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吉山秀水展新顏——從數字經濟看吉水變化

曾經,這裡的清風吹開了楊萬里的映日荷花;曾經,這裡的明月吟誦過解縉的《永樂大典》;曾經,井岡星火在這裡播下紅色基因;如今,改革的春風,推動這裡邁向康莊大道,滄桑鉅變70年,吉水大地“換了人間”。

70年來,吉水人民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中央、省、市的親切關懷下,奮發圖強,求新思變,銳意進取,激發了發展新動能,全縣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譜寫了吉水發展的華彩樂章。

日月換新天 繪就精彩亮麗畫

狹窄破舊的小城,現在已是水繞青山、城水相依的美麗現代的濱江新城;低矮破舊的土坯房被美麗鄉村取代,城鄉處處是新景,新時代吉水城鄉面貌展現一幅美麗畫卷。

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吉水開啟了“雙向對接、跨江融城”的新篇章,大力完善市政功能配套,城市防洪路堤結合工程、吉陽大橋、文峰大橋三大涉江工程順利通車,城區兩江五橋齊架,天塹變通途。主打“生態宜居”品牌,致力構建“大吉安”副中心城市,老城區改造升級,城北新區拓展延伸,城南片區完善提升,金灘新區組團發力,灘塗之地崛起新城。城區面積由上世紀80年代的1.8平方公里拓展到現在的18.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由上世紀80年代的1.95萬人增到現在的18萬人。著力打造精品小鎮、特色小鎮、商貿重鎮,城鎮面貌全面提升。爭創省級文明城、爭創國家衛生縣城,更是成為廣大市民的行動自覺。立足“全景吉安、全域旅遊”戰略,吉水緊密結合脫貧攻堅、安居工程、清潔工程、富民產業發展,全縣建成2351個美麗鄉村點,臥虎嶺、葛山、孔巷等一大批精品鄉村已然成型。巧借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契機,雙重任務,雙線作戰,100個獨具廬陵風格的移民新村成為亮點,移民幸福生活大步向前邁進。

事業步步高 譜寫激情澎湃詩

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遊興縣。吉水工業從一片空白,到重點突圍,迅速崛起;農業從低產落後,到現代農業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文旅產業加強融合,蓬勃發展。在改革開放的風雲中,吉水始終以開拓者的姿態,當改革的促進派、實幹家,譜寫了一首激情澎湃的壯麗詩篇。

在城南工業園、八都工業園的基礎上,2003年7月啟動建設城西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園區重點圍繞軍民融合、電子信息、林化香料、綠色食品和裝配現代產業等“1+4”主導產業,2018年規模工業增加值計41.7億元。農業邁向現代化。該縣農村耕地面積由1978年的69.9萬畝增加到了80萬畝,總產量由3.36億斤增加到12.9億斤,畝產由326斤增加到920斤,多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加快多業態、多主體的三產融合發展,井岡蜜柚、稻(藕)蝦共作、有機蔬菜產業、生態水產、林下經濟、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產業蓬勃發展,農業產業加快邁向規模化、生態化、品牌化。文旅加速大融合。積極策應“全景吉安、全域旅遊”戰略,以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為旅遊集聚“核心”區塊,楊萬里公園、桃花島、吉湖庫區、燕坊古村、大東山景區等景點互為呼應,文旅景觀集群正在形成。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49年的78∶4.1∶17.9調整為2018年的15.6∶40.3∶44.1,逐步形成了由一產主導向三次產業共生演進的新格局。

破浪奮進時 奏響幸福和諧曲

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初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吉水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工業崛起、跨江融城、旅遊興縣、農業富民“五個主戰略”,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費水平明顯改善,人民福祉持續增強,奏響了一支幸福和諧曲。

隨著一系列減輕農民負擔、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民生保障等中央惠農惠民政策落地,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舉措帶來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2018年,全縣農業總產值43.3億元,是1949年的289倍;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2元,是1978年的68.5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36元,是2011年的2.04倍,年均增長10.7%。2018年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為37.1%、28%,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城鄉居民生活幸福指數明顯提升。全縣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公路里程達2400多公里。脫貧攻堅、文化教育、醫療保障、法治吉水、平安吉水、文明吉水成效明顯。

吉水,山環水繞,和美協調。隨著“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跨越式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著力打造江西后花園、吉安中心城市北門戶、吉泰走廊中閃耀明珠,吉水,這座充滿活力的江南古縣,搶抓歷史機遇,正沿著既定目標,科學發展,跨越趕超,闊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