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作者 | 金起伏

編輯 | Amy Wang


一度沉迷喜劇的賀歲檔和春節檔今年打破了這個固定套路,不僅陣容強大且類型豐富。

2019年賀歲檔將有《兩隻老虎》《南方車站的聚會》《吹哨人》《只有芸知道》《被光抓走的人》《特警隊》《平原上的夏洛克》等類型多樣的影片上映。2020年春節檔也將有10部影片同場角逐,同樣類型豐富。包括《唐人街探案3》《囧媽》《姜子牙》等知名IP的續集,以及《中國女排》《緊急救援》等眾星雲集的影片。

其中作為“新貴”的北京文化,一口氣佈局了《平原上的夏洛克》《被光抓走的人》和《特警隊》三部影片。三部電影在類型上截然不同,涵蓋“荒誕現實主義”、“輕科幻”與“硬動作”。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在整個院線乃至內容行業“二八”法則面前,能產出優質項目的公司可以不斷向高票房進擊,而80%以上的文企虧損或倒閉。北京文化顯然是行業少數的金字塔尖企業,目前其操盤的重點項目《封神三部曲》正在穩步推進中,預計明年暑期陸續上線,而《熱帶往事》《749局》《刀背藏身》《詩眼倦天涯》《來都來了》《你好,李煥英》《東極島》等項目也在儲備名單中。


從片單可以看到,有重工業大片,也有文藝類型,有神話古裝,也有現實題材。北京文化並不拘泥於單一題材和單一類型,多元、豐富、優質是其電影片單儲備的關鍵詞;而放在商業語境裡,分散投資風險、保證內容品質是長遠營收和穩步發展的保證。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從《戰狼2》開始,北京文化2017年到2019年三年之間,起碼保持每年一部30億+的單片,這在中國電影市場是極其罕見的。屢創爆款的背後,北京文化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爆款方法論,對於北京文化來說,經過幾年項目投資、創作、生產等的蟄伏和操練,已經為公司打下了紮實的內容製造基礎。

接下來,不管是在內容領域,還是在更大的文化商業領域,更大挑戰與更大施展空間都在等待北京文化這樣的頭部公司。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製造爆款,大膽向多類型領域拓展

回顧北京文化操盤項目,幾乎每一部成功的作品都是對當下空白類型的大膽探索。如:《戰狼》系列讓主旋律電影落地,《我不是藥神》的現實主義題材引發社會廣泛熱議,《流浪地球》填補中國科幻電影空缺,北京文化靠一部部作品打造出金字招牌。

這幾年下來,其實可以看到北京文化清晰的內容策略,即:大膽向多類型領域拓展,打造爆款,源源不斷為觀眾提供優質和創新的內容。這些爆款電影雖類型各異,但有著鮮明共性。即:本質都是聚焦於中國人自己的故事,將中華民族幾千年沉澱下來的民族情懷與精神氣質落實到不同領域的變形。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正如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在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論壇上演講中提到的,堅持守正創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推中國電影市場繁榮發展。在之前的發言中,宋歌也提到過中國電影市場還有很多類型可以去嘗試和挑戰,“考慮中國人的命運,或者說全人類命運的題材都還大有空間。”

《戰狼2》之前,中國電影從未有過如此大體量的主旋律電影,《戰狼2》成了連年輕人也非常推崇的主旋律、正能量電影;《我不是藥神》之前,中國電影從未有類型元素如此鮮明的現實主義電影,從底層的小人物出發,用小人物獨有的抉擇和共情,刻畫出了社會現實主義。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而《流浪地球》的爆火更是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填補了國產科幻本身“空白”所帶來的市場空白。市場的逐步成熟,為優質類型片提供了更大的市場可能。

北京文化不僅創造了機遇,而且還抓住了這些機遇。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在類型片崛起抬頭的初期階段,北京文化抓住類型片契機順利進入行業主流,而現在,在新的類型片上北京文化繼續加碼。

接下來既有溫情喜劇《你好,李煥英》、也有動作冒險片《749局》、民國武俠片《刀背藏身》等,更有從立項之初就引發了各方關注的頭部項目《封神三部曲》正在穩步推進。《封神三部曲》既是中國神話類型上的全新探索,也是北京文化內容策略的集中體現。


無論是賀歲檔還是接下來要操盤的項目幾乎沒有重複的題材,對新類型不斷突破是北京文化一直堅持的策略。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票房之外,探索中國電影工業化標準

