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感覺現在各行各業都把自己尊重的人稱作“老師”,你怎麼看待?

FG享受生活


三人行必有我師,各行各業有所長的人,你喊他一聲老師並不多餘。

在“師”字組成的詞語中,“師道尊嚴”“為人師表”之類,過於自尊;“好為人師”又過於傲慢,“天地君親師”顯得高不可攀;唯有孔子這句話含有深厚的哲理,人人都可以作為座右銘,終身受用。像孔子那樣的大學問家都能虛心向身邊的人學習,我們就更沒有理由目中無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確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不得不說,孔子是最善於學習的人,他是無處不師、無人不師。學生子貢讚揚孔子,“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焉不學,何處不學?何常師之有,哪裡有固定的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學問之大,絕非偶然。

不可能人人是孔子,我們得有老師。耳提面命、言傳身教、師道傳承,少不得有老師。中華民族尊師重教,“天地君親師”,老師上了神龕,受到祭拜。“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長與父母已經等列齊平了。韓愈的《師說》不得不讀,“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感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不管他生乎吾前、生乎吾後,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指出,“聖人無常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讚揚“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的良好風尚。

“老師”一詞盛行於明清時代,指有學問的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清末辦學堂,教師稱“教習”,後稱“教員”,而今叫“老師”已很普通。

“冰生於水而寒於水”,比學生過於先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謂弟子優於師傳。未得及門曰宮牆外望,稱得秘授曰衣缽真傳。負笈千里蘇章從師之殷,立雪程門遊楊敬師之至。弟子稱師之善教曰如坐春風之中,學業感師之造成曰仰沾時雨之化。這其中,只有“遊楊”費解一點。遊,是遊酢;楊,是楊時。上句“蘇章”是一個人,此處“遊楊”指兩個人。有一張內江出的“語文報”就把“程門立雪”的“遊楊”解說成程頤的一個弟子。


建戈說教育


我是寶慶碼頭獅哥,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老師這個稱呼,是由舊時的“先生”演變過來的。過去一般是對教師的尊稱。在其它行當裡,一般尊稱師長為“師父”或“師傅”。

現如今,有些行業大都把那些具有一技之長的人尊稱為“老師”,但在工匠行當裡,大多仍然稱之為“師父”或“師傅”。

無論是稱老師還是師父或師傅,都是人們對某個領域比自己強的人或長者的一種尊稱,應當說沒什麼毛病。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謙恭、低調是做人的美德,對他人的尊重,往往更能體現一個人自身的素質與修養。

尊師重道,尊老敬賢是一個社會和諧向上的標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復興強大的象徵。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個人只有意識到自身的不足,見賢思齊,才能有所突破,才會長足發展。

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領域將會湧現出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能人。

滿遭損謙受益。面對瞬息萬變的嶄新時代,不服行、不服氣,無疑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妄自尊大,坐井觀天只會使自己錯失良機,停滯不前。

只有牢固樹立能者為師這個理念,才能補齊自身的短板。

只有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節奏,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寶慶碼頭獅哥


感覺現在各行各業都把自己尊重的人稱作“老師”,你怎麼看待?

這個問題應該辯證的來看待。

尊稱前輩有聲望的人為老師可取!

子曾經曰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顧名思義就是每個人身上必定有他的閃光點值得別人學習,所以叫別人老師也不是不可以的。

我國是禮儀之邦,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教誨,老師在我們心目中是受人尊敬的,所以將自己尊重的人稱之為老師是可以的,特別是有一些人是行業裡的前輩,那麼尊稱一聲老師也未嘗不可,畢竟剛入行的小白還是需要前輩多帶帶你,在某個方面來說也可以是老師。

見人就叫老師不可取

但是同時,現在很多人特別是演藝圈的人經常見人就叫老師,經常提起這也是老師那個也是老師,其實現在的演藝圈裡各路明星大多都是最沒有文化的一群人,但是偏偏要和老師掛鉤,這讓人聽上去很費解。

就比如我前不久看的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杜江就稱呼霍思燕是霍老師,當時彈幕上就有很多網友表示不解,明明也不是前輩的關係,非得尊稱一聲老師,讓人感覺彆彆扭扭的。而且這種現象也不是一直就有的,而是最近幾年才經常聽見娛樂圈裡明星們見面就是某某老師,某某老師,感覺遍地都是老師,如果這樣濫用未免也有點糟蹋這個名詞。

老師是對人的一種尊稱,我覺得能夠擔得起老師這個名號的人首先自身肯定是潔身自好德藝雙馨的人,而不是靠著年紀和資歷就能夠被別人叫一聲老師,況且很多人年紀和資歷都還遠遠不夠!

