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60年3代人,創造 12.9萬畝綠色奇蹟——蘭州榆中縣貢井林場造林紀實

原標題:60年3代人,創造 12.9萬畝綠色奇蹟

——榆中縣貢井林場造林紀實

60年3代人,创造 12.9万亩绿色奇迹——兰州榆中县贡井林场造林纪实

護林員們在修剪樹木

60年3代人,创造 12.9万亩绿色奇迹——兰州榆中县贡井林场造林纪实

火彥君在查看林場樹苗

60年3代人,创造 12.9万亩绿色奇迹——兰州榆中县贡井林场造林纪实

生態北山

60年3代人,创造 12.9万亩绿色奇迹——兰州榆中县贡井林场造林纪实

雞冠梁林站舊址

60年3代人,创造 12.9万亩绿色奇迹——兰州榆中县贡井林场造林纪实

冬日的貢井林場

榆中廣袤的北山,以荒涼、乾旱和難以生存著稱。但就是在這樣惡劣的地方,60年來,貢井林場的員工們一棵樹接著一棵樹種,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幹,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記在心裡、握在手中,像親手種下的檸條一樣紮根林場,為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恢復生態默默無聞地勞作著、付出著,創造著讓世人讚歎的綠化奇蹟。

60年在荒山上造林12.9萬畝

11月15日下午,榆中縣貢井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火彥君和同事們,在林場外不遠的涼亭裡召開了例會,佈置貢井林場近期的防火工作。

時間已經到了11月中旬,天乾物燥,正是林場防火的關鍵時期,火彥君和同事們絲毫不敢懈怠。從春季到冬季,整地、栽種、澆水、除草、防火,貢井林場人一年365天都擰緊著神經,如今12.9萬畝的樹林,是林場三代人的心血,可不能出半點問題。

火彥君在這裡待了16年,算起來是林場第三代人了。2003年,30歲的火彥君復原回家,被分配到貢井林場,成了一名護林員。第一次來林場,火彥君從榆中縣城坐車到山口,下車揹著乾糧就往場部走,走了整整3個半小時。北山惡劣的自然條件讓他這個當過兵的漢子都犯怵,他打起了退堂鼓。但轉念一想,自己是受過部隊培養的,怎麼能當逃兵?咬一咬牙,火彥君像榆中北山的一棵檸條,把根深深地扎進黃土,開始了他的造林之路。

“我剛來的時候,全林場有林地3.1萬畝左右。”火彥君說,林場人在老前輩們的帶領下,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樹苗的存活率,為北山造林想點子、謀出路,不論是剛到林場的年輕人還是幹了幾十年的老員工,都繃著勁兒:林場人幾十年的心血和努力,北山人幾十年的綠化夢,不能砸在我們手裡。

2008年,時任貢井林場場長的李學榮面臨著一個問題:當時林場種下了3.26萬畝苗木,所轄面積已經全部栽完,那是不是意味著新一代的林場人可以抱著前輩們的功勞睡大覺,每天巡巡山、防防火,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望著遠處依然寸草不生的廣袤大山,林場決定:接著幹。於是,結合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示範建設項目、“三北”防護林工程等,林場開始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讓綠色向整個北山地區延伸。如今,經過11年的努力,林場管轄範圍、造林區域已拓展到309國道沿線鄉村,管護面積128600畝,造林面積58600畝,其中有林地10500畝,灌木林地24132畝,未成林地23968畝,林木覆蓋率26.93%,貢井林場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世界的矚目。

吃洋芋也要守在北山

從榆中縣城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駕車在北山山區。雖是冬日,但越往深山裡走,荒涼漸退、綠意漸濃,經兩個多小時山路到雞冠梁附近時,綠色已成山巒的主色。

榆中北山惡劣的自然條件可以用一組數據勾勒:平均海拔2250米,年降水320毫米左右,無霜期127天,年平均氣溫5.8℃,最冷月平均氣溫能達到零下25度左右,四季吹風,最大風力能達到6級以上。一句話:在北山,別說造林,人的生存都是問題。

