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當癌症患者生命如同一團亂麻,裹挾在各種漩渦裡,越掙扎越沉沒。誰能幫助他們走出其中?

因為癌症,所以無奈?

關於癌症,有人將此定義為一件沉重的鉛衣,披到誰的身上,他的人生就會驟然出現一個休止符;也有人將此等同於一次次與死神的交手,為了活下去,在每一個危險關口都得奮力掙扎;還有人將此描述成對生命的絕望吶喊,當災難來臨,他們不得不像螻蟻一般放下姿態拼命喊叫以尋求生的方向。

這樣的畫面,對於多數健康人而言,實在難以體會。然而,誰又能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呢?

《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我國癌症的發病率、死亡率均列全球首位,全球每新增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人便佔21個。其中,發病率最高的前四位分別是肺癌、乳腺癌、胃癌、宮頸癌。而隨著我國癌症患者人數逐年增長,每年相關醫療費用超過2200億元。這也導致無數家庭在治療癌症的道路上一夜間由小康走向貧窮。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2018年不同地區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 數據來源:IARC《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製圖:歐洲時報

來自安徽安慶的楊麗對此就深有體會。2016年,她被確診為宮頸癌,這給原本就貧困的家庭蒙上了一層陰霾。

“能借的人都借遍了,有一次實在借無可借,還是隔壁病房的病友動了惻隱之心,前後給了我們1萬3。”為了治病,楊麗每個月的治療費讓原本就貧窮的家庭變得入不敷出。如今,楊麗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她不知道,這樣的無底洞是否有盡頭。有無數次,她都想放棄治療。

但哪怕有錢,也會有其他的無奈之處。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陳美常年一人在家,兒子兒媳均在外地打工,為了照顧家裡,陳美需要常年幹農活。誰知,漸漸地身體經常出現不適,陰道還時常出血,有一次,幹活時不慎暈倒,被送去省級醫院後,醫生確診出宮頸癌。

“我自己知道這個病很嚴重,之前婆婆因為忙著幹農活沒有去醫院檢查,我們也很後悔,一拖再拖才變成現在這樣。”談到宮頸癌,陳美的兒媳也很無奈,查出後已是中晚期,家裡沒有太多的錢,這一兩年陳美只能依靠吃藥打針的保守治療方式維持生命。

家住習水縣大坡鄉小羅村水竹組48歲的張小蓮也出現了與楊麗和陳美同樣的狀況。2016年初開始,張小蓮開始覺察出身體的異常,陰道出血持續了有半年之久。期間曾經到鄉衛生院和習水縣人民醫院檢查,並沒有發現明顯的異常情況,開了一些藥回來吃,然而張小蓮的病情仍舊沒有好轉。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宮頸科主任吳丹博士告訴39深呼吸,宮頸癌是我國女性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特點是存活率低,死亡速度比較快,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數據統計也顯示,我國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10萬例,死亡3萬例,居15至44歲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二位,死亡率第三位。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宮頸癌的演變過程。/ quanjing

在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每個月篩查出來的宮頸癌前病變約有150例,最多的時候約180例,每個月確診的宮頸癌中晚期的患者約15例。而這一數據,在十年前並沒有這麼高。

十年前,醫院最年輕的宮頸癌患者年齡為51歲,此後變成45歲,再後來變成37歲,每年都有突破,一直到2016年,最年輕的宮頸癌患者是22歲。2018年,最年輕的癌患者僅15歲,且已經有兩例。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2003年,梅豔芳因宮頸癌併發肺功能衰竭去世,年僅40歲。/ 視頻截圖

面對這一現象,吳丹很著急。“有很多人不知道宮頸癌是通過性傳染的,其實,宮頸癌並不可怕,它有一個癌前病變階段,我們有很長的時間和機會發現這個疾病,重要的是能有提前篩查的意識。”吳丹表示。

癌症篩查,遲到的好消息

諾貝爾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在其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提到:問題並不在於人們為健康花了多少錢,而是他們的錢究竟花到哪兒去了。他們常常把錢花在昂貴的治療上,而不是廉價的預防上。

如此,為了降低治療費用,不少國家已經開始漸漸正視篩查,希望以此幫助人們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並且也有不少人開始加入其中,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舉辦各種篩查項目,以幫助更多人實現癌症早期篩查。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英國國民保健服務為50歲以上的婦女提供乳腺癌篩查,還專門製作了中文版。/ NHS

愛茉莉太平洋兩癌篩查項目已經連續開展四年,作為該項目組的一員,每年夏天是組長張穎最忙碌的時候。在這一季節,她的任務就是和各個縣的村醫一起動員村裡的適齡婦女接受兩癌篩查。

張穎介紹,迄今為止,兩癌篩查項目的足跡已經遍及5省22縣,累積為7萬餘名貧困地區女性提供了免費的兩癌篩查。但張穎發現,篩查地區間差異較大,受到區域、方言、經濟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要想讓所有女性接受篩查著實有些困難。

