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宋太祖“寧要貪官,不要清官”,黃袍之下隱藏的自私與怯懦


宋太祖“寧要貪官,不要清官”,黃袍之下隱藏的自私與怯懦

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讓大家津津樂道,傳為美談。似乎不費什麼勁,就把武將們的兵權給剝奪了,令人有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但實際上,宋太祖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即腐敗的代價。

從國家或者民族利益來看,應該說,這是宋太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錯誤。且不說,讓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將靠邊站,自斷雙臂,以致後來飽受外族欺凌與蹂躪。單就釋兵權這件事所開的宋朝腐敗之風氣,其後果就真的很嚴重。

一,以腐敗換兵權,給武將頒發“腐敗通行證”

史載,宋太祖曾開導眾武將說:“人生苦短,白駒過隙。眾愛卿不如多積金寶,廣置良田美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如此,君臣之間再無嫌猜,可以兩全。”這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只要眾將不掌兵權,對皇帝不構成威脅,其他一切都好說,想幹什麼都可以。

由此可見,宋太祖在“釋兵權”時,表現得非常慷慨。

當然了,是慷國家、民族之慨,用《宋史 ● 石守信傳》的原話說就是“賞賚甚厚”,給眾武將開出了極為優厚的價碼。

武將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失去兵權,它所換來的則是皇帝金口許諾的奢侈與享樂,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無非就是宋太祖“以腐敗換兵權”而已。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宋太祖給整個武將集團頒發了一張“腐敗許可證”。從這以後,有了這種許可證,武將們都可以“理直氣壯”地進行腐敗。

據史料記載,太祖的武將們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貪財好色之徒。如石守信“累任節度,專務聚斂,積財鉅萬”;王全斌“破蜀日,奪民家子女玉帛”,縱兵大掠蜀中,以致引發持續多年的蜀中之亂;崔言進“頻立戰功,然好聚財貨,所至無善政”。張鐸“州官歲市馬,張鐸厚增其直而私取之,累至十六萬貫”;曹翰“談冒貨賂”等等。

必須指出,這些武將在早些時期並不想貪汙,但因為害怕過於潔身自好進而被宋太祖懷疑有不臣之心,於是便只好“腐敗作秀”,故意裝得自甘墮落的樣子。石守信原本是一名仁將,一向重義輕利,但自從“釋兵權”之後,開始追求聲色犬馬、瘋狂斂財。對他這一角色的轉變,《宋史》如此評價道:“

豈非亦因以自晦者邪?”

而另一位武將王全斌,史書上也說他以前一直表現很好,為人素來“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眾,軍旅樂為之用”,可是釋兵權之後,他竟然像換了個人一樣。攻破蜀國之日,竟然自己帶頭,放縱部下擄掠川蜀百姓,搶奪民女,以致民怨沸騰、強盜橫行。

“侵侮憲章,專殺降兵,擅開公帑,豪奪婦女,廣納貨財,斂萬民之怨嗟,致群盜之充斥”

很顯然,王全斌的這種反常舉動也是為了自汙求保。因為,攻克後蜀之功太大,自己的威望也瞬間升至無以復加的程度,到了這種地步,宋太祖已經賞無可賞。如果不來一次聲勢浩大的“自汙”之舉,指不定自己會有什麼不好的下場呢。

由此可見,這些武將雖然都是行伍出身,但也很有政治敏銳性,能混到如此之高位,說明都不是“豬腦子”。


宋太祖“寧要貪官,不要清官”,黃袍之下隱藏的自私與怯懦

宋太祖

二,打開腐敗的潘多拉魔盒

如果說,最初由於宋太祖的誘逼,有很多武將一時情非得已,在貪汙腐敗時還有些作秀的成分;那麼,久而久之,由於人性中普遍潛在的貪婪、享樂等弱點,便會徹底釋放出來,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對貪腐也漸漸習以為常了。

由於有言在先,對武將們的貪墨腐敗,宋太祖是儘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做到能不說盡量不說、能不管儘量不管的地步,有時,武將在這一方面做得實在太過分了,必須要處理的時候,最後時刻也儘量高抬貴手、手下留情。

有個叫王繼勳的武將,是王皇后的胞弟。據《宋史● 王繼勳傳》記載,這位國舅爺性情殘暴,貪財好色、“專以臠割奴婢為樂”的食人魔王。為了防止洩密,將這些奴婢關在一個屋子裡,人在做天在看,一天下大雨,那屋子的圍牆倒塌,大量奴婢逃出牢籠,跑到宋太祖面前告御狀,把王繼勳駭人聽聞的罪行全都捅出來了。

據說,宋太祖“大駭”之下,對王繼勳判決得挺狠:“削奪官爵,勒歸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但最終的結果是雷聲大、雨點小,還沒等小舅子王繼勳到達流放之地,宋太祖又改任他為西京洛陽的行政長官,到任之後,更加有恃無恐,變本加厲地發洩自己殘暴的本性,開始吃人了,“強市民家子女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食之,而棺其骨棄野外。”人販子和棺材鋪商人日夜進出王繼勳府中。

老百姓有了上次告御狀的教訓,對上訴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只能聽天由命,任其宰割。據統計,直到宋太宗在位王繼勳被處死時,僅在開寶六年到太平興國二年這短短的五年時間,王繼勳前後殺掉和吃掉的奴婢就多大一百多人。這樣一個食人惡魔,如果不是宋太祖的有意庇護和縱容,絕對不敢這麼放肆。

還有一個例子,鎮守關南的大將李漢超強搶民女為妾、借老百姓的錢不還一事,宋太祖也是對這位武將竭力包庇縱容。當受害者親屬進京告狀時,宋太祖對受害者家屬說:“漢超,朕之貴臣。汝女為之妾,難道不比為農婦強?假如沒有漢超在關南,汝家尚能保住所有財物嗎?”

