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今天和醫學博士一起,他談到從養生角度看,儘量不要喝粥(稀飯),你怎麼看這種觀點?

快樂的韓一鳴


大家好,我是醫療工作者張,是一名執業醫師,可以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識,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

今天和醫學博士一起,他談到養生角度看,儘量不要喝粥(稀飯),他的意思是喝粥有害處,喝粥對人體不好,儘量別喝粥,博士博士可能研究到了某個地步他發現了喝粥的瑕疵才會說這麼一句話。但在我看來,我覺得喝粥是很好的。早上起床吃啥?純吃油貨或者饅頭、包子,真的噎得慌吃不下去,一碗稀飯伴著一些小食才是最舒服的,特別是冬天乾燥寒冷,一碗熱粥舒服的不行。還有喝醉酒的第二天,胃真的難受,就想搞點粥潤潤胃。

我們來說說喝粥有什麼好處呢?



  1. 容易消化 白米熬煮溫度超過60攝氏度就會產生糊化作用,熬煮軟熟的稀飯入口即化,下肚後非常容易消化,很適合腸胃不適的人食用。
  2. 增強食慾,補充體力 生病時食慾不振,清粥搭配一些色澤鮮豔又開胃的事物,例如梅乾、甜姜、小菜等,既能促進食慾,又為虛弱的病人補充體力。
  3. 防止便秘 現代人飲食精緻又缺乏運動,多有便秘症狀。稀飯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粥,除能果腹止飢之外,還能為身體補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
  4. 防止喉嚨乾澀,對於喉嚨不適、發言疼痛的人,溫熱的粥汁能滋潤喉嚨,有效緩解不適感。
  5. 調養腸胃 腸胃功能較弱或潰瘍患者,平日應少食多餐、細嚼慢嚥,很適合喝稀飯調養腸胃。
  6. 延年益壽 喝粥可以延年益壽,五穀雜糧熬煮成粥,含有更豐富的營養素與膳食纖維,對於年長、牙齒鬆動的人或病人,多喝粥可防小病,更.是保健養生的最佳良方。

有的人又要說了,啊喝粥這麼多好處,那我要天天喝,一天三餐都喝粥,這肯定也是不對的,那我們喝粥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1. 三餐不能總喝粥 這個錯誤老人常犯。適當喝粥確實有益,但不可頓頓喝。 粥屬於流食,在營養上與同體積的米飯比要差。且粥“不頂飽”,吃時覺得飽了,但很快又餓了。 長此以往,老年人會因能量和營養攝入不足而營養不良。 所以喝粥也要注意均衡營養。將粥煮得稠一些 ,配個肉菜,或在兩餐之間吃些點心等,都能補充能量。
  2. 冰粥並不可取 冰粥是夏天的熱賣食品,但它不適合體質寒涼、虛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 冰粥喝多了不僅會使人體的汗毛孔閉塞,導致代謝廢物不易排洩,還有可能影響腸胃功能。
  3. 糖尿病人喝粥要適量 “糖尿病患者一般更容易餓,而且粥具有消化快的特點。 所以很容易讓人吃了很快又想吃;粥本身在短期內還容易被身體所吸收,導致血糖迅速升高,或者波動過大。” 建議 糖尿病患者要適量喝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總結:不知道大家多喝粥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醫療工作者張


首先需要說一下的是,這個說法並不是全無道理,但是,很明顯缺乏足夠的前提條件。這種沒有任何條件限制的結論就是耍流氓!

事實上,喝粥本身並不算問題,問題是如果長期把粥當成主食,就存在問題了。想必大家都知道,一般喝粥的時候,都會跟一些乾糧一起吃,比如包子,油條,饅頭之類的,再配合一些小菜,或者炒菜之類的。這樣才算是完整的一餐。這種情況下,喝粥完全沒有問題。

如果長期把粥當主食,確實反而對於胃腸道沒有好處。首先就是由於粥對於胃部的刺激很小,實際上,對於胃黏膜有保護作用。但是,時間長了的話,很容易導致胃部的蠕動不夠,就會造成腹脹打嗝之類的胃動力不足的情況,這個實際上跟口腔的咀嚼和初步消化關係不大。口腔的消化功能,針對的反而是那種大塊的食物的,對於粥這類食物沒有太大價值。能消化的澱粉,佔比很小的。

最後就是有糖尿病這類人,實際上建議少喝粥,尤其是大米粥,因為這種情況反而導致澱粉更容易消化,造成血糖升高。

你說的醫學博士,不加任何前提,強行推銷這種理論,還是缺乏一定的常識的,道聽途說而已。


醫家故事


醫學專家說骨頭湯裡的鈣人體吸收微乎其微,所以對補鈣沒有意義,然而,我姐姐家剛出生十多天的小狗狗🐶,一直站不起來,姐姐熬了一晚上的骨頭湯給小狗喝下去,第二天就站起來了。

