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司馬遷|拒絕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終成就史家絕唱


司馬遷|拒絕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終成就史家絕唱

七十年代香港著名的暴力美學導演曾經拍了一部名為《殘缺》的電影,看過的人相信一定為印象深刻。張導少年得志,懂得經營和政治,後來又在文藝上頗有建樹,開了暴力美學影視表現手法的先河。這部《殘缺》算是他的經典之一。

人生在世不能十全十美,至少身體齊齊整整,可惜有時候命運往往給普通人及其不幸的打擊。我一向不喜歡稱呼有身體缺陷的人是殘廢人,因為我相信很多身殘志堅的朋友,已經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不歧視,也不可憐,因為他們需要的是這個社會不要戴有色眼鏡去看他們。

司馬遷|拒絕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終成就史家絕唱

說到這裡今天我想給大家聊一個人,一個應該是整個中國都比較熟悉的人,他同他的功績一起流芳千古,至今被人稱頌。然而他也是一個身體有殘缺的人。

在兩千多年前,在陝西省龍門山上,有個孩子,他一邊放羊,一邊專心致志地讀著用竹簡、繒帛寫的書;又虛心地向牧人和老農請教,聽來大量民間流傳的故事。這個孩子有個志向:長大了要像他父親一樣,當一個太史令(就是史官),為天下的人寫出真實的史書。

這個孩子是誰呢?他就是司馬遷,後來他成了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歷史學家、文學家。他寫的《史記》,聞名世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司馬遷的一生。

司馬遷|拒絕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終成就史家絕唱

司馬遷在二十多歲時,為了準備繼承父親司馬談的事業,他身揹包裹、腳穿草鞋,一個人遠離故鄉,從京師長安出發,走遍黃河上下、大江南北,漫遊名山大川,接觸大漢天下的土地和人民,實地觀察古代和當代的歷史,在汨羅江畔,他含淚聽漁夫講述楚國大詩人屈原投江自沉的故事;在綠竹萬竿的九嶷山上,他考察了上古時代帝舜的傳說;他登上著名的會稽門山,去察看大禹治水的地方。

太湖之濱、曲阜孔廟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當他經過古代戰場彭城的時候,身體勞累,生活窮困,但他仍然堅持到開封等地訪問,完成了漫遊計劃。他幾乎走遍了當時西漢的全部疆土。優美的祖國風光,生動的民間傳說,在他頭腦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形成一幅幅壯觀的歷史畫卷,為他後來寫作《史記》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司馬遷|拒絕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終成就史家絕唱

不知道哪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生的經歷都是你的財富。我們從這裡大約可以看到,青年時期的司馬遷受到父親的影響,就對過去的事情非常感興趣,不僅僅喜歡聽大人講,書裡看,還願意親自去實地考察,不管是記錄在冊的文字,還是民間野史流傳的故事,他都沒有對它們抱有偏見。

雖然西漢離上古那些傳說已經很遙遠了,但是畢竟比起今天來更加接近,那些曾經的遺蹟在太史公的年代,還沒有被破壞,至少殘留的氣息,讓他更加接近歷史的真相。

司馬遷三十五歲那年,他父親病危時,拉著他的手,流著眼淚囑咐:“我死了以後,你應當繼續寫我沒有完成的書,把史書寫出來!”司馬遷忍著悲痛,向父親保證:“我一定接著寫下去!”

司馬遷|拒絕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終成就史家絕唱

司馬遷三十七歲就做了太史令,人們稱他為“太史公”。他把自己未來的著作定名為《太史公書》,也就是現在的《史記》。他用最大的熱忱來對待工作,幾乎斷絕了和親友的交往,忘掉了個人和家庭。一心撲在寫作上。在國家藏書處,人們經常看到這位長鬚垂胸的中年史官,埋頭在小山樣高的雜亂竹簡中,廢寢忘食地閱讀、整理史料。

陳凱歌在《霸王別姬》裡告訴我們:“不瘋魔,不成活。”從這一點上,凡是成就大事的人,都有這種特色,司馬遷也不例外,只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他雖然記錄歷史,卻不懂政治,或者因為實事求是的精神,讓他不屑虛與委蛇,更不能圓滑世故,假如他是這樣一個懂得心機與算計的人,今天的《史記》必定錯漏百出,無法體現真實的價值。

司馬遷|拒絕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終成就史家絕唱

當時,有個管刑法的大官杜周對百姓很殘暴,杜周怕司馬遷把他乾的壞事寫進史書,就帶了很多禮物來見司馬遷。司馬遷拒收了他的禮物,對他十分冷淡。杜周懷恨在心,從此專找司馬遷的岔子。有人勸司馬遷小心些,司馬遷卻說:“既然當史官,就該主持正義,敢說真話!”

不久,有個名叫李陵的將領打了敗仗,投降了匈奴。司馬遷知道這事跟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不出兵支援有關,他說了幾句公道話,實事求是地談了李陵的一貫表現。

杜周就在漢武帝面前汙司馬遷抬高李陵,打擊李廣利,還指責司馬遷在竹簡中辱罵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儘管司馬遷一再駁斥,仍被判了死刑送進了監獄。

司馬遷|拒絕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終成就史家絕唱

按西漢的法律,被判死刑的人,如果能拿出一大筆錢,或者受一種慘無人道的“腐刑”(就是被閹割生殖器),也可以免於一死。但是,司馬遷官小家貧,拿不出那麼多錢。他也不是二個怕死鬼,只是想到這樣默默死去,人家還以為他真有“罪”呢,這樣的死不是“重於泰山”,而是“輕於鴻毛”,要是不死,就要受腐刑,這是莫大的侮辱,會受到別人的鄙視和恥笑。究竟怎麼辦呢?

司馬遷想到父親的囑託;想到《史記》還沒有寫完想到古往今來堅持理想,蒙受侮辱的無數仁人志士,他終於決心去忍受“腐刑”。

司馬遷出獄以後,把晚年的全部精力傾注在寫書之中,這位頭髮過早花白的“太史公”,日以繼夜地在他的長安書房中伏案寫作,他書案前堆積起來的一捆捆竹簡和書帛,就是他理想、血汗的結晶。

司馬遷|拒絕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終成就史家絕唱

經過二十多年辛勤勞動,他終於寫出了一部史料真實、文筆生動、語言豐富、刻劃人物無不栩栩如生的《史記》。

誰能料到,杜週一夥又在漢武帝面前搬弄是非,說司馬遷在《史記》中,不但沒有改掉汙衊漢景帝的話,反而增加了不少反對朝延的傳記。漢武帝很生氣,要燒掉司馬遷寫的書。

司馬遷正大光明地說:“我寫歷史書,決不說假話,我寫的都是真實的情況,憑什麼燒掉?”但是,漢武帝聽信了杜週一夥的鬼話,還是把《史記》燒燬了!

司馬遷難過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他再次下了決心,從頭寫起!又經過好幾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又一次寫成了《史記》,交給他的外甥楊惲小心保存。

司馬遷|拒絕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終成就史家絕唱

後來,漢武帝發覺自己錯了,恢復了司馬遷的官職把陷害過司馬遷的壞人懲辦了。從此《史記》流傳全國,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

司馬遷用畢生精力寫出的這部《史記》,共有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它記的事,從黃帝到漢武帝,記載了中華民族三千年的歷史,《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系統整理我國曆史的光輝名著,現在已經成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有的寶貴文化遺產。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他拒絕了情商和圓滑,哪怕身體殘缺,也要在殘缺中的涅槃,和他的著作一起名垂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