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80年代懷舊畫面:打火機有人修,賣豬肉場面豪放


80年代,街頭有很多經典畫面,帶有深深的時代印記,現在多數已經看不到了。很難想象,現在街頭的生意人,有騎著自行車做小買賣的。在當年,這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其餘成為歷史的畫面,還有很多。

一家理髮店,牌匾是麗絲髮屋。名字挺時尚,門面房卻極不相稱。租用的幾十年的老房子,外頭幾個賣麵點的小攤子,遠處看去還以為是換麵條的呢。裡頭的裝修,自然也是很簡陋,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估計就是牌匾上的時尚女郎頭像了。

街頭賣風箏的,大蝴蝶造型,樣式不如現在的風箏花哨,工藝製作卻是沒得說。歷史上作為一項傳統的民間娛樂項目,扎風箏由來已久,民國時期還有不少出名的老藝人。拋開娛樂性來看,當年這些風箏還說得上是藝術品呢。

讓人詫異的是,80年代街頭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行業。鏡頭下的這位小夥子別出心裁,在街頭做起了修理打火機的營生。現在的打火機,一塊錢一個,壞了可沒人會去修一修。三四十年前,家家戶戶用火柴的還有不少,打火機還是挺稀罕的。價格高用得少,自然也就有修理的價值。

同樣成為經典畫面,活在老一輩腦海中的,還有街頭賣豬肉的場景。菜市場上一根長橫樑,一字擺出去十幾塊新鮮豬肉,遠處看去蔚為壯觀。當年賣豬肉,大致就是這麼個樣子。大型商超?當年小城市還真找不出來幾個。

街頭的個體戶商店,售賣的商品雖然不少,種類不多。為了營業額,在售的都是時下大眾需要的生活用品。在此之前,村裡常見的都是供銷社。夏天一把電風扇,足夠老人們排隊排半天。還有一些例如門市部之類的商業網點名字,不知道多少人經歷過?

民以食為天,唯一傳承不衰依舊常見的行業,估計就非飲食莫屬了。流動經營燒雞熟食,一輛推車在80年代是少不了的。人工移動,沒有現在的電動三輪方便。看上去不夠高大上,那時候的衛生服務還是很不錯的。每個個體戶基本都會穿上一件白褂子,缺斤短兩也不會有。看了這些,有沒有很懷念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