於是,對告御狀者訓斥一番,命人將其遣送回鄉,而對李漢超強娶民女為妾及不還錢一事毫不追究,只是叫他注意一下影響。

宋太祖為了安撫那幫武將,不但賞賜給他們大量財物,還與他們進行聯姻。例如,將妹妹燕國長公主嫁給高懷德,女兒延慶公主、昭慶公主則分別下嫁給石守信之子和王審琦之子。顯然,這種婚姻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是對失去兵權後的武將們的一種籠絡、安慰與補償。但凡事有利有弊,對大宋王朝來說,這無異於自毀長城,從長遠來說,未變代價有些大。

三,歪理邪說,放縱文官貪汙受賄

對武將們的“恩寵”,還可以讓人理解,但是宋太祖對文臣腐敗的縱容,更加讓人大跌眼鏡。據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開寶五年,宋太祖要宰相趙普為他引薦一位有軍事才華的文官去擔任武將之職,趙普將時任彭州知州的辛仲甫推薦給他,宋太祖在親自“面試”後,便將他提拔為四川兵馬都監。

宋太祖之所以要提拔一位文官為武將,顯然有他的考量,事後他對趙普解釋說:“

朕令選儒臣幹事者百餘,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這話的意思就是就算一百個文官貪腐,它所帶來的危害,也沒有一個武將造成的危害大。

僅僅因為“五代藩鎮殘虐,民受其禍”就得出這樣一個“文官優於武將”的歪理邪說之結論,顯然是犯了以特殊性代替了一般性的錯誤。宋太祖對這一結論深信不疑,並將它固化為“偃武修文”的祖宗家法。

也許是受到這一歪理邪說的影響,宋太祖對文官們的貪汙受賄行為顯得很大度,即使是案情查實、人贓俱獲,也只是一笑了之,並不追究,最典型的莫過於那樁歷史上有名的“趙普受賄案”。


宋太祖“寧要貪官,不要清官”,黃袍之下隱藏的自私與怯懦

趙普

據《宋史● 趙普傳》記載,一天,宋太祖突然造訪趙普府邸,看到桌子上擺放了“十瓶海鮮”,就問趙普這是何物。趙普說是南越王送過來的海鮮,宋太祖一聽是海鮮,就想嚐嚐,說:“此海物必佳。”當即命人開啟,結果發現,這哪是什麼海鮮,這十個瓶子裡裝的都是“瓜子金”。

見此情景,趙普一時非常惶恐,當即向宋太祖辯解說:“臣未發書,實不知。若知之,當奏聞而卻之。”臣不知道這裡面是金子,要是知道,絕對不會收的。

宋太祖心知肚明,笑著說:“但取之無慮,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耳。”金子你就拿著吧,南越王以為國家大事都有你做主,所以才送給你的。

後來,趙普在京城建了一座豪宅,就是用了這些金子修的。當御史中丞雷德驤彈劾趙普“強市人宅第,聚斂財賄”時,宋太祖不但不去懲治趙普,反而斥責雷德驤說:“你難道不知道趙普是我社稷之臣嗎?”說完命人將他在大殿中拖行了幾個來回。然後再警告他以後不要管這類事,說這次暫且饒了你,這件事你也不要告訴外人。

四,打壓清官,寧要貪官,不要清官。

如果說對貪汙受賄、違法亂紀的官員不去追究,是感念他們的功勞;但是對那些奉公守法、一身清廉的官員進行打壓,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楊光美是北宋名將,曾經在青州北海縣為官,為人清廉,真正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而深受百姓們的愛戴。所以,當他離任時,數百名百姓自發來到京城請願,要求楊光美繼續擔任北海地方長官。

按照常理,宋太祖應該要答應百姓們的這一善意請求,同時對楊光美這樣的好官進行嘉獎一番吧。可是,誰知道,宋太宗對楊光美既不表彰嘉獎,對青州的百姓請求也是斷然拒絕,下詔令百姓離去。那些上京請願的百姓不甘心,不肯離去,於是,宋太祖下令鞭打領頭的人,結果,硬是把一樁喜事辦成了喪事。

由此可見,宋太祖內心並不喜歡那些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自從還下令,地方官任期滿了之後,當地百姓不得向朝廷請求地方官留任,寧要貪官,也不要清官。

縱觀歷史,功高蓋主者,過於清廉正直之人,反而會被殺,如岳飛;而晚年貪腐享樂者,卻可以得到善終,如唐朝郭子儀。有時候真覺得,宋太祖有時候表現得仁義,並不是真的“仁義”,只是為了抓住臣子們的把柄,好控制而已。

宋太祖是個精明之人,走的每一步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和用心,“文臣優於武將論”也好,“清廉官員要不得”也罷,這些看似有悖於常識的反常舉動,都是一種帝王御人之術而已,說白了,追根到底還是他那黃袍下的自私與怯懦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