努力的,都会有收获的。但也要告诉那些考生,努力之前,你最好先搞清楚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对于立志参加2020年中级会计考试的考生来说,现在可以开始备考了!备考怎么能少得了资料?私信回复“资料”或点击文章下方“了解更多”即可免费领取最新中级会计资料包!

下面分享一个不气馁的案例给你看看。

我一直在努力了,然后我三次挂掉了中级!直到去年第四次中级考试,三科90+,才拿下中级证书。

其实这种情况每年都存在,虽然不至于想我这样极端,每次出成绩你基本都会听到如下言论:

1、我觉得我考的很好啊,怎么分数才30几分?

2、分数下调了吧,不可能这么低!

3、我很努力了啊,怎么我才这么点分数,我是不是太笨了。

4、我要查分,绝对改错了

5、《经济法》怎么这么低,我要去状告会计委员会。

但是,每一次的失败,我都要颓废三五天的,特别是最后一次,三门中两门考了59分,我当时的内心是奔溃的。

努力,坚持,鸡汤里的说的元素,我基本都有,还是挂掉了。

原因为何?我后来总结了一下,有几种原因:

1、你努力了,但是努力的方向错了,始终在反方向努力;

2、你以为你努力了,实际上只是比曾经的自己努力一点点而已;

中级连挂3次,第4次实务、经济法、财管考出90+

01

首先,对于努力的方向问题,到底错在哪里?

1.你以为学习就是背书

比如说,很多同学拿到《中级会计务实》的时候,账面价值是什么,固定资产是什么,为什么代制品和代修品属于企业的存货?在很多人眼里,备考中级就是在背中级的书籍,早上大声读几遍,晚上在看几遍,然后倒床就睡,第二天起床什么什么都忘了。

自己每天很感动,还对别人说,让身边人也很感动,但是分数盘在60分以下,不敢动!

所以如果学习就等于背书,那最简单的测试方法不是应该测试知识,而是直接去测试一下记忆力,记忆力好的都给中级证书即可。

所以,我想说明第一点,无需自己感动自己,学习不等于背书!学习在于学知识,而知识是一个有体系化的东西,去构建知识体系。

2.你以为学习是“秋风扫落叶”,就是看书就行

也有人在后台留言说:高顿君,书我都看三五遍了,怎么还不会做题啊,感觉好难啊。

书读百遍,其意自变,是不是说明我还差90多遍呢。

100遍以后意思变没变,我不知道,但是你一章节你要复习一年。

再说你看3遍就开始浮躁了,仅靠看书是不可能会做题目的,需要去尝试做,看着答案做,然后消化成自己的。

学习就是“学+习”,首先你要去“学”,然后还要去“习”,这个习就是去消化成自己的,怎么消化,那就是通过做题,做题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会”和“正确率”,而是通过题目的对或者错去消化知识。

3.你以为你做对了,其实你只是连考点都不知道而已

其实学的越好的人会觉得考试越难,反而学的不好的会觉得考试很简单,因为学的不好的连考点是什么都不知道。

每一道题都有考点,都要破题点,但是如果平时学习就没注意这些,考试的时候其实会做的很顺利,因为感觉自己写上去的每个答案都正确,考完也会自我感觉良好,所以考出来会感觉不错,但是实际上,根本连考点都不知道,所以才会有一种考的很好的错觉。

因此,对每一道考题,一定要去分析考点是什么,相关考点是什么,还可以怎么出题。

中级连挂3次,第4次实务、经济法、财管考出90+

02

然后,对于努力的定义其实也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效率和时间的差异上。

1.自我安慰式的努力

我听过太多,备考中级的时候,回家躺在床上,开始玩手机,玩到11点,有点困了,但是又强忍着看了5分钟书,假装今天学习很久了。

2.你以为你努力了

回想你从不学习的那些时候,你现在学习1个小时你觉得是学习了;你曾经9点开始睡觉和休息,现在10:30睡觉,你觉得是努力了。

可是,你从不知道真的努力是什么样的感觉!

真的努力,公交车上有位子了,或者站的位置比较宽,我赶紧拿出我下午的讲义,我要翻几道错题,因为太宝贵了。

真的努力,我已经躺下了,但是我还想回忆一下框架和今天的收获,突然发现哪里卡壳了,不行,我要立马起来看一下这个知识点。

03

最后,我们如何做到“我努力了,我也高分过关了”,我觉得一下几条要注意:

1.当然还是努力。

2.学习要有计划,每个月达到什么目标,每周达到什么目标,明天需要做什么?

3.学习不是背书,而是学习知识,形成知识的框架。

4.改错本是必须的,这会帮助你去真正的消化,很多人的消化其实是假的消化。

5.动笔和思考缺一不可,任何一道简单的题目或者分录都必须自己亲手去写,这样可以帮助你下笔有神,同时也要学会思考和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