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自古軍隊出征之前就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戰時期摧毀敵方的糧草更是獲勝的一個好辦法。由此可見,糧草對於戰爭是有多麼重要的了!下面讓我們介紹一下各國的軍隊食用口糧。

蘇聯軍隊主要的食物也是黑麵包,根據記錄記載,黑麵包至少挽救了將近40萬人的生命,維持了1000萬人左右的戰鬥力。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除此之外,蘇聯軍隊的食物就是美國聯軍提供的午餐肉罐頭、麵包、通心粉和鹹魚,當然還有圓白菜湯和煮蕎麥湯。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日軍戰場上的伙食主要以米飯為主,在加配各種蔬菜和肉乾和魚乾為主和傳說中的牛肉罐頭為主。

主要介紹一下日軍的伙食:日本作為亞洲國家,日常標配的主食就是大米飯。作為戰地伙食,主食大部分都是糙米加上部分精米混煮,或者大麥加精米飯混煮。但是為何要這樣吃?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日本人在漫長的古代,直到近代,農業,手工業生產力低下,生活困難,他們的食物,副食很少,甚至普通人幾乎沒有副食。只是用粗糧穀物加薯類充飢。而相對地位高貴一些的武士階層以上的人,為了彰顯地位,主食以去掉米糠的精米為主。同樣,明治維新之後,直到二戰時期,軍隊在日本國民的位置,屬於除政府之外,至高無上的地位,吃的一定遠遠好於平民,所以食用精米更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日軍在西南戰爭,1874年侵入臺灣戰爭,和甲午陸戰,腳氣病造成的損失居然比戰鬥的傷亡還要大。戰爭惡魔東條英機本人也曾經在日俄戰場服役時,也染上了嚴重的腳氣病,差點喪命。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跟他們軍隊喜歡吃米去糠皮去得太乾淨這事有關。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粗糧本身富含維生素B1,而腳氣病,本身就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1導致的。戰場上不能保證他們有豐富的副食,唯一的維生素來源——穀糠,還被去得一乾二淨。這腳氣病,不找那大日本皇軍找誰去。因為這吃苦頭的,不止軍隊,當時的日本整個貴族圈差點被這腳氣病給毀了。

另外要說明一下,此腳氣非彼腳氣,不是那種黴菌感染的皮膚病,而是一種可怕百倍的致死病,得了會腿腳浮腫,行走困難,肌肉萎縮,代謝衰竭,進食困難,最後會死於器官衰竭或胸腔積液,心包積液,或者因浮腫易在戰場條件下擦傷感染,而引發敗血症。在幕府時代,很多日本貴族,都死於腳氣病,比較有名的就是1866年,死於該病的幕府將軍德川家茂。

所以,他們痛定思痛,最後,覺得在米飯裡面加點大麥,或者糙米精米一塊煮,挺好。然後他們就這樣愉快地接受了這種粗細搭配的主食。即不會讓口感刺口。難以下嚥,也不會流失營養。

可是戰場上吃到新鮮蔬菜是很困難的,但是沒有蔬菜,很容易因營養不良導致壞血病,他們在戰場上缺乏新鮮蔬菜的情況下,就用幹蔬菜,魚乾來獲取更多的維生素。這也更符合東方人的胃口。關鍵是,它耐儲存,無論是在日本本土,中國的大山深處,昏暗的工事裡,還是太平洋小島。只有能讓庫內保持乾燥,它就可以長久地保存下去。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美軍陸戰一師登陸瓜島後,因海軍在海戰鬥中有過短暫失利,有部分補給船被擊中,因受損嚴重而自沉,補給艦隊見勢不妙,回港避風,使得陸戰一師曾短暫斷糧,甚至很多美軍擦屁股都沒紙。他們在潮溼的戰壕裡,啃著硬到可以磨刀片的過期軍糧。儘管有人奪下了一處日本倉庫,裡面堆滿了大米,大麥還有部分乾菜,乾魚等物資。挑食的美國大兵他們認為裡面的東西,只有大米能吃,但是他們做的米飯在我們經常吃米飯的人來看,連剩飯也不如。再加上保存不當,有的都生了蟲子,所以一個個吃的腸子發綠,要麼便秘,要麼拉稀,就這樣,還要一邊跟日本拼命。

不過路子野的陸戰隊士兵什麼事都能幹出來,他們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手段偷取物資。比如在陸軍登陸不久,日軍炮火襲擊島內機場,陸軍不熟悉日軍襲擊規律,連忙與憲兵一起躲避炮火,而陸戰隊仗著日軍不會理會海灘,趁機有組織地哄搶陸軍剛剛搬上岸的肉罐頭,水果罐頭和其他副食品。這一段,在《血戰太平洋》裡有反應,其中比較搞笑的是,裡面的羅伯特.萊基向他拉肚子的死黨炫耀自己搶來的水果罐頭,並且在他面前喝下一罐。結果因為喝的太猛,長期吃糠喝稀的身體,猛的一下接受不了這麼猛烈的營養洪流,當場吐得昏天黑地。

