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掌握“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

情緒的表現是人的正常心理變化,每個人都存在情緒,也都在管控著情緒,但即便是成年人,也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一旦情緒失控,甚至會哭鬧,所以情緒控制能力弱的孩子更容易失去情緒控制。

前幾天,當我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正在大聲哭著要求媽媽抱他回家的孩子。

後來,我從老師那裡得知了事件的起因。原來是因為這個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所以在幼兒園午睡的時候沒有睡覺,當母親來接他時,老師和母親溝通了情況,希望母親能幫助孩子做好思想工作。但孩子依然不願意睡覺,甚至不希望來幼兒園上學,聽到媽媽不允許,他就通過尖叫來反抗,後來還把文具盒摔爛了,並且差點打到周圍的同學,這個孩子在媽媽的批評下哭了半個小時,一直哭到累的哭不出聲。

這個孩子也是典型的缺乏“情緒控制”。他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然而,由於他太年輕,沒有合理的方式和渠道來引導他的情緒,讓他沒有地方發洩他的情緒,只有通過這樣的暴力方式去宣洩情緒。

如果父母想要防止孩子的“情緒爆發”,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他們必須首先找出他們情緒爆發的原因。

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掌握“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

兒童“情緒爆發”的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孩子們無法分辨他們的情緒是否消極,因為他們的心理發展在3歲之前還沒有形成,他們只會以表達以外的方式釋放所有的情緒。

當孩子們開心的時候,他會笑,會拍手或者跳舞。

當孩子感到不舒服時,他會哭,會尖叫或者打人。

脆弱是當時情感剝削者的特徵。心理防線已經崩潰,於是情緒就容易失控。

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掌握“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

兒童“情緒爆發”的主要原因,幾乎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1)父母之間的關係不和諧,總是有爭吵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外界信息高度敏感。如果孩子在一個家庭環境中,父母之間頻繁發生衝突,孩子收到的負面信息會直接影響他的情緒。

(2)父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家庭環境中,父母也屬於一群不能有效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他們經常在家裡通過暴力,響亮的噪音和毆打來發洩情緒。受到這種負面影響的孩子也會效仿,選擇在“情緒爆發”時以同樣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

(3)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

缺乏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會導致“情感飢餓”,使孩子感到不安全感。

為了吸引父母對自己的注意,他們會用這種方式吸引父母關注,以此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掌握“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

兒童缺乏“情緒控制”的影響

  • 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始終壓抑在心裡

如果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能得到合理的緩解,他們的心就會淹沒在情感的廢墟中。被壞情緒包圍的孩子會變得不開心,沒有精力,他們往往會被小事激怒,會變得非常暴躁。

  • 孤獨,寂寞,缺少朋友

當一個孩子缺乏“情緒控制”時,說明與孩子相關的人際溝通能力也缺乏。因為情感的變化無常,孩子會在朋友圈子裡顯得格格不入,有時甚至會被欺負。

  • 對兒童健康有影響

我國的心理學家也發現,高血壓患者在患病前往往會感到焦慮和緊張。

如果孩子的心理長期被不良情緒所支配,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嚴重的會出現頭暈、嘔吐、食慾不振等現象。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一課,否則只會成為不良情緒的玩物。如果一個人不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更不用說熱愛自己的生活了。

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掌握“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

情緒是影響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處理情緒時,關鍵在於學會合理調整情緒並將其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以免讓某一種情緒突破臨界點而影響自己。

孩子的心理狀態如何才能達到最佳狀態?父母可以訓練他們的孩子做正念技能訓練。

曾經有育兒專家也總結了一套訓練方式,他的技能訓練分為兩個部分:“做什麼技能”和“如何做技能”。

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掌握“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

“做什麼”的正念技能包括對認知情感的觀察、描述和參與三種方式

父母應該教他們的孩子觀察他們的情緒,理解他們發生時的內心感受,讓孩子們通過文字或語言真實、客觀地描述他們的感受,教導孩子不要刻意迴避感受情感,而將自己沉浸在情感帶來的體驗中,只有當孩子們知道了不同的情緒,他們才能選擇合適的方式來釋放他們的情緒。

(1)“如何去做”的正念技能包括以一種非評判的方式去做,並全心全意地專注於它

兒童有必要以非判斷的方式接受和注意情緒的存在,而不是去面對或判斷這種情緒。

例如,當孩子感到“生氣”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生氣”是正確的心理活動,不要使用“你最好”和“你必須”這樣的命令性詞語來停止生氣來與孩子交流。

當孩子受到情緒影響時,後續教育比直接教育更有效。

(2)致力於做這件事需要孩子們集中精力處理情緒問題,而不是被其他事情打擾

例如,當一個孩子有不滿時,可以帶孩子去打籃球來發洩不滿,這樣孩子就可以把所有的不快樂都集中在籃球上,每次打籃球就會清除他的壞心情。父母不應該在打籃球的時候影響孩子,要等到他的情緒發洩出來。這也是改善“情緒控制”的有效途徑之一,讓孩子們利用一定的時間來處理情感垃圾,而不影響他們在其他時間的思維和行為。

(3)為了有效地做到這一點,讓孩子們學會用有效的原則來衡量他們的情緒,並防止他們因為情緒失控而犯錯誤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平時憤怒地扔東西,這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而且碎片可能會砍掉你的手和腳,從而更影響他的生活,會造成各種傷害而沒有好處。

提前給你的孩子打一針,讓他知道用什麼措施對他更有益,同時也能改善他的“情緒控制”。

只有當孩子的“情緒控制”得到改善時,孩子才能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以避免“情緒爆發”帶來的不良影響。父母也應該盡最大努力履行他們的責任,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

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掌握“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