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村民擔心最後的墓冢遭破壞“帽珥塚之謎”能否揭開?國土資源部門:該地塊已出讓 文物部門:正進行文勘

村民擔心最後的墓冢遭破壞“帽珥塚之謎”能否揭開?國土資源部門:該地塊已出讓 文物部門:正進行文勘

“我們村當年有七八個塚,現在就剩這一個了。”村民感嘆說,“村子2009年拆遷改造,2015年回遷。最近這片地又在進行新一輪施工。大家擔心,這個帽珥塚還能保存下來不?可不希望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被破壞呀!”

近日,有多名西安市未央區譚家街道辦帽珥塚小區的業主打進華商報新聞熱線 029-88880000稱,擔心祖祖輩輩流傳的與夏侯嬰有關的帽珥塚極可能在新一輪施工中毀掉。

■“帽珥塚”危機

“夏侯嬰墓地”越變越小

村民擔心因施工被破壞

11月23日上午,華商報記者在多名帽珥塚小區居民的引領下,從永信路帽珥塚小區以北一處施工工地向西走,很快就到了村民們所說的夏侯嬰墓地——帽珥塚。

該村土生土長的村民多為吳姓。村民吳樹遜說:“帽珥塚因看起來像帽子而得名。祖輩流傳下來的說法是帽珥塚即為夏侯嬰的墓地,村裡40歲往上的人都知道。”

據大部分村民回憶,20世紀80年代以前,帽珥塚一直是附近多個村子的制高點。“那時周圍都是大片麥地,只有帽珥塚約3層樓高,佔地約5畝,塚身長滿各種植物,村裡不少娃都喜歡在周圍玩耍。”村民趙先生說,“塚頂還有個木質三腳架,據說是文物部門立的。”

不少村民記得,村裡曾有一名叫吳長鎖(音)的守墓人,“但這人已過世了。大約從上世紀60年代起,因村裡土地調整,我村將包含帽珥塚在內的大片土地對換給鄰村譚家村後,該塊土地因易手也就無人看守。上世紀90年代起,這塊地用作磚廠取土,2000年前後,又作為一家集團的倉儲基地使用。帽珥塚逐漸變小,塚的高度由原十多米變成現在這樣了。”

華商報記者看到,村民口中的帽珥塚現在被綠網覆蓋著,因周邊施工,塚身外沿夾著多塊石塊,塚高約3米,底座直徑七八米,看起來仍像一個扣在地上的帽子。“肯定像啊,不然這名字叫了這麼多年。只是現在連以前的四分之一大小都不到了。而且我們村當年有七八個塚,現在就剩這一個了。”村民感嘆說,這個帽珥塚還能保存下來不?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可別被破壞了。

■相關部門說法

國土局:尚無後續手續

文體局文物科:正進行文勘

譚家街道辦城改科一工作人員說:“據我所知,這塊地目前施工不屬於拆遷改造,已是儲備用地,具體情況還得再找相關部門瞭解。”

西安市國土資源局未央分局土地儲備中心一工作人員說:“村民所說的地塊目前已通過招拍掛流程完成出讓手續,但開發利用的規劃設計等後續手續尚未辦理。村民如果擔心可向文物部門反饋。”

未央區文體局文物科黨科長說:“帽珥塚是由多個墓冢組成的墓群。此前曾對其中幾個墓冢進行過清理發掘。村民目前所稱的帽珥塚正在進行文勘,具體情況需等文勘結束後才能公佈。感謝村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希望市民能多提供此類線索。”

得知有文物部門介入後,不少帽珥塚小區的居民稱有些放心了。“這帽珥塚可是祖輩留下的,是我們帽珥塚村的標誌,也是大家心中的文化符號和地標,是我們的‘鄉愁’,我們希望它得到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