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八旬父親病重一心尋死,兒子助其自焚被捕,這是孝還是不孝?

最近,福建一男子協助八旬父親自殺的消息,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涉事的陳貴平今年48歲,和81歲的父親陳水興相依為命,他們在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南華寺住廟修行了十餘載。因長期吃素,陳水興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營養不良和冠心病,還出現了排便排尿困難、無法自主行動的情況,他多次向陳貴平提出想自殺,還曾大喊"不如喝農藥死了算了",揚言要撞死在寺廟。

八旬父親病重一心尋死,兒子助其自焚被捕,這是孝還是不孝?

陳貴平迫於無奈,向陳水興提議自焚結束生命,並幫陳水興準備好被子、汽油、打火機等物,陳貴平離開後,陳水興在寺內自行點著了火。事後,陳貴平表示"太慚愧"、"我這一生最難度的就是我的父親",併為父親超度了三天三夜。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說的就是老人病重的時間越久,子女再孝順都無法時刻在身邊照顧,一是還要上班賺錢,二是照顧老人需要事無鉅細,久了容易心力交瘁。但是陳貴平對父親卻一直非常孝順,父親脾氣暴躁,曾因做飯晚,就將滾燙的飯倒在陳貴平頭上,即便如此,陳貴平還是一如既往,將牛奶都留給父親喝,自己卻連掉在地上的一粒米都不願意浪費,撿起來吃掉。

八旬父親病重一心尋死,兒子助其自焚被捕,這是孝還是不孝?

雖然並非主觀故意,陳貴平卻在客觀上幫助父親走向了死亡,不僅沒有勸阻父親自殺,還提議了死亡方法,並提供了所需工具。這樣做,代價也是慘重的。作為兒女,都希望陪伴自己的父母走完最後一程,陳貴平卻因為愧疚,讓父親在自己走後再點火,之後也遲遲不敢去面對父親的屍骨,直到附近村民發現報警,才將此事曝光。

如果不是活不下去,誰會選擇死;如果有能力照顧,又有哪家的兒女願意親手將父親送上黃泉路?而在父母的眼裡,有時不只是因為不堪忍受病痛,更是不願看著子女被自己的病折磨得不成人樣。

八旬父親病重一心尋死,兒子助其自焚被捕,這是孝還是不孝?

東野圭吾的《祈禱落幕時》中,有這麼一句話:"聽我的話,幸福地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長和成功是我這一生的全部意義,而你越成長越成功,就越是對我命運的詛咒。",正是出於此意,為了女兒博美能夠繼續幸福的人生,父親宗雄不惜殺人、隱姓埋名,最後心甘情願死於女兒之手。也許有子女會不愛父母,但是父母作出的所有決定,無一不是為了孩子。

八旬父親病重一心尋死,兒子助其自焚被捕,這是孝還是不孝?

去年6月,臺灣著名主持人傅達仁因飽受胰腺癌的折磨,專程飛往瑞士,執行了安樂死。在曝光的現場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始至終他都緊握著兒子的手,這握著的手不是因為懼怕死亡想要安慰,而是飽含了對兒子和家人的無限眷戀及牽掛。像他這樣因為飽受病痛折磨、不想連累家人,而選擇自殺或想要自殺的老人,還有很多。有時候,不是因為看不起病,而是"年紀也到了"、"早晚要死,何必糾結這一兩天"。放棄生命很簡單,問題是,如何有尊嚴並且無痛苦地離去?

八旬父親病重一心尋死,兒子助其自焚被捕,這是孝還是不孝?

而對於陳貴平來說,協助八旬父親自殺,背後反映的,其實是眾多中國普通甚至貧困家庭老人的普遍問題:有病無錢醫,養老又無處可去。陳貴平吃齋唸佛,倒是還可以自處,但他的全部收入就只有化緣和別人的捐助,要帶著父親生活,可謂是難上加難。如果有條件,誰不會選擇讓老人安安穩穩地養老,帶著父親過苦日子,日子過不好,還讓父親過出了一身病,這是孝,還是不孝呢?

人老了,身上難免有點病啊災的,有的病能治好,有的病卻無藥可醫,在飽受病痛折磨之時,很多老人都會冒出結束生命的想法。在這個時候,親人和社會的關懷和陪伴非常重要,如果能讓老人感受到生的希望,死的願望就不再會那麼強烈。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能關注到老人的這一需求,中國的養老機構,不論是官方的還是民辦的,也很少能做到這一點,更不要奢求會有什麼臨終關懷了。在中國老年人口日益增加的當下,這一問題,也將會日漸嚴峻。

八旬父親病重一心尋死,兒子助其自焚被捕,這是孝還是不孝?

家中老人病重想尋死,子女不幫,老人罵你不孝,可幫了,子女心中更覺不孝。幫還是不幫,這是一個遊走在情感和法律之間的兩難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那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