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寶雞市陳倉區:扶貧助殘“三人行”大愛無疆寫真情

寶雞市陳倉區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以身心發展障礙兒童少年為教育康復對象的培智學校。現有學生126名,其中48名為送教學生,均為重度殘疾和多重殘疾兒童。由於殘疾兒童醫療、康復等開支巨大,這些學生家庭不僅承受著精神的煎熬,而且不同程度因殘因病致貧,掙扎在貧困線上,90%以上為貧困戶。

2017年以來,陳倉區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立足實際,堅持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著力構建特色化的黨建文化品牌,積極拓展學校黨建文化建設新領域,將“兩學一做”和送教扶貧結合起來,自創動作,創新開展“黨員引領,扶貧助殘三人行”活動。

學校黨支部將11名黨員、22名教師組成10個送教扶貧小組,每組3人,由一名黨員擔任組長。“三人行”小組分成西部山區、周原慕儀、賈村、天王東關、陽平虢鎮、外縣區等6個不同的片區,下鄉鎮、進農戶,從全區殘疾兒童少年摸底調查、扶貧政策宣傳、走訪慰問、扶貧幫困、送教上門、康復指導、遠程教育等各個方面開展工作,黨員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先鋒模範作用,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千萬裡,我追尋著你”

陳倉區特教學校雖然學生數量不多,但組成複雜,126名學生來自陳倉區的14個鎮街和全市6個縣區,西部山區的鳳閣嶺鎮、拓石鎮、赤沙鎮、香泉鎮、坪頭鎮,往返行程近千里的麟遊縣酒居鄉、太白縣黃柏塬鎮,都有需要送教的學生,有些地方道路不通,進出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送教難度很大。但是,再遠的路程也難不住黨員幹部追尋殘疾兒童少年的決心,再險的山路也擋不住特教人扶貧送教的步伐。

校長唐小明是一名有著20年黨齡的老黨員,2017年2月調入特教學校任職,來校時他剛買的一輛新車行程不到兩千公里,可是不到一年,儀表盤上就顯示行程兩萬六千多公里。原來,唐校長不僅牽掛著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和教育康復,更是處處為每一位送教教師的安全著想,每次送教遇到山區或偏遠的地方,他都親自開著私家車前往,一年下來,他的足跡遍佈全區的十幾個鎮街和扶風、太白、麟遊等縣區,行程近兩萬公里,幾乎每個送教學生的家裡他都走了一遍。他所包抓的赤沙鎮泰安村學生杜安,家還住在搬遷前的山頂上,砂石路最窄的地方,僅能容一輛小車過去,每去一趟,唐校長的小車都會被路邊的雜草、樹枝劃出一道道劃痕,但是,一年裡,他先後十多次帶領黨根懷、樊紅濤、李向華等黨員幹部上門送教扶貧,最近的一次,差點被大雪堵在山上,下山路上,小車幾次倒溜,險象環生。在當地,他已經成為人人都認識的 “送教校長”。

就這樣,特教學校的黨員幹部硬是靠著一顆愛心和堅強的毅力,車行腿走,歷經千難萬險,行程萬里,做到了“三清”:全區學齡兒童底子清、殘障程度清、家庭情況清。2017年3月,全部完成了全區263名不能正常入學的三類殘疾兒童少年摸底排查工作,建起了資料完備的陳倉區特殊教育資源庫。

為了確保實現殘疾少年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三人行”小組馬不停蹄,從三月份開始,在對殘疾兒童少年全面評估的基礎上,按照評估結果落實“一人一案”教育策略。

在區教育體育局的統一安排下,全區所有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建立學籍,以殘疾類別、殘疾程度安置入學。將輕度智力障礙學生安置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依託陳倉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定期對隨班就讀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康復指導,讓隨班就讀學生得到適合的教育,發展其潛能;讓生活能基本自理,有學習能力的中、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進入特教學校接受特殊教育,通過生活適應性課程學習,培養其自理能力與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為獨立生存奠定基礎;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或多重障礙殘疾兒童少年開展送教上門服務,指導進入康復機構定期康復,或指導家庭康復訓練,保障了全區適齡殘障兒童少年全部接受適合的教育,全區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了96.7%。

 “你到我身邊,帶著微笑”