(圖文無關)


Versatile112233


不知怎麼搞的,現在各行各業有能力的人,都被稱作老師,雖然這是對人的尊稱,可總覺得不合乎常理似的。

六七十年代,被稱呼為老師的,也只有教育界,對那些有技術能力的,尊稱為師傅,對大多數人稱呼則為同志。

到了八九十年代,同志這一稱呼已漸行漸遠,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便是師傅了,不管哪行哪業,都叫師傅了。

到了兩千年,好像師傅這一稱呼也過時了,對很多各行各業的前輩,又都稱呼為老師了,不知道這說明人類的進步了,還是社會發展了,可我總覺得,不管幹什麼的,都稱呼為老師,是不是有悖常理了。

每個人對社會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反正我是這麼認為的,你們說呢。


秦寶海9


從文化方面來看,我們正面臨著“稱謂困境”的難題。

之前的普遍稱謂"同志"、"先生"、"小姐",現在都被賦予了某些特殊意義,叫的人不好意思,被叫的人聽了也尷尬的。

從專業定義角度來講,老師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簡單來說,狹義指的就是專門從事教育行業的專職人員,而廣義則指傳播一定知識的人員。通常我們說的老師,一般是指狹義意義上的老師。然而,隨著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年輕人或資歷淺的人,在稱呼比他們年長或資深的人時往往也會選用“老師”這個稱謂。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韓愈在《師說》中也提到,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所以個人覺得,只要在某個行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且具有積極意義,就可以稱之為老師。但是老師畢竟是個尊稱,如果沒有足夠的德行去匹配而稱老師,必定會引起大家反感。


是茉莉呀


我支持這種做法。

老師,並不僅僅指的是在學校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或者是從事教育工作的群體。老師,是一個寬泛的詞,可以指代各個領域中品質優秀、德高望重甚至於技藝高超的人。

首先,能夠被稱為”老師“的人,品德必須是優秀、高尚的。為人正直、不偏不倚,具有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個人道德,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甚至是敬重。就比如相聲界的郭德綱老師。

其次,領域中也存在著”教育“”培養“下一代。擁有精湛技術手藝的人把自己的經驗技能傳授給徒弟,而徒弟也會準備一個”拜師“儀式,向師傅磕頭跪拜正式拜師。

因此,各行業各領域把自己尊重的人稱作老師,是對師道傳承的肯定與發揚,也是社會尊師重教風氣盛行的影響,“老師”稱呼的盛行,這種風氣是值得推崇的。


櫻子娛情所


我覺得這是社會的文明進步。首先,“老師"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稱呼。文化大革命前,相互之間能以“同志"相稱為自豪,改革開放以後,“老闆"成了對人的尊稱。這些稱呼都曾給人帶來榮耀。現在,對給自己傳授過知識的人、有知識的人、年歲大的人、德高望重的人,總之自認為各方面都超過自己的人都尊稱“老師",不光體現了對人的尊重,也體現了對知識的尊重。其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這體現著對知識的渴求和一個人的謙虛態度。

稱呼代表一個時代的文明程度。因此我認為,現在各行各業都把自己尊重的人稱老師,是社會的文明進步。


湖北老衛


在生活中,不僅各行各業被自己尊重的人貴稱為老師,就是平時的生活中,由於年齡一天天向高齡進軍,雖號稱為讀過書的人,瞬息萬變的科技發展出的新産品,舉個例子吧,比如手機,除了通訊外,還能上網,有支付寶,微信,網上購物,收付款,攝影,拍攝視頻,照相等等,說也說不完,學也學不盡,在自已的小輩面前,曾經的大學生,成為了小學生,我也是個好學的人,耍學習,就要擺脫老資挌,老長輩的包袱,誠心誠意當小學生,拜年輕人為師,我的手機好多操作,都是侄孑,侄女兒,外甥.外甥女兒以及外甥媳婦等教的,沒有他們的幫助,就不會應用微信,還有象頭條這樣的平臺和大家亙相交流,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不僅各行各業的受人尊敬的人是老師一點不為過,就是日常生活中,除了學習象手機操作等以外,指導做菜,收納,各種生活常識,都是我的老師,活到老,學到老!


wuxilp


因為老師是受人愛戴的人,學問學歷都比資深的,自古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我們對待有知識有內涵,記憶高超的人,都是十分尊敬的,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那些在自己領域,有獨門絕活,都是讓人刮目相看的。這種人在別人心中都是很崇敬的,很了不起的。所以現在都稱為老師。


廣州中原地產好房推薦


一日為師,終身為範。老師的定義早已經超越了學校以外的範疇,中國人已經把老師的含義領悟得淋漓盡致了……只要值得尊敬,只要能對你有所幫助,能在人生路上引領你的都可以堪稱為人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