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防範抗日行動 日本施壓上海租界加強戒備 越界路地區警備森嚴


在舊上海,西方國家在租界外修築道路,進而在事實上獲得公安權、徵稅權,取得了實際上的擴張。因此越界路地區也成為了附屬於租界的“準租界”地區。

自1845年英國在上海設立租界開始,曾多次擴大租界範圍。1899年公共租界進行了最後一次大型擴張,名稱也改為了國際公共租界。隨後法租界在1900年又進行了擴張。越界路地區一直是華界與租界之間的一個緩衝隔離帶。

日俄戰爭以後,在上海的日本人劇增,最初他們主要集中在北四川路越界路地區。但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日本人開始如蝗蟲般的佔領虹口,最終將整個虹口幾乎徹底的變成了日本人的天下。

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為了守護蘇州河這條最後的防線,曾可以將核心陣地構築在蘇州河南岸毗鄰公共租界西部的越界路地區,曾一度讓日軍的進攻頗多顧忌。當淞滬會戰結束後,公共租界逐漸成為了孤島。

這時候作為公共租界與華界之間的越界路地區便成為了中國抗日武裝活動頻繁的地區。他們在這裡多次針對日本人和投敵漢奸進行暗殺,讓當時日偽當局人心惶惶。

在這樣的情況下,包圍公共租界的日軍多次公開直接的與租界方面進行交涉,曾多次表示租界內有著大量的抗日活動,並威脅要對租界採取強硬行動,也確實曾進入租界進行“自由通行”。

1939年隨著二戰的爆發,日本與英美關係持續惡化,1940年9月26日,英軍撤出租界,西部的越界路地區也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直到最後日軍佔領了整個租界。

這些照片便是1939年在日軍的施壓下,租界巡捕房與偽上海特別市政府聯合對越界路地區針對活躍的抗日活動加強警備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