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少見銀元:它們一直是收藏家夢寐不忘的至寶

銀元,俗稱“大洋”“

洋錢“或”花邊錢“等,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大約明萬曆年間方流入中國。

民國時期,“大頭”居多。人們印象中的銀元,一般先想到“袁大頭”和“孫小頭”。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的流通貨幣,因錢幣正面是袁世凱的頭像而得名,面額分別為壹圓、五角、貳角和一角。始於1914年,其後各地軍閥都有鑄造;其中最珍貴的品種為1914年鑄造樣幣和1916年鑄造流通幣

少見銀元:它們一直是收藏家夢寐不忘的至寶


“孫小頭”指民國開國紀念幣,因錢幣正面是孫中山半身像而得名,發行於1912至1927年,錢幣面額為一元。孫小頭未見有流通角幣發行,只在1917年曾經鑄造過一角樣幣。

少見銀元:它們一直是收藏家夢寐不忘的至寶

在近代發行的銀元中,除了這兩種常見的銀元,還有其他品種。其中有四枚是銀元收藏中的珍稀極品,市面上難得一見,被人們譽為銀元中的“四大天王”


同治五年香港上海壹兩銀元

清朝同治五年,上海工部局委託英資香港造幣廠開鑄銀元,誰知“上海壹兩”(分龍圖外有芒紋和無芒紋兩種)銀元的圖案出現了英國皇徽和國徽,而且讀序為先右後左,從上而下,與中國錢幣的讀序相反,連主圖的蟠龍也變了獅頭,甚至以英國最高勳章圍繞。

少見銀元:它們一直是收藏家夢寐不忘的至寶

同年十月,這種由中國打造的外貌呈地道英國風格的銀元,最終未被市民接受,不久便銷聲匿跡。早期此幣民間交易價在15萬元以上,足見其珍罕程度。香港迴歸後,“上海壹兩”銀元拍至66.7萬港元,居中國銀元高價第二位。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本省銀元

該幣直徑3.9釐米,重27克左右。俗稱''湖北省造本省銀元'',即''銀元四大天王之一'',或''銀元十珍之一'',數量極其罕見。

其正面中間為“光緒元寶”,上書“湖北省造”,下有“庫平七錢二分”字樣,面文筆畫渾厚,背面為蟠龍圖案,四周環繞“湖北省造·庫平七錢二分”英文字樣,左右為“本省”字樣。

少見銀元:它們一直是收藏家夢寐不忘的至寶

因“本省”兩字有畫蛇添足之嫌,在市場上流通不久便廢止停鑄,故存世罕見,深受泉界重視。1988年,以62萬元天價成交,創造當時國內銀元拍賣價的最高紀錄。


1929年鑄造孫中山頭像壹圓銀元

該銀元是天津造幣廠於1929年鑄造的。此幣直徑3.9釐米,國民政府時期鑄造銀元量重27克左右,正面為孫中山著西服肖像,背面為雙旗、地球圖案,故稱“孫中山地球”版銀元。


少見銀元:它們一直是收藏家夢寐不忘的至寶

該幣未曾發行,是中國現代機制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之一。1997年3月,在上海首屆近代銀幣拍賣會上拍至55萬元高價。


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壹兩銀元

該幣是中國近代貨幣史上著名的''兩元之爭''期間的產物。因為存世量極為稀少,在民國時便被譽為''傳說中的錢幣'',位居十大機制幣之首。

於光緒二十九年奉天省(今遼寧)造幣廠鑄造,直徑4.05毫米。正面上方為“奉天省造”,中間為“光緒元寶”,背面為蟠龍圖案,四周環繞英文“奉天省·庫平一兩”。

少見銀元:它們一直是收藏家夢寐不忘的至寶


值得一提的是,該幣試鑄後並未發行,十分稀罕。據悉在199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超級展覽館世界錢幣拍賣會上,起拍價就是3.5萬美元,最終以187萬美元被臺灣錢幣收藏家張秀清收入囊中;現陳列在臺灣鴻禧美術館。

互聯網時代,銀元在收藏市場中日趨火熱。在收藏銀元的過程中,除了瞭解銀元版本還要看銀元的品相。同樣種類的銀元,品相越好,相對而言收藏價值也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