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任性黃河不專一,想怎走就怎走,東營入海口太短暫,形成才150年


有句唐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大家都知道,但這入海流之處在哪裡呢?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9月自駕游來到了山東北部的東營,這裡就是現在的黃河入海口處,但這個入海口並不是唐朝“入海流”的那處描寫之地。

下高速導航黃河入海口,直接引導到了“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這裡其實距離東營市還是挺遠的,周圍也很荒蕪,除了鹽鹼灘塗就是溼地保護區,並沒有什麼城鎮與村莊,一路上道路寬廣,很好走。

中國有幾條大河最後入海,形成的三角洲,其中長三角、珠三角都成了著名的富庶之地,這裡土地肥沃,人口眾多,不僅擁有城鎮,也形成了很多大城市,如上海與廣州。但黃河入海口怎麼沒有形成富庶的“黃三角”呢?甚至大一點的城市都沒有。

這是因為黃河太任性了,它的形成過程中多次改道,不僅帶來水患,也出現了黃河走向不規矩,無法把控局面,而黃河沿岸下游的哪一座城市不被它覆蓋或拋棄過呢,最後的黃河入海口更是變來變去,沒有定性了。

黃河入海口的最後一次改道是1855年,這次黃河改道經由山東東營進入渤海,所以現在黃河三角洲的歷史只有150餘年。而現在具體的黃河入海口時間更短了,是在1976年5月才形成的。

現在的黃河三角洲,它以利津為頂點,北到徒駭河口,南到小清河口,呈扇狀三角形,面積5.450平方公里。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它在上游流經黃土高原時,攜帶了大量泥沙前進,所以很容易造成河道的擁堵,自己不能繼續走自己的路,也就不定性的變來變去,而今天的黃河入海口就顯得太年輕了。

現在的入海口形成短暫,而這些年黃河入海口的水量又減少,並經常旱季斷流,這樣又造成海水容易倒灌,黃河三角洲的土壤與水質都不好,土地鹽鹼化卻很嚴重,所以黃河三角洲現在並不是富庶地區。黃河每年裹挾著10多億噸泥沙注入了渤海,年均造陸3萬畝左右,黃河三角洲的範圍擴大很迅速。


由於黃河水量不穩定,河床泥沙淤積嚴重,下游黃河也是無法通航,沒有運行能力,也限制它的作用和功能,而入海口又是淺海,不適合海港建設,這樣形成規模城市就不容易,河運、海運都不行。

東營黃河口雖然形成只有150年,但這裡的生態資源豐富,也是動植物的天堂,有各種野生動物1524多種,其中包括271種鳥類,數量達數百萬只,有“鳥的樂園”之稱,僅丹頂鶴、灰鶴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珍禽就有15種。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現在是國家4A級旅遊,門票是60元,另外景區的區間車票是25元。我到的是下午,匆匆忙忙遊覽了3個小時,當時因為黃河水大,碼頭被淹沒,無法上船去入海口看“黃河入海流”,只能坐景區大巴車,灘塗上走了一圈,並沒有看到黃河入海後與海水形成涇渭分明的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