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她是解放軍第一代女詞作家,創作《老房東查鋪》等三千多首歌曲

提起著名詞作家王曉嶺,大家應該都是熟悉到不行了,由他創作的《當兵的人》、《陽光路上》、《當那一天來臨》等膾炙人口的歌曲被廣泛傳唱,經久不衰。然而,我們

今天的主角並不是王曉嶺,而是他的母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代歌詞女作家——劉薇。

她是解放軍第一代女詞作家,創作《老房東查鋪》等三千多首歌曲

著名詞作家劉薇

“青春花兒”參軍抗戰

劉薇原名劉綵鳳,1922年出生於北京。在北京女一中就讀時,著名詩人田間的夫人葛文還是她的學姐。1940年2月,劉薇接受中共地下黨的引導,投奔了當時活躍在保定一帶的“抗日聯大”。

而當時的“聯大”處於敵佔區,夜裡女同志站崗時,腰裡都掖著手榴彈,隨時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1942年參加八路軍後,劉薇跟著抗日隊伍鑽山溝、轉山頭,打游擊戰。邊行軍、邊戰鬥、邊演出。

其間,她在參演過的京劇《逼上梁山》中扮過扈三娘,能武打、做“臥魚”動作,也演過《兄妹開荒》等街頭劇。當時她業餘創作的唱詞《罵閻錫山》,被著名作曲家唐訶譜曲後還在解放區廣為流傳。後來,劉薇到冀晉軍區抗敵劇社任創作員,開始寫歌詞。

詞壇公認的“老大姐”

樸實善良的劉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代歌詞女作家,也是我國詞壇公認的“老大姐”,“歌為戰士寫,曲為戰士唱”是她的口頭禪。1955年,劉薇帶著身孕和唐訶一起到解放一江山島的前線深入生活,譜寫了《紅旗插上一江山島》等歌曲。1958年調入戰友文工團後,她創作的《戰士歌唱東方紅》曾轟動一時。

作為當時活躍的詞作家,劉薇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很多人,例如著名詞作家石祥就可以說是學著她和洪源慢慢成長起來的。劉薇和石祥兩人合作20多年,創作了《一壺水》、《打靶歌》、《祖國一片新面貌》等數百首的歌曲。“學詞三十年,生活是源泉,詩姐是劉薇,詞兄是洪源。”石祥說:“他倆的人品和作品,是我歌詩之路的典範。”

1971年,受周總理“到生活中去,親身體驗到的,再去寫”的指示,劉薇在唐訶的帶領下,和洪源、生茂、石祥等人一同到山西隨部隊拉練,《老房東查鋪》、《解放軍野營到山村》等歌曲便是她這一階段的作品。1984年,老當益壯的劉薇迎來了歌詞創作的第二個春天,相繼出版了劉薇歌詞專集《彩霞飛舞》和《劉薇作詞歌曲選》,成為名副其實的著作等身的詞壇名家。

1986年,為響應曉光提出的設立“中國青年歌詞創作獎”,劉薇毅然將自己多年來幾塊錢幾塊錢攢起來的兩萬元積蓄分兩次捐贈了出來。她曾不止一次說過:“我存的稿費並不多,但我用不著,不如拿出來支持歌詞事業。”

多年來,該獎先後獎掖了甲丁、陳哲、胡宏偉、蔣開儒、陳小奇、石順義、賀東久、車行、蘇柳等一大批詞作家,如今他們也早已是中國詞壇上的職業名家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們的名字和作品,與劉薇這個名字是分不開的。

王曉嶺心中的母親

在著名詞作家王曉嶺的心中,自己是聽著母親寫的歌長大的,當兵後寫歌詞,也是在母親的影響之下。他表示,雖然寫過《當兵的人》這樣廣泛流傳的軍歌,當論對軍人的深厚情感與洞察入微,自己遠遠比不上母親。

她是解放軍第一代女詞作家,創作《老房東查鋪》等三千多首歌曲

資料圖片:王曉嶺與父親王引龍、母親劉薇、弟弟王戈洪

劉薇曾說:“搞創作主要是做人,當普通的士兵,只有瞭解和理解了戰士才能為戰士寫好歌。”在丈夫、作曲家王引龍任戰友歌舞團團長近二十年間,劉薇從不干擾團裡的工作,堅守一個普通創作人員的本分。在兒子王曉嶺當戰友歌舞團團長後,她創作了歌詞也照樣按規定送審。

她是解放軍第一代女詞作家,創作《老房東查鋪》等三千多首歌曲

劉薇對人謙和,沒有架子。在年逾花甲之際,資歷極深的她卻仍和一名普通戰士一樣揹著揹包,下部隊體驗生活,和戰士們甘苦與共。王曉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86年和母親一起下部隊,60多歲的劉薇放著臥鋪車廂不坐,隻身跑到了步兵連隊的“悶罐”車裡,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行了六天六夜。

1998年,近八十高齡的劉薇聽說兒子要去內蒙古慰問演出,也想跟著去。但王曉嶺表示她已離休多年,軍隊接待恐怕不太方便。但話一出口,看著神色黯然,不再出聲的母親,王曉嶺實在不忍心,便開了一次“後門”。

結果,劉薇開心得像個孩子一樣,翻箱倒櫃地找自己的軍裝。只是找到之後才想起,部隊早已換裝,舊軍裝不能再穿。但王曉嶺記得很清楚,哪怕是不穿軍裝,自己的母親依舊滿懷著激情。在呼倫貝爾軍區,劉薇寫下了自己軍旅歌曲的封筆之作。

從藝半個多世紀,劉薇經歷過炮火硝煙、風風雨雨,其創作的三千餘首歌曲背後,更多的是人們不知道的苦累。她是官兵將士們心中德藝雙馨的“老大姐”,是後輩們終身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們不能忘記的詞壇名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