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宜秀區“三個一”提升村集體經濟

脫貧攻堅以來,安慶市宜秀區堅持把集體經濟發展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支撐,出臺“658”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行動計劃,即全區60%以上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50萬元,8個貧困村轉變為產業的特色村、發展的先進村、黨建的示範村。經過五年的持續努力,到2018年,全區60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總量達5130萬元,村均85.5萬元,超過50萬元以上的村36個,其中超過100萬元以上的村14個,今年有望分別超過42個、16個,8個貧困村全部達到50萬元以上。

全區統籌下好“一盤棋”。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658”行動計劃,明確“一村一品、一村一貌、一村一魂”的特色發展思路。出臺《宜秀區促進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確定發展產業帶動、資產經營等6大類型發展途徑。編制《安慶市宜秀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2019-2021)》和年度實施方案,明確盤活閒置資產、發展為農服務型經濟等9條發展思路。按照各鄉鎮因地制宜、錯位融合發展原則,明確全區6個鄉鎮(街道)的首位發展產業。制定《宜秀區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任務清單》,明確各鄉鎮(街道)和區直有關單位16個方面26條職責任務;實行區領導包村聯繫制,幫助找路子、跑項目、抓發展。專班推進,政策配套,打好“造血+補血+活血”組合拳,支持村集體創辦農業生產經營合作社等服務實體,從資金保障、信貸扶持等方面全面發力,實現了引擎全開、力量集中。

改革創新走出“一條路”。優化選配能力強的同志擔任基層組織負責人。在村級黨組織負責人中持續開展主題教育,以領辦具體黨建與發展項目的形式,將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的職責落到實處。全區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先後共領辦項目200餘項。在遠郊鄉鎮結合自身的山場、土地、荒灘、水面等資源,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如楊橋的“硃紅桔”、五橫茶葉種植、虎山村的紅薯基地等合力鼓起村級“錢袋子”。同時,開發利用現有“山、地、湖、林、田、草”等資源,通過集體投資、農民入股和招商引資等多種途徑,發展旅遊觀光和休閒農業。唱響“服務經濟”。喚醒近郊沉睡的集體資產,如紅光社區建設2000平方米發展物流產業園,打造物流服務基地。同時,引導村社區發揮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如燎原社區圍繞服務安慶師範大學,努力做大做強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校園經濟,社區勞動力100%就業。鼓勵大龍山鎮中心社區依託高校和區政府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第三產業,提高資產性收入及工資性收入。

獎懲激勵錘緊“一顆釘”。出臺《宜秀區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獎勵辦法》,對村級集體經濟總量超過50萬元、100萬元、200萬元的分別實行總量獎補,對年度增收超過20%、30%、50%的分別實行增量獎補,2018年獎勵相關村(社區)275萬元。落實中組部等三部關於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要求和省百村培強、千村扶優、萬村提升“百千萬”工程。當前各村項目正在全力推進,區鄉級財政每年籌集不少於400萬元資金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重點項目和重點村(社區)。

通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計劃,整合農村資源要素,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村民變股東”,最大限度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為全區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打下堅實基礎。

(通訊員 劉琳 方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