不管是初春乍暖還寒、仲夏蟬聲陣陣,還是深秋黃葉落遍、嚴冬寒風凜冽,不論是在西部山區的鳳閣嶺、拓石、赤沙、香泉,還是在寶雞市的太白、麟遊、扶風、岐山等縣區,到處都留下了陳倉特教人匆忙卻又堅實的腳步。

拓石鎮的馬家灣村七組,地處大山深處,通村公路只能走到山口,要去住在這裡的學生李平家,還需要徒步行走近10公里的山路,送教小組第一次來這個小山村,恰逢下雨,加上不熟悉路況,他們開的車卡在半道上,前不能進,後不能退,最終還是在好心村民的幫助下抬著車掉了頭。進山十公里的山路,時而過河,時而爬山,送教組長、黨支部書記王婷英的一雙新皮鞋就是在這樣的山路上徹底和她告別,下山路上,她成了“赤腳大仙”。等大家回到車上,個個都成了泥人。就是這樣的條件,王書記所在的“三人行”小組,朱省田、楊文政、邵書平等幾位老師,從沒有一人因為颳風下雨、山路崎嶇缺過一次送教。

 每次送教,“三人行”都做到了“三送”

送溫暖。學校印製宣傳冊,把黨和國家對殘疾人的幫扶政策、對殘疾人的關懷以及學校的溫暖帶到了殘疾人家庭,一份慰問品、一盒鮮牛奶、一盒餅乾、一些學習用品,雖說不能解決殘疾人家庭目前的困難,但每次老師的到來,都會給殘疾人家庭帶去安慰和溫暖。家長感激的熱淚、孩子期盼的眼神往往讓送教老師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香泉鎮麻池村謝園母親每次都在村口迎接送教老師,看著老師給孩子上課,她常常淚流滿面,喃喃自語:“我的孩子也上學了。”縣功鎮何家槽的韓強,由於腦癱後遺症,只能坐在輪椅上,成天基本上是一個表情,但每次見到送教老師,他會開心地 “咿咿呀呀”笑個不停,每次老師臨走,他都拉住老師的衣襟不肯放手。黨員焦麗娜、張睿、王麗君、焦永明老師從第一次來這裡送教就和這個家庭結下了不解之緣,除了送教日,他們常常利用節假日,帶上家人,帶上禮品,來這個親戚家“竄門”,幫孩子洗衣服,陪他唱歌、遊戲,使這個原本落寞的家庭充滿了歡樂。

送理念。“三人行”小組不僅要做好送教學生的學習康復指導,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帶給殘疾人家庭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通過宣傳國家扶貧政策、講勵志故事,幫助這些家庭樹立生活的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每月送教一次,每次送教他們都會做到“三有”,即有計劃、有內容、有作業。黨員朱忠浩老師已經58歲了,但是每次去地處大山深處的天王鎮十八盤村的潘亮(化名)家裡送教,他都會精心準備幾天,不僅要帶上詳細的教案,還會帶上需要的教具和學具。大部分學生通過送教後生活習慣明顯改善,學習也會有明顯的進步,坪頭鎮西莊村的重度智障學生史路(化名)、麟遊縣的李強(化名)變化最大,他們不僅開始和人交流,學著寫字、計算,而且能跟著家人下地幹活,做家務。很多家庭也在送教老師的引導下,重拾信心,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送物資。通過送教,“三人行”小組也瞭解到許多殘疾人家庭缺少一些生活用品的現狀,黨支部立即發出倡議,號召全體教師捐贈被褥、衣物、生活用品等,用實際行動開展扶貧工作。許多教師提了幾大包衣物,黨員張海霞、姜玉霞、徐金麗老師把自己剛買回來沒穿幾次的新衣服也捐了出來。西堡村村民孟麗聽到這個消息,立即託人把她原來經營鞋店剩餘的五十多雙鞋子拿到學校。

大愛無疆,善行天下!“扶貧送教三人行”活動的開展,在陳倉區乃至寶雞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陳倉特教人以無私的愛心、博大的胸懷、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殘疾人家庭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為教育扶貧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寶雞市教育局)

(注:文中所有學生姓名均為化名)

來源:《陝西教育》綜合版2019年第11期,原標題:《扶貧助殘“三人行” 大愛無疆寫真情——寶雞市陳倉區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