連美軍在缺乏必要維生素的時候,都表現出如此毛明顯的身體不適,更不用說體質遠遠不如美軍的日軍了!所以,只要後勤能夠跟上節奏,日軍哪怕吃不上肉,也要保證碗中有蔬菜。

戰場上為了方便運輸,肯定少不了罐頭。

曾經有人挖出七十多年前的日本紅豆飯罐頭,而且沒有多少變質的現象,由此可見,當年的小日本實力不可小覷。

然後就是我們一貫提到的日本牛肉罐頭,日本原本曾經向美國訂購過不少牛肉罐頭,但是受不了其鹹膩的口味,後來在日俄戰爭,日本一家食品商提供的日本傳統工藝,加醬油,糖,薑片與各種肉類(牛肉居多),土豆,牛蒡,茄子,豆子等蔬菜亂燉的罐頭飽受軍官士兵好評,這就是有名的“勇者大和煮”罐頭。日本軍隊供應的罐頭,基本都撕去標籤,都是單一的灰黃色或者灰白色。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但是這些罐頭還不是每個人每天都能吃到的,必須在軍官同意下才能食用。

還有,日軍日常吃的最多的副食並不是啥肉罐頭,而是醃菜,他們叫做澤庵(外表成黃色,形狀為棍塊狀),福神漬(外表呈紅色,形狀為小片)。說這些可能你們聽不懂,但是吃過日料的朋友,一定吃過大根,通俗點說,就是日本醃蘿蔔。

日軍也有奶糖,其中的森永奶糖就是日軍在二戰時期主要的供應商,而且跟大和煮一樣,至今還在生產。但是這些都是供應給軍官,一般士兵,也就抽抽菸,捻一口白砂糖過過癮。但是相對於連飯都吃不飽,食用鹽都缺乏的中國軍隊,能舔一口糖已經是人間美味。畢竟我們能夠普遍吃得起糖的歷史不到半個世紀。

日本人普遍嗜甜如命,所以他們以吃糖為樂,罐頭加糖,餅乾加糖,哪怕吃麵條湯也會帶有甜膩味,所以日本人爛牙率超級高,好多人鑲著大金牙,小日本雖然資源短缺,但是詭異的是黃金資源卻不少,所以很多士兵都鑲著大金牙,以至於後來在太平洋戰場上,很多美軍士兵經常在打掃戰場時,從日軍的屍體上撬金牙寄回家來賺外快。日本大金牙在當時眾多戰利品裡算是寶馬奔馳級別的。

其實當時中國的爛牙也不少,只是辛酸的是,我們的爛牙不是吃糖吃的,而是吃了各種粗糙刺口的穀糠和帶有沙石的飯食磨損的,還有營養不良導致牙齒脫落,飯都吃不飽,哪有心思去保護牙齒。

小日本雖然資源短缺,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利的生存環境讓他們具有極強的生存意識,在軍糧上,他們表現很多超前性。我們軍隊現在裝備的自熱米飯,就是日軍當時曾經食用的,我們吃的壓縮餅乾,當時日軍就已經裝備。雖然說當時美國英國德國都有餅乾,但是他們的餅乾都是麵餅烤制而成,就像我們超市的早餐餅乾一樣,只有在副食非常豐富的情況下,才會給人飽腹感。但是日軍卻率先使用壓縮熟制面粉的方法,加上一些營養物質,製成了世界上較早的壓縮乾糧——軍糧精。在極端不利或者急行軍休息期間用作補充體力,在軍官下令下才能食用。

當然他們的餅乾也不只有一種,他們還大量食用乾麵包,說是乾麵包,其實就是把加了鹽的死麵餅乾制而成。有點像英國海軍硬餅乾和美國南北戰爭的聯邦軍硬餅乾。還有用糙米膨化之後壓制成的壓縮餅乾。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日本人普遍都喜吃梅乾,現在的日料店裡很容易就能吃到。當時的日軍也是如此,它作為日本幾類經典食物,在日本人的心中地位,幾乎與生魚片,芥末,納豆,味增一樣重要。尤其是他們經常吃的一種愛國餐——日之丸便當。其實就是一飯盒的白米飯,中間放著一顆梅乾,因為梅乾都是紅色的,所以這讓整個飯盒看起來特別像日本國旗。

美軍的伙食眾所周知,一場戰爭的爆發是各參戰國之間在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上的鬥爭。除了強大的軍隊、軍事裝備以及先進的軍事技術,戰爭爆發的同時也少不了後勤補給,下面就讓筆者為大家帶來一組二戰時期美軍軍糧的真實老照片,來看一看美軍的伙食水平。這是一份配有蔬菜、烤雞、土豆泥、玉米羹、餅乾和黑咖啡的標準午餐。

蔬菜沙拉、水果、烤雞、炸土豆、布丁和茶。這是一些罐頭,其中配有奶油花生醬、水果罐頭、蔬菜罐頭、幹水果、黑咖啡和茶。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英國 的伙食水平雖然比不上美國,但是比其他國家還是好很多的。英軍吃的最多的就是鹹牛肉罐頭;每天還有面包、乾酪、果醬、蔬菜、朗姆酒、茶葉等,每週還會有菸草的供應。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德軍 的糧食主要特點就是要方便攜帶以及含有高熱量,基本上他們吃的最多的就是黑麵包了;除此之外還有餅乾、糖果、巧克力了。但是隨著是假呢變化,德軍士兵的伙食也發生了改變,肉類減少,土豆和蔬菜增加。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希特勒的原因,德軍是不允許抽菸的,他們的菸草全部用糖果代替、酒精飲料用牛奶代替。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中國軍隊的伙食就不說了,填飽肚子就很難,別說這麼多花樣了。主要以小米稀飯和窩頭,還有高粱米,有時一天才兩頓。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戰地口糧是怎麼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