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客家八大最“土”經典菜式,你吃過幾種?

“靠山吃山”,這是許多客家人談起自己的飲食文化,最為凝練的概括。以前物質條件比較惡劣的時候,從山上採摘下來的野菜都是十分寶貴的糧食,老百姓用各種手段將其利用、儲存起來,慢慢地,也就演變成為了一種飲食習慣。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廣東客家菜中一些最“土”(自然)的食材和菜式。

客家八大最“土”經典菜式,你吃過幾種?

經典菜式:蒜茸炒苦麥皮

一、苦麥皮

豐順人喜歡把苦麥皮剝出來用作食材。用苦麥皮做菜,是當地很常見的做法,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這麼做。將苦麥皮剝出來後,用開水涮燙後撈起,用蒜茸清炒。有的人喜歡添加上“金不換”作為輔料,提起香味。

剛入口時因為爽口的感覺還誤以為它是經過醃製的酸菜,苦麥的纖維使得口感有嚼勁的同時又不會太韌,並且還保留苦麥本身的香味。

客家八大最“土”經典菜式,你吃過幾種?

經典菜式:蘿蔔乾燉黃骨魚

二、蘿蔔乾

蘿蔔乾,客家人稱為“菜脯”,是每家每戶都會自己製作的醃菜之一。將新鮮的白蘿蔔對半切開,放鹽醃製兩天後置之太陽下暴曬,幹後即可作為輔料入菜。

在梅州地區,客家人將蘿蔔乾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最為特色的是蘿蔔乾下湯鍋,特別是用來燉魚,別有一番風味。

兩樣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食材,居然能夠融合得如此完美,味道出奇地搭,魚湯融入蘿蔔乾後更加香濃。

客家八大最“土”經典菜式,你吃過幾種?

經典菜式:蘿蔔苗炒飯

三、蘿蔔苗

客家人喜歡吃蘿蔔,連蘿蔔苗也不放過,並且喜歡將它醃製食用,各種菜品中都可以搭配,也可以用來清炒,直接配飯、配粥食用。用醃製的蘿蔔苗炒飯,也是當地人十分普遍的做法。醃製的蘿蔔苗跟普通的酸菜不同,偏細偏小,口感帶有甘味,不太酸。

客家八大最“土”經典菜式,你吃過幾種?

經典菜式:原汁原味蘿蔔丸

四、蘿蔔丸

在梅州客家地區,“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請醫生開處方”的說法一直流傳。逢年過節,每家每戶都會做一碟“蘿蔔丸”,象徵著團團圓圓。

不過,傳統的“蘿蔔丸”製作時流失了許多原味的“蘿蔔汁”,而為了保存蘿蔔的原汁原味,廚師製作時先將滲出的“蘿蔔汁”保存起來,蘿蔔丸進行拉油,撈起後加入“蘿蔔汁”、冬菇、芹菜進行燜煮。這樣,就能將“蘿蔔汁”重新逼入“蘿蔔丸”中。

客家八大最“土”經典菜式,你吃過幾種?

五、山蕨菜

“山蕨菜”,又稱“龍頭菜”、“吉祥菜”,在山區十分多見。在梅州,有一味“山蕨菜”的做法,讓小記味覺一亮——“鹹菜炒山蕨”。

這道菜由鹹菜條、山蕨菜條、辣椒絲炒成。出色的亮點就在於山蕨菜的加入,山蕨菜有種滑溜黏糊的特殊口感,和鹹菜的鹹香脆爽、辣椒辣味混合起來,加上客家人特別喜歡用的酒糟作為調味,酒香味融入其中,口感層次十分飽滿。

客家八大最“土”經典菜式,你吃過幾種?

經典菜式:艾粄

六、艾葉

客家人對艾葉的食用十分廣泛,艾草燉雞湯、艾草煮雞湯是客家人傳統的滋補湯,梅州當地女性在坐月子的時候都會飲用,能夠滋補、暖胃。

除了用來做湯,“艾粄”也是用艾葉作為原材料製作的一款客家名小吃,屬於客家清明粄的一種,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甜甜糯糯,和著艾草的香味,十分消食開胃。

客家八大最“土”經典菜式,你吃過幾種?

經典菜式:梅菜扣肉

七、梅菜

“梅菜”,基本上每戶客家人家都會自己醃製。在選材上,最好吃的“梅菜”是冬天被露水打過的芥菜(客家人稱為三月菜),比較甘甜。

有人說,“沒有吃過梅菜扣肉,就等於沒有吃過客家菜”。梅菜扣肉一般在砂鍋中烹煮,將切碎的梅菜放在鍋底,五花肉切成塊後扣到梅菜上面,然後蓋上鍋蓋,燜熟入味即可。

客家八大最“土”經典菜式,你吃過幾種?

經典菜式:炒芋荷

八、芋荷

為何名中有“荷”字?其實芋荷跟荷花沒有關聯,只是因為“芋荷”的葉子長得與荷葉相像,則取其“荷”字。“芋荷”本身就有鹹味,吃下去爽脆又帶些許黏滑,有少許酸味。芋荷比酸菜的口感稍微厚重、飽滿,清炒食用,十分下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