但是,榆中人民不信邪。1959年,在榆中縣貢井鎮、夏官營鎮、清水驛鄉、韋營鄉的四鄉鎮交界處,國有貢井林場成立了。從那一刻起,林場人開始了60年的造林之路。

1961年,曾貴恆所在的哈峴林場合併到貢井林場,直到他1999年退休,是北山的第一代林場人。

時至今日,曾貴恆感慨地說:“當時的條件真是苦。”他回憶說,那時候他住在窯洞裡,每天天沒亮就起床,在食堂拿幾個洋芋、一把紅薯幹或一包玉米麵,背壺水就到山上挖樹窩,一天能挖100多個。山高路遠,只有一條土路通向山外,交通是個大問題。當時場裡就養著十幾頭騾子、驢,馬車也只有一輛,平時馱水、運糧、運苗就全靠它們。趕牲畜去趟興隆山苗圃運樹苗,得翻山越嶺50公里,一走就是一天。畜力少,路途遠,而且缺水,讓造林工作很艱難。

1970年,19歲的榆中人張成寶被生產隊推薦,來到林場成了一名合同工。1972年,張成寶轉正,並被推薦到部隊當了一名工程兵。1981年,部隊希望張成寶轉成志願兵留下來,但張成寶想了想還是決定回林場。在陝西當兵的那段時間,每天看著三秦大地鬱鬱蔥蔥的大山,他默默下定決心:回家鄉,挖坑種樹、巡山護林。

為保證樹苗的水分,他們創造性地發明了魚鱗坑,最大限度地保證樹苗的存活率。

冬日的雞冠梁風呼呼地吹,52歲的王治勝站在雞冠梁護林站的舊址前,感慨萬千。荒廢多年的屋子如今早已破敗不堪,門前的菜地也早已不見蹤影,荒草長得有半人高。土房子後面是一個早已廢棄的土窯,那是1960年代第一代林場人居住的地方。

1992年,25歲的王治勝頂替退休的父親來到林場上班,成了貢井林場第二代護林員。剛到的時候,他也曾有過退意,但想起父親臨行前“既然領了這份工資,就要好好幹”的叮囑,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1996年,王治勝開始和同事在雞冠梁護林站蹲點。晚上住在土胚房裡,早上3、4點就起床巡山、種樹、鋤草,一年四季忙不完,回家都成了奢望。沒有飯吃,他們就從家裡把餅曬乾了背到站點,用水泡開充飢;沒有水喝,他們就挖窖井收集雨水。王志勝說,他們成天呆在土裡,新衣服一天不到就跟舊衣服一樣了;下趟山渾身是土,就露倆黑眼睛。儘管條件艱苦,但他這一待就是20餘年,直到從雞冠梁林站調去做施工技術指導。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三代人堅守了整整60年。林場人最看重檸條的“性格”:生命力頑強,抗旱耐寒,特別能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而他們也正如長在北山的檸條一樣,把根深紮在土地裡,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綠意。

把樹種進人心裡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貢井林場在北山植樹的行動,周邊部分村民並不理解。崖頭嶺村村支部書記胡克軍回憶說,他小的時候,父輩們是反對造林的。他們如此質問林場:“你們把山都封掉了,我們到哪裡放牧去?”不僅如此,有時候老百姓還偷著砍樹苗,讓林場很無奈。

今年52歲的清水鄉峴坪村村民韓志雄,在2014年之前是村裡的養羊大戶,一家五口人的生計,都靠家裡100多隻羊,一年下來他能賺上萬塊。韓志雄家有上百畝地,可都是北山的山地,一年苦到頭,收成沒多少。如此,韓志雄就更不能放棄放羊了。每次放羊遇到林場員工巡山,他就把羊趕進灌木叢,等人家走了,再把羊趕出來,就是跟你玩“游擊戰”。如此來去,雙方免不了拌嘴吵架。

2008年開始,林場開始動員周邊村民放棄養羊,跟著林場種樹。韓志雄一聽就不樂意了:不放羊了一家人吃啥,靠種樹養活我們?