吳丹博士也表示,女性特別是45歲以上的女性需要提高宮頸癌預防的意識,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就可以預防並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最大程度地避免宮頸癌的發生。“當HPV16/18型為陽性時,應立即轉診陰道鏡。當高危型HPV檢測結果為陰性時,5-10年內罹患宮頸癌的機會幾乎為零。”吳丹教授指出。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不同年齡群的宮頸癌篩查方法。/ 北京協和醫院

說起來容易,但在基層實現篩查仍有許多現實問題需要解決。首先需要攻克的就是醫師診療水準。

以宮頸癌篩查為例,由於婦科檢查是宮頸癌篩查的第一步,由醫生取樣,然後進行宮頸液細胞學檢查,如果有異常則需要進行HPV檢查及陰道鏡檢查。所以,採樣和檢驗是篩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著最終結果的準確性。

“宮頸刮片都需要由檢驗科醫生在顯微鏡下用肉眼一張張閱片來判斷,經驗的累積能有效提高檢查的準確度和速度。”張穎介紹,2018年,兩癌篩查在關嶺有兩千多例,2019年預計會增加到四千例,這些數字將直接轉化成醫生的經驗和能力。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光學顯微鏡下的宮頸癌細胞。/ quanjing

然而,在2017年,兩癌篩查項目首次來到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當地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檢驗科醫生的專業技能尚且達不到城市水準,為此,他們需要提前半年為項目的開展參與相關培訓。

而為了更好地幫助患者實現準確診斷,在進行培訓時,貴州省安順市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吳學磊稱:“在取標本的時候,我們會把培訓醫生帶在身邊,然後就取給他看,怎麼取,幾例以後再讓他做,做的時候我們會看他做。”

在有了醫生之後,接下來,就是需要設備。先進的設備可以提升其智能影像診斷水平及智能癌症早篩能力,並促進多級醫療機構分工協作。

因此,為了提升篩查精準度,許多省級醫院會將貴重的便攜式彩超機帶入各鄉鎮衛生院。

當種種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實施中,這也給看似一片迷茫的基層癌症患者,帶來了好消息,送去了生的希望。

“守護”,並非想象中那麼容易

然而,一切並非想象中那麼美好。

哪怕在醫生、設備都不缺的情況下,在每一個篩查案例背後,也透露出了一個個亟需解決的辛酸歷程。

在張穎看來,有了醫生和設備遠遠不夠。“篩查最難的其實是觀念,基層老百姓其實不太喜歡早篩,他們認為,我沒病沒災的,你卻告訴我要做癌症篩查,太晦氣,而且在窮困地區,即便是篩查出癌症,家中也沒錢可以做後續治療,如此他們寧可發現得晚一點。”

張穎記得,今年,兩癌篩查項目組在貴州省黔西縣鐘山鎮貓山村時,村醫小林就一直為了婦女的兩癌篩查工作四處奔波。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早在2009年,衛生部和全國婦聯就下發了《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管理方案》。/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

“嘟嘟嘟……您好,您呼叫的用戶正在通話中,請稍後再撥……”又是一個沒有打通的電話,“許多人他們不願意參加篩查,有的人最起碼通知了十幾遍才去,婦女動員的工作很難做。”小林很無奈。

為了能勸說村裡的婦女參加醫院免費的兩癌篩查項目,白天,村醫小林會在醫院安排協調工作,夜晚則在愛人的陪伴下走遍田間和小巷,一家一戶地去敲門。

在面對許多婦女說出“不去”二字的時候,小林也不會放棄,依舊選擇進一步的動員,“我們貓山村現在全鎮婦女篩查總人數雖是縣裡第一,但是遠遠不夠,我覺得還是要用心和行動去感動老百姓,讓更多的人加入篩查的隊伍中。”這是小林一直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她動員婦女的一番說辭。

好不容易,多次勸說下,有的婦女鬆了口答應第二天去醫院。然而,在第二天,前一天動員過的婦女依舊沒了蹤影,這時候,她還得開著小電驢順著婦女家的地址再次尋過去。

“我不去!”到了婦女家,依舊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

“你為什麼不去啊,不要怕害羞嘛,這個做了對你有好處的,早點發現可以早點治療,晚期都是醫不好的,你曉得嗎?”小林也是不依不饒,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好不容易,勸了一個多小時,在她和婦女丈夫的合力勸說下,這名婦女口頭上答應了。小林知道沒個幾次勸說,婦女們是不會去的。

這樣的場景讓曾經做肺癌篩查工作的志願者劉韜很有感觸。劉韜告訴39深呼吸,曾經,他們的篩查項目進入福建寧德市古田縣後,雖然從1000多個人中篩出來了幾十多例高危肺結節患者,但最後真正來複查的人,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醫生堅持打了很久的電話,這些人也不願意過來複查確診,他們覺得晦氣。”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發現肺結節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排除肺癌。/ quanjing

而剛開始在河南新野進行篩查時,他們也碰到了與張穎同樣的問題,很多人不願意來參加免費的篩查。“每次都需要醫院、政府、媒體三番兩次的宣傳呼籲,發傳單,才會陸陸續續有人來。”劉韜說。

