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心理平衡----放飛快樂健康的人生

心理平衡----放飛快樂健康的人生

洪昭光教授在講健康時說:“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一切保健措施的總和。你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他在北京對健康老人做調查時發現健康老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是五花八門,各有不同。有的不吃肉,有的吃肉,還專愛吃肥肉;有的不抽菸、不喝酒,有的抽菸、喝酒;有的早睡早起,有的晚睡晚起。但是有兩條是共同的,一條是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沒有一個健康老人心胸狹窄、脾氣暴躁、鼠肚雞腸、鑽牛角尖。第二條是沒有一個健康老人懶惰,要嗎愛勞動,要嗎愛運動。心理平衡就是這麼重要。那麼怎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呢?談點陋見,與大家商榷。

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因此,你若想健康生活,延年益壽,在生活中必須做到:知足常樂,自行其樂,助人為樂。保持一個穩定的、良好的思想情緒,就能讓你健康快樂地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慾望。而人的私慾往往是很難滿足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認為是對的。人在社會上是應該有所追求的,否則社會能發展?生活能富裕?但是當不上將軍的士兵也應該老老實實地當好你的士兵。你應該認識到不可能每個士兵都當將軍呀。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那也是你的才華、武藝沒有達到那個標準吧。如果你有真才實幹,將軍會是你的。薛仁貴當年也不是屈居伙頭軍嗎?但真實才能不是把他推到元帥的位置;食漂母飯,鑽褲襠的跨夫韓信也不是由才華具備而登臺拜將嗎?不要怨天尤人,要充分認識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嘛,根據你的才能,獲得了你的位置就知足吧。讓你當國家主席,你有那個能耐嗎?放在哪個位置不把你累死才怪呢?有怎個才能,幹怎能個事,享受怎個標準的生活,也是快樂的。如果慾壑難填帶來的只會是煩惱和不快。知足才能常樂呀。孔子不是說過:“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嗎?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對待生活,善待人生,不要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要知足常樂。孔子當年周遊列國中遭到不少冷遇,但他“不怨天、不憂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在食住方面,也是“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非常樂觀,注意調節生活,保持良好思想情緒,對人生充滿信心。聖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常人乎。

自行其樂是我的一貫觀點。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很多煩惱和困惑的。要學會忙裡偷閒,自行其樂。用開朗的心情,放大美好,尋找快樂。你喜歡什麼就去幹什麼,當然人是高級動物,你的所作所為一定要約束在法律、道德的範圍內,否則將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就適得其反了。愛穿的你就穿得漂亮一點,給社會環境增添靚麗;愛吃的你就細心研究吃出美味、吃出營養、吃出健康的體魄,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愛玩的你就玩得痛痛快快,只要不玩物喪志就行了,喜華居的,就把自己的房屋裝飾得高雅大方,去享受舒適的寧靜吧。我嗜書,有時間就讀書,你也不要笑他呆,他在讀書裡能找到他的快樂享受呀。要想讓自己心情愉快,就要善於在日常生活中自尋歡樂,做到樂而忘憂。當然我們不能學後主劉禪樂不思蜀。要有開闊心胸,不能像牛臬那樣興奮而笑死,也不能像金兀朮那樣悲憤而氣死呀。

心理平衡----放飛快樂健康的人生

助人為樂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高爾基說:“給”永遠比“拿”愉快。一個人能根據自己的實際,為社會和民眾做些好事,就能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敬。自己會感到高興和充實。這種愉快的心情有益健康。葉帥戎馬一生,為國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晚年他曾毫無忌顧地為粉碎“四人幫”出力獻策,為民所誦。在《八十書懷》的詩裡,他豪邁地寫道:“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愉快的心情充滿晚年的歲月。就是一般人也可在助人濟世的過程中,淨化靈魂,昇華人格。我縣的延勇先生,修東門焉路、建大理河橋,資助貧困大學生的善舉受到各界人士的尊敬。好人會一生平安的啊。

如何能夠保持心理平衡呢?除了上述三樂外,還要正確對待自己,像于丹教授講得那樣要“找準個人座標”。要到位,不要越位、不要錯位,也不要不到位。在自己的位置上幹好自己應做的事。要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永遠對社會有感激之情。人對社會有兩種態度;用樂觀的積極的態度看世界,天天都是春風桃李花開日;用悲觀的消極的態度看世界,天天都是秋雨梧桐落葉時。如果你用悲觀消極的態度看世界,這世界很可怕。在改革開放中,很多利益在調整,不穩定、不平等的事太多了,每一件事都能把你活活氣死;用樂觀的態度看世界,人民生活水平從來沒有這麼好過,國民經濟突飛猛進,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生活在這樣富裕強盛的社會里有什麼不好呢?有一個平衡的好心態,世上的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

李政道教授說:他一輩子做人做事,以杜甫“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為浮名伴此身”兩句為準則。仔細推敲世界上萬物的道理,做一些快樂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高興的、有益的事,不必為了一些空名而放棄自己喜歡做的事。梁啟超先生也曾說過“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如論你怎麼變化,我心裡有數,各種煩惱的事,做一個夢就過去了。這就是肚量、胸懷呀,就是一個平衡的好心態呀。只要保持心態平衡,我們也能像馬寅初老先生說的那樣“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捲雲舒”。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就能快樂健康每一天。

心理平衡----放飛快樂健康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