縣政府、林場輪流來做工作,給他講政策、講好處、講優惠。於是,半信半疑的韓志雄參加了林場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分到了700畝地,這700畝地上造的林,所有權都是他的,同時還能領到政府發放的生態專項補助。

“參加了造林才知道,在咱們這兒種棵樹真不容易。”韓志雄感慨地說,“一棵樹要經過挖窩子、栽種、澆水、清窩子4步,才算是種好了。”這麼一棵一棵地種下去,才有了現在的北山。知道了北山種樹的不易,2014年,韓志雄把羊賣了,開始專心跟著林場造林。

現在,已經有數十位村民放下了牧鞭,拿起了鐵鍬,參加到植樹大軍裡。如今的他們不僅一年三季造林,還被縣裡聘為林場護林員,每人每年都有收入不說,還能享受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的相關補助。不僅如此,他們還在林場的指導下掌握了高超的技術,成了“技術員”,時不時被請到外地指導植樹造林,掙錢比以前容易多了。曾經靠天吃飯的村民們,真的靠種樹養活了自己。

最可喜的就是觀念的轉變。從你造林我毀林,到擰成一股繩一起造林、護林,村民們開始主動與林場攜手,共同恢復北山生態。

胡克軍說,他的孩子如今在蘭州、榆中工作,每次回到老家,都感慨家鄉環境變化大,樹綠了、沙少了、氣候溼潤了。現在,他不僅自己種樹,還要把這種精神傳給子孫。

韓志雄也說,以前山裡連雨都難見到,現在夏天雨多了、冬天雪多了,家鄉氣候明顯好轉。每天他看著自己親手種的樹,就覺得一切都很值。

如今,北山生態恢復成果喜人:貢井林場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岩羊的原生地、棲息地,在甘肅岩羊保護中佔有重要地位,岩羊數量70年代初不足10只,現今約600餘隻。同時,天然灌木植被增加,中國特有種華北駝絨藜小群落出現,野雞、喜鵲重現蹤跡。今年,蘭州大學榆中山地站貢井觀測場內設置的紅外相機,還首次拍攝到了金錢豹的活動影像。

動物多起來了,北山熱鬧了。望著“生態北山”4個樹“寫”的巨大漢字,胡克軍說:如今的村民們又多了一份職責,他們不僅要和林場一起守護親手種下的樹,還要和林場一起守護這些重回北山的生靈。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申亮 文/圖

七里河區

實踐為民服務探索“一線三全六式”工作法

蘭州晚報訊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七里河區堅持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標尺,在街道社區探索實踐為民服務“一線三全六式”工作法,形成了幹部作風有變化、群眾有感受、社會有認同的良好氛圍。

堅持黨建引領,構建“一線”體系,夯實服務基礎。堅持在全區各街道下沉人員力量,創新“一線工作體系”,依託社區、樓院黨組織,設置“一線”網格80個,實行“定崗、定位、定責”的網格管理服務模式,每天定位巡查填寫民情日誌。通過“民情全面掌握、問題迅速反饋、困難及時解決、矛盾有效化解”的工作方式,確保“小問題不出網格、一般問題不出社區”。

堅持問題導向,打造“三全”模式,提升服務能力。通過居民區“體檢報告”,列出“問題清單”,把“轉”出的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的服務模式,針對轄區的上班族、外出務工族、行動不便人員等群體,推行預約服務,實現服務時間“全天候”。根據社區居民分佈、需求類型等多種因素,實行“網格化管理,組隊式服務”的服務機制,整合街道社區幹部、黨員、志願者以及熱心居民建立150餘支便民志願服務隊,實現了服務資源和服務對象無縫對接,實現服務內容“全方位”。此外,從居民實際需求出發,對轄區普通居民、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服務對象,開展有差別、有針對性的服務,實現服務對象“全覆蓋”。通過“三全”服務模式,讓群眾收穫實在的幸福感。

此外,推行“六式”機制,完善社區服務方式。充分調動和發揮社區幹部、網格員、居民黨員、物業和熱心群眾作用,網格員堅持每天入戶,推行“六訪六到六報”服務方法。以“六訪”當好“明白人”,做到困難群眾必訪、獨居老人必訪、殘疾家庭必訪、流動人口必訪、失業人員必訪、重點人員必訪。以“六到”當好“貼心人”,做到居民思想波動必到、社區志願服務必到、群眾困難病重必到、轄區突發事件必到、出現矛盾糾紛必到、鄰里互助互愛必到。以“六報”當好“有心人”,做到公共設施損壞必報、環境衛生不潔必報、轄區新增隱患必報、流入人口信息必報、安全生產工作必報、不穩定因素必報,形成了高效可操作的工作流程,有效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申亮特約記者陳欽

