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北洋政府--袁世凱的發跡

北洋政府--袁世凱的發跡

隨著中法戰爭的爆發,日本趁火打劫,開始向朝鮮滲透,朝鮮爆發內亂,袁世凱被派往朝鮮指揮作戰,武力平叛,由於帶兵有方,因此得到了朝鮮國王的認可。袁世凱也在朝鮮幫著朝鮮國王練兵而被清庭看重。

隨著中日之間在朝鮮的矛盾加重,尤其是“高升號事件”,直接導致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結果清廷慘敗,更讓國人無法接受的是那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還牽扯出了一出中國人花錢買中國的遼東半島的國際奇聞。

“喚醒中國之大夢始自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慘敗暴露了清廷統治的種種弊端,尤其是軍事上,即使有了戰況,也不能自作主張,迅速應對,必須向各級衙門逐層上報,這種軍隊能打勝仗才怪!

康有為起草萬人書,並提出戰敗的根源在於清朝的專制體制,並提出拒絕和談,遷都再戰。清廷在用人上非到萬不得已不會用漢人,對於康有為的提議更不會接受。

既然清廷的體制無法改變,只能是在軍事上改革,這個由滿清統治的破朝廷上也只能是修修補補,能捱一天是一天了。

甲午戰爭之前,清朝的軍事力量主要是湘淮軍,甲午一戰,湘淮軍幾乎是全軍覆沒。德國陸軍將領漢納根提出組建十萬新軍,全部使用西方新式武器,教官和將領全部由西方人組成。李鴻章堅決反對,因為朝廷出錢組建部隊,卻由外國人做主要將領,將來恐難以控制。他提出由袁世凱組建新軍,在定武軍的基礎上另外新招一批人,使用西方武器,在天津的新農鎮訓練。

新軍練兵之前,清廷的軍事力量主要是三種。一是最早的八旗兵丁,由於八旗兵採用的是世襲制,隨著時間的流逝,爺傳父,父傳子,數傳之後,竟然有人連弓弩都不認識了。第二種是綠營,主要由漢人組成。由於滿清對漢人處處提防,軍餉更是少的可憐,這些部隊也是陽奉陰違,出工不出力,部隊缺額嚴重,少有訓練,以至於被太平軍打的七零八落。第三種是湘淮軍,由於湘淮軍幾乎全軍覆沒,所以只能重新組建部隊。

在新軍首領的選派上,李鴻章推薦袁世凱,因為他們有師徒關係。榮祿也聽說過袁世凱,他是最能貪汙的一個滿清權貴,但是他深得西太后的信任。袁世凱知道了榮祿要召見他,連夜找了個會德語的人,翻譯了德國的練兵手冊,並記住主要內容,結果榮祿召見他,他對答如流,深受榮祿的好感。

小站原叫新農鎮,是處於天津和大沽之間的一個鐵路小站。後來因練兵出名,被人稱作小站。在整個北洋政府時期,小站出身成了最為榮耀的出身,連蔡鍔等日本海歸回國後,都要靠邊站。

滿清貴族蔭昌向袁世凱推薦了武備學堂畢業的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後來這三個人也被稱為“北洋三傑”。

小站練兵一律使用德國步兵操典,按照德國陸軍訓練新軍。武器一律使用德國武器,德國克虜伯炮廠的炮,1894年出廠,1895年就裝備了新軍。可見當時的武器還是比較先進的。

小站教官聘請德國教官13人,每人月薪300兩銀子,統治袁世凱月薪600兩。他還每月拿出200兩銀子獎勵優秀士兵,籍此拉攏人心。士兵每人每月5.5兩銀子,大概與當時的清政府六品官員等同,可見地位不一般,能在這裡當兵也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差事。

士兵招募時,標準很嚴苛,身高,體重,能舉多重,一個小時跑幾里地,士兵不能抽大煙,等等。可見當時的兵的素質比較高,對於識字,有文化的還會多給錢,說明袁世凱還是比較看重軍隊的文化的,後來袁世凱在小站還開設了馬隊,炮隊等學堂,對於優秀的,公費留學。

袁世凱的帶兵之術到底如何呢?

袁世凱拉攏人,靠的就是官位和錢財。袁世凱把段祺瑞叫到辦公室,給了他一份試卷,段祺瑞自然明白,後來段祺瑞便成了一個鎮的統制。同樣的手段,馮國璋、王士珍也成了鎮的統制。他們對袁世凱自然是感恩戴德,後來他們三個人就是著名的北洋三傑“龍、虎、狗”

袁世凱為了控制這支部隊,專門成立薪餉局,所有的兵的軍餉都是由薪餉局直接發放到士兵手上,這就防止了軍官剋扣軍餉的惡習。士兵們著實落了實惠,自然感激袁世凱。

士兵們出操時高喊:“吃袁世凱的糧,穿袁世凱的衣。”這自然是引起了清廷的注意,尤其是西太后頓時感到了一絲不安……

各位觀眾朋友們,給個關注,明天繼續更新

北洋政府--袁世凱的發跡
北洋政府--袁世凱的發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