就算有時候哪怕是專家親口做宣傳,也很難成功。劉韜聽說,某專門做肺結節診斷的鄭州中心醫院副院長曾在醫院門口遇到了一個出租車司機,眼看著司機抽菸非常兇,滿車的煙味,他便親自去對司機做宣傳:醫院有個免費的肺癌篩查項目,問他要不來查查?誰知,司機看傻子一樣望向看他,理都沒理他。副院長無奈之下,拍著胸脯跟司機保證說,自己就是這裡的醫生,不收錢。

然而,儘管如此,司機依然不信。“在司機看來,癌症篩查很晦氣不說,還容易陷入騙局,他怕一不留神就被騙得傾家蕩產。”劉韜談道。

也難怪司機會有如此心理。在過去,經濟不發達的時期,許多企業藉著各種篩查的名義進入小區,下到基層,以健康的噱頭騙居民購買各種保健品。有的推銷床,有的推銷枕頭,有的推銷鞋墊,有的推銷牙膏……長此以往,居民的信任感漸漸被磨滅了。

如今,在基層的村民看來,不如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活著。

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婦女不去篩查總有各式各樣的理由,一名負責的村醫,可以說是改變了這個家庭的命運。在負責任的村醫助力下,在所有項目組成員的努力下,也有不少人成為了癌症篩查的受益者。

在2017年8月,到醫院複診的張小蓮聽醫生講在不遠處的習水縣婦幼保健中心正在做免費的兩癌篩查,醫生建議她進行轉診。最終經過病理分析後,被確診為宮頸癌。拿到確診通知的張小蓮及時進行了手術治療,避免了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我們第一次見到張大姐是在她家的庫房,穿著一件粉色短袖上衣的她臉上很少有笑容,全程坐在椅子上和我們聊天。那時的張大姐正在術後康復期,每天到了傍晚身體還是會非常不舒服,狀態看起來很讓人揪心。”張穎介紹,患病給張小蓮一家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兒女也沒辦法放心出去打工。但2018年,再次去張小蓮家裡探望,大家都不敢相信兩年間看到的張小蓮是同一個人。

張小蓮如今已經可以忙前忙後一刻不停,臉上氣色也好了很多,有心情收拾屋子,能照顧上面的老人,也能顧得上下面的小孩,還能幹點農活。張小蓮從家裡的病秧子重新成為了重要的家庭角色,孩子們安心出去打工,收入也好起來了。張小蓮在聊天中屢次告訴張穎:“我沒得事了,我真的好了”。

而在2017年,讓張穎印象比較深的是村民鄭大姐。“鄭大姐很能幹,起早貪黑幹活,養了2頭牛和20多頭豬。由於當時忙於造新房子,她一直以此為由不願意抽身去參加篩查,好在村醫來動員了十來次才鬆口。”比較幸運的是,鄭大姐被檢查出來宮頸癌早期,治療效果好,雖然治療後時不時會腰痛,比較容易累,但因為家裡有三個孩子,她想早點康復,多賺點錢,很配合治療。

同樣是項目受益者,小巧也是在2017年被篩查出患有宮頸癌,並在當年做完手術,目前,小巧還在持續吃藥康復階段。由於生病抵抗力不太好,天氣變化整個人就很難受。張穎發現,2019年再次與小巧見面最大的變化是,小巧之前因治療而剪掉的一頭長髮,又蓄起來了。小巧生病後也很感慨,但也感恩及早發現和治療。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中國與德國、美國、日本健康體檢滲透率對比。/ 圖:中國產業信息

“我現在只想開心地好好活!”還沒走近陳英家,張穎老遠就能聽到小朋友們歡樂的玩鬧聲,間或飄來一陣陣飯菜的香味,熱鬧中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頗令人羨慕。說起當初為什麼會去參加篩查,陳英仍心懷感激:“只要帶著身份證,特別簡單方便,村裡的人都約著一起去。”

陳英是2018年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疑似病例中唯一確診的一例,萬分慶幸的是病情發現得及時,家人們迅速聯繫了醫院,進行了積極的治療,陳英恢復得也不錯。“我現在只想開心地好好活,把病養好了,把這個家照顧好了。生活壓力肯定有,只要一家人健康平安,比什麼都強!”

今年陳英帶著兒媳一起報名參加了兩癌篩查,也主動跟其他人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帶動更多人來參加篩查。

德國前衛生部長德烈埃·費舍爾曾說過:“一個世紀來,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不想抽到癌症這手“爛牌”,就得勤翻體檢的“牌子”,加入篩查行列,及早排查重疾。

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重視癌症篩查,可拯救一個家庭

臺灣推行的“四癌篩檢”。/ 醫脈通

39深呼吸相信,癌症篩查項目走進鄉村,想要帶去的不僅是一次篩查,而是改變更多看不見、摸不著卻又根深蒂固的東西。在這漫長的旅程中,難免遇到了天南海北,形形色色的人,但她們有著與所有人共同的目標,正在和我們一起影響著身邊的人,當熒熒之火照亮一個又一個角落,所有人便能在微光裡找到一條新的前路。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