市生態環境局

實施重點防控力爭今年氣質優良率達80%

蘭州晚報訊11月24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瞭解到,結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今年冬防期間,我市將繼續以工業汙染、燃煤汙染、揚塵汙染、機動車尾氣汙染、面源汙染等五大汙染源為防控重點,堅持突出重點、標本兼治,嚴防“散亂汙”企業反彈,大力推進“人防+技防”管控模式,確保空氣質量不斷改善,力爭2019年度環境空氣質量優良比例達到80%。

冬防期間,蘭州市繼續重點實施工業汙染源管控、揚塵汙染源管控、燃煤汙染整治、機動車尾氣整治等七大治汙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中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減排項目、中鋁蘭州分公司自備電廠2號、3號機組廠超低排放改造,在冬防期最大限度發揮環境效益。

同時,積極發揮“12345”民情通熱線和“12369”環保舉報專線作用,鼓勵廣大市民舉報環境違法問題,對舉報的問題限時查處和反饋,對重大舉報案件實行公示制,組織市生態環境局、法制辦、兩辦督查室等對重點交辦案件逐個分析,分門別類、精準施策,採取“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建管並舉、徹底整改”的整改舉措,有效避免了“一關了事”“一刀切”的情況。目前,836件信訪案件已全部按期核實,其中已辦結565家,責令整改110家,立案處罰43家,處罰金額139.67萬元。

截至目前,1799個項目實現“零跑路”和不見面備案,佔項目環評的80%以上的建設項目無需審批,即當日申報、當日辦結、當日備案,10分鐘完結,過去需要15天時間,極大提升了辦事效率和行政效能。三是最大程度“壓”。採取提前介入,開闢綠色通道,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辦理,對合法合規、滿足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項目環評的審批時間,審批時限由法定60個和30個工作日壓縮為15個工作日。

下一步,該局將繼續從推進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大氣汙染防治、水源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整改、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環保法律法規完善、環境執法監管、監測網絡建設、固廢及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環境應急和環境信息管理等方面入手,打好打贏年度汙染防治攻堅戰。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杜志超

市國資委

國資重組整合推動蘭州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蘭州晚報訊市政府國資委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在做強做優做大市屬國有企業總目標下,根據國務院、省、市出臺的多項政策,起草了《蘭州市市屬國有企業重組整合方案》(以下簡稱《整合方案》),經市委深改委審定,市政府辦公室於今年9月11日正式印發出臺,旨在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將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推向縱深,讓市屬國有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闊步前進。

按照產業相近、行業相關、主業相同、資產同質、經營同類、優勢互補的原則,將直接監管的42戶國有企業重組整合為23戶。“重組整合後,市屬國有企業共分為5大類,其中包括城市公益類企業4戶,特殊功能類企業5戶,民生保障類企業1戶,競爭類又分為旅遊、醫藥、糧油、裝備、物流等企業5戶,行業關聯度不高、主營業務各不相同、不宜重組整合的其他類企業8戶。”市政府國資委企業改革科負責人介紹,重組整合後的企業,將開展市政府國資委授權集團公司董事會依法參與對下屬各級子公司進行經營管理試點,健全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和黨組織等機構的設置,完善和規範集團公司經營、管理、運營模式,按照責權對應原則,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

記者瞭解到,在這次市屬國企改革重組中,除規範和完善已實施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還將對具備條件的特殊功能類公司及各級子公司,通過盤活存量、引進增量等方式實施混改,實現市場化、實體化的轉型發展。對競爭類企業及其各級子公司,由企業制定切實可行的混改方案,通過產權交易平臺,採取增資擴股、投資入股等多種形式穩妥推進混改。全力支持競爭類企業以聯合、兼併、控股、收購等多種形式,實施整合重組、跨區域投資合作,將部分國有股權釋放給其他國有資本或非國有資本,引入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投資入股進行混改重組,通過資本市場平臺,拓展市場銷售渠道,促進新產品研發、資源及產業優勢互補,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