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拿破崙之後,三戰德國兩次投降:法國為何敗得如此之慘

前段時間寫了晚節不保的貝當元帥,今天再來聊聊法國的投降史。

就這一點,特朗普曾發推懟過法國。準確的說,針對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

原話是這樣的:

“馬克龍建議打造一支歐洲軍隊來保衛歐洲免受美中俄威脅。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是德國威脅了法國,法國當時經歷了什麼?在美國人到來之前,他們在巴黎都開始學習德語了。到底還要不要為北約充錢!”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特朗普卻專門揭法國人的傷疤,讓馬克龍情何以堪?

讓我們來扒一扒這段歷史的來龍去脈。

在扒之前插幾句,北美獨立戰爭英軍在約克敦向美法聯軍投降過,二戰中美軍在菲律賓巴丹半島向日軍投降過,就連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也曾在滑鐵盧戰役後向反法聯盟投降過,對於西方軍事傳統來說,戰場上的投降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關鍵是要看在什麼形勢下投降。

普法戰爭中,拿破崙三世志大才疏,除了繼承了英明神武的伯父的名字,其他都不沾邊,他還特別沒有自知之明,非要御駕親征上前線,結果被君臣一心的普魯士打的一敗塗地,拿破崙三世帶著十萬法軍在色當投降,普魯士威廉一世在凡爾賽鏡廳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法國的慘敗成了普魯士一統帝國的踏腳石。

拿破崙之後,三戰德國兩次投降:法國為何敗得如此之慘

普法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已有好幾個世紀,法國這次敗的最慘,不僅賠了50億法郎,還把阿爾薩斯、洛林割讓給德國。過去,特別是拿破崙戰爭時期都是法國把普魯士踩在腳下摩擦,以後就基本上是德國蹂躪法國了。普法戰爭成為德法優勢逆轉的分水嶺,從此法對德再也不具實力和心理優勢,到現在也沒翻過身來。

不過,普法戰爭後法國知恥而後勇,臥薪嚐膽一心復仇,到了一戰硬是在西線挺住了強大德軍。尤其是60歲的法軍老將貝當,在凡爾登堅韌不拔,死戰不退,被譽為“法蘭西的救星”。

最終,法軍會同英美等軍逼迫德國投降,報了普法戰爭一箭之仇。當然這次勝利也是慘勝,要不是拉上英美俄,法國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西北成一片廢墟,陣亡近140萬人,法國人深切感受到了戰爭的傷痛。

戰後,隨著勝利狂熱的褪去,法國開始盛行和平主義,從民間到高層,似乎被一戰的慘痛損失嚇破了膽,拉著英國一起默許希特勒的上臺和德國軍事實力的復甦,對德國兼併奧地利、吞併蘇臺德區聽之任之,只要不淹到自家,管他鄰居洪水滔天,最好能把這股禍水引到東方。

但德國人絲毫不給面子,希特勒發動閃電戰,繞開馬奇諾防線,從阿登山區奇襲法國,直衝英吉利海峽,一下子抄了英法軍的後路。法軍全線動搖,瀰漫著失敗情緒。當年傲視天下的高盧雄雞,這時突然變成懼戰厭戰的鵪鶉。

還是那位一戰的老英雄貝當元帥,臨危出任法國總理,但這次他不是來拯救法國的,而是要把法國送給希特勒。他堅信法國必敗,這仗不能再打了,下令停止抵抗。就這樣,法國只堅持了39天,就向德國屈膝投降。巴黎成為不設防城市,當德軍通過凱旋門時,法國人痛哭流涕。

拿破崙之後,三戰德國兩次投降:法國為何敗得如此之慘

為了羞辱法國,希特勒特意將當年一戰德國簽訂投降書的車廂拉到了貢比涅森林,他坐在當年戰勝國代表福煦元帥坐過的那把椅子上,命令法國代表簽字。

法國是在什麼情況下投降的?南方還有大半國土未被德軍染指,有百萬陸軍未發一彈,海外有遼闊的殖民地,強大的海軍基本完整,法國仍有一戰之力,就這樣早早舉起了白旗。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與此同時,那些在東亞苦苦支撐的中國人,獨自抗擊兇悍的日本陸海軍,富庶地區全部淪喪,曾經多年孤立無援,他們還將繼續抗擊,直到最後勝利。

法國也不是沒有血性男兒,戴高樂就是其中代表,他在海外舉起抵抗大旗,堅信法國不會亡,領導“自由法國”繼續與德國戰鬥。

這又要提到美國人和戴高樂的宿怨了。一開始美國不看好戴高樂,認為他號召力不強而且不太聽話,曾經想扶植法國上將吉羅取而代之。因丘吉爾出於平衡戰後歐洲的考慮大力支持戴高樂,美國才很不情願地接受了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但美法的這段樑子是結下了。

拿破崙之後,三戰德國兩次投降:法國為何敗得如此之慘

直到冷戰時期,戴高樂治下的法國也並不聽任美國擺佈,經常與蘇聯眉來眼去,與北約老大美國鬧點摩擦,直到今天。

話又說回來了,雖然嚴重傷害了法國人民感情,特朗普完全有怒懟的理由:當年要不是法國貝當政府投降,美國大兵也不至於遠涉重洋,到法國土地上為解放法國拼命。記住,美國人流的每一滴血,都是有代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