所以,相信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至於磚家,先等等吧,等這批磚家去了,我再信不遲。[呲牙][呲牙][呲牙]


初中生幫主


我一個堂兄弟腸胃炎,整個腸子都壞掉了,醫生讓他回家,沒必要浪費錢。回家後天天喝粥,其它硬一點的吃不了,兩年後人家好了。


知足常樂9574


對我來講,早餐不喝粥是個很好的理論。我以前消化不好,經醫生指點,近年早餐豆漿牛奶甚至黑咖啡配鐵棍麵包或饅頭包子餅子或蒸餃粽子粢飯糰米飯,總之以前喝粥時不敢吃的都吃了,消化正常,尤其將早餐當正餐,合理搭配,感覺更好。

傳統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喝粥的習慣也許緣於食物短缺,也許是長輩們下意識的放大了粥的功效。西方也有粥,燕麥里加牛奶,給需要的人。所以硬性比較毫無意義。如果你真的離不開粥,也可以少喝一點點,粥里加點蔬菜肉類等需要咀嚼的東西,然後吃點乾貨,讓固體食物能加入進來。

吸收別家的長處,科學理性的傳承傳統,也許需要幾代人的責任。


茶不綠


首先我對題目本身的真實性保持懷疑,如果有博士說喝粥不利於養生,估計會被很多人呵呵。我們兩廣地區的老百姓就特別喜歡喝粥,無論是早餐、午餐幾乎都會喝上一兩碗粥,而且粥可以有很多種花樣,最簡單的就是白粥了,除了白粥還有八寶粥、薏米粥、芥菜粥、黑米粥、瘦肉粥、豬雜粥等等等等,各式各樣,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還很容易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吳醫生覺得,如果要養生,就更應該要多喝粥,減輕一下胃腸負擔,而且適當食用八寶粥等粗糧也有助於清潔腸胃,對身體大有裨益。

但是,有一類人群吳醫生就建議最好少喝粥,特別是白粥或者是八寶粥等放糖熬的粥,這類人就是糖尿病人群。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治療方案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控制飲食。粥很容易消化,不利於糖尿病患者保持飽腹感,而且喝粥會導致餐後血糖升高,不利於保持血糖平穩。另外,由於喝粥很容易消化,如果進餐時間間隔太長,還很容易導致低血糖的發生。總而言之,喝粥可能會使血糖大起大落,對身體損害很大。所以說,糖尿病人群還是少喝粥為好。

總結一下:

吳醫生覺得,普通人喝粥對身體大有裨益,但糖尿病人群就不是很適合,容易導致血糖大起大落,不利於身體健康。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關注我,您就擁有了一個家庭醫生。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大米熬成粥 基本全變成糊精了 吃下去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迅速代謝成葡萄糖 供給身體能量 弊端就是造成身體血糖猛然升高 血糖範圍值(低點值-高點值拉大)有損血管壁

如果是米飯的話 人吃進去 會先分解成糊精 再代謝成葡萄糖 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由於逐步代謝成葡萄糖 身體分泌的胰島素來得及分解)不會像粥那樣一進入身體就全成葡萄糖,胰腺分泌的胰島素來不及工作。

大致這個意思。


80後310107


不知道這位醫學博士是不是臨床醫學博士?還是純實驗室博士?我是三甲醫院臨床醫生,醫學博士。這個理論的原本是糖尿病人不適合喝粥,因為升血糖升的太快,血糖太高了可能會引起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是有生命危險的。正常人是可以喝粥的,完全沒問題。請不要再散佈這種謠言了。還得我們出面解釋。


海邊的明禮


我來解釋一下吧!我們上課的老師(傳染病博士)說了他們老師曾經跟他們說的,為什麼不建議喝粥?因為粥是流體,人喝進去根本不會進行咀嚼,然後消化全部由胃完成,加重了胃的負擔;然後他們老師建議吃法國棍(一種條狀麵包,偏硬),理由是這種東西偏硬,患者吃他們的時候必須要在口腔進行咀嚼,完成了消化的一部分,然後再由胃完成剩下的,這樣就減輕了胃的消化負擔!更利於養胃!所以凡事要換一個思路想!


你個臭妹妹


我是喝粥長大的,現在還是天天喝粥,全家沒有糖尿病。1980年之前家家喝粥,人人喝粥,兒乎沒聽說過糖尿病,現在喝粥的少了,糖尿病卻快成了人人標配,同時西醫西藥,尤其是抗生素也是人人標配。

我家與糖尿病家庭的區別是禁止使用西藥,尤其是禁止使用抗生素,只用中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