毫無疑問,北京文化對《封神三部曲》信心十足。

動作特效類電影是工業化成熟的電影市場裡的高票房類型,已被好萊塢驗證過了。《阿凡達》《復仇者聯盟4》等基本壟斷了影史票房Top10,而在中國也慢慢有了這樣的趨勢。《戰狼2》《流浪地球》等均是此類代表,因而宋歌與北京文化啟動《封神三部曲》項目,是基於對市場非常準確的前瞻性洞察。


押對題材很重要,深刻理解內容也很重要。作為北京文化掌舵人,宋歌曾表示,他會看劇本,會揣摩劇本的結構、節奏、人物,同時會思考這個項目投入現在這個市場,在觀眾當中會有一個什麼反饋。這也才有了《戰狼2》和《我不是藥神》這些大獲成功的佳作。


在用人方面,北京文化也向來“穩、準、狠”。眾所周知《我不是藥神》是文牧野長篇處女作,郭帆在《流浪地球》前只拍過青春片。對於有才華的導演,北京文化作為平臺型服務公司的角色,儘可能為這些人才創造最佳舞臺。

用人上,《封神三部曲》延續了這種風格。影片由國內知名導演烏爾善執導,他曾執導《畫皮2》和《尋龍訣》等魔幻大片,口碑票房兼具。此外,北京文化董事副總裁兼業內資深製片人杜揚親任製片人,影片聚集《指環王》製片人巴里•M•奧斯本等國際頂級幕後創作者以及黃渤、費翔、李雪健、夏雨等國內一線實力演員。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壓中項目、選對人,只是第一步,《封神三部曲》這樣投入巨大、工業複雜的影片還需要非常複雜的工業流程。目前中國電影工業化仍在起步階段,北京文化更希望藉助這樣一部前所未有的大片立下行業標準,推動中國電影產業工業化進程。

今年6月份,在青島拍攝大半年的《封神三部曲》開放首次媒體探班,到場媒體不僅看到了搭建恢宏的場景,製作精緻的道具,技術先進的設備,更看到了完善的製片管理流程。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從媒體探班的反饋可知,《封神三部曲》的劇組並不是一個臨時組建的拍攝團隊,而是像大型企業一樣,擁有一套完整的工業化管理流程,所有劇組的工作人員都井然有序地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嚴格遵循通告表按時完成拍攝。通過這套工業化管理流程,《封神三部曲》能夠精確的控制成本,用最高效的方式去完成拍攝工作。

此外不僅在拍攝上建立工業化體系,在演員的招募和培訓上,《封神三部曲》也進行了開創性嘗試。新文化商業(Ent-Biz)查找公開資料發現,導演烏爾善為了打造演員陣容,特地開設封神演藝訓練營,2017年2月就開始在全球華人範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的演員招募。在這個訓練營中,演員需接受24周專業課程的訓練,涉及表演、格鬥、馬術、鼓樂、傳統文化、塑身等各個方面,目的就是為了選拔出包括“質子旅”在內的核心演員團隊。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封神三部曲》X《時尚先生》海報

如今,再看封神訓練營中年輕演員,已經很符合烏爾善導演對男性演員的要求,傳達出陽剛堅毅的男性美。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北京文化的未來



“我們的競爭對手從來不是電影,而是更為龐大的泛娛樂領域。”這是宋歌對北京文化未來的定位。它的“野心”是整個泛娛樂領域。


北京文化要做的遠不止於內容,藉助成功操盤多個項目的經驗,早已在泛娛樂領域深入佈局。電影領域是拓寬題材,而泛娛樂領域則需要拓寬商業與服務能力,找到穩定、多元的變現模式。北京文化以電影為軸心逐漸拓展和延伸,不斷深入產業上下游各環節,完善公司戰略佈局。


手握三部賀歲影片,北京文化要讓爆款變常態

在前幾年探索過程中,出品頭部電影、匯聚優質創作者實際上不僅僅是讓北京文化在整個產業中穩紮穩打,對於自身的完整體系打造的意義顯然更大。在類型片崛起的整體趨勢下,制宣發一體化策略真正支撐起北京文化的迅速發展。

制宣發一體化策略之後,北京文化在《封神三部曲》這個IP上有了更多規劃,提早圍繞IP進行了更多泛娛樂領域的深入佈局。

行業都在觀望《封神三部曲》,也在觀望北京文化。因為一旦成功,將意味著中國電影將擁有可以匹敵漫威超英的完全屬於中國文化的超級英雄,也代表著北京文化這套工業化標準的可實施和可複製。

所以它要做的遠不是類型探索這麼簡單,全方位操盤諸多項目向泛娛樂領域大舉進發,北京文化找準了自己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