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寫在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獲批之際(上)

挺進發展新高地

写在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之际(上)

11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將山西太谷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為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在這個很重要、很特別的時間節點,我們推出《寫在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獲批之際》(上、下),回顧、盤點一路走來的歷程,從山西農谷戰略的提出,到晉中農高區的落地,通過講述期間這片土地上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故事,展示這段辛苦又富有亮點的奮鬥過程。敬請關注。

挺進發展新高地

——寫在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獲批之際(上)

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發佈。11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將山西太谷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為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這是一片改革創新的希望田野。黨中央和國務院賦予晉中農高區加快創新發展的重大使命,對於提高山西乃至中部旱垣地區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一個事關長遠的戰略機遇。我市將立足於有機旱作產業技術高端、引領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有機旱作”是破解我國北方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要方向。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明確指出:“要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路子,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使有機旱作農業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

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用高科技引領旱作農業發展,努力做好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兩篇大文章,從“十個突破”到十條意見,省委書記樓陽生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山西農谷戰略實施。

在建設過程中,我市聚焦“十個突破”、建設“兩高地一平臺”、推動“1+10+X”創新融合發展。

回顧過往,山西農谷戰略從孕育到誕生,再到晉中農高區落地,這一頂層設計始終緊扣鄉村振興發展脈搏,刻印著深化轉型綜改、實施創新驅動的烙印。這既是新時代山西省、晉中市推動形成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改革創新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建設山西農谷新高地

晉中走在前面

功能食品功能農業研發高地、農業科技創新高地、技術集成示範推廣平臺、全省特色現代農業的新引擎——作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山西農谷在藍圖初繪時,就有清晰的戰略定位。

太谷縣農科資源豐富、農業條件良好,2015年10月30日,時任省委副書記樓陽生首次提出,要把太谷建成山西農谷,發展綠色、生態、高效、特色化農業。這個思路為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提出了要求。

2016年11月11日,省政府常務會議落實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通過了在太谷全縣域內建設山西農谷的初設方案,山西農谷建設正式上升為省級戰略。

隨後,省政府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山西農谷的指導意見》《支持山西農谷建設若干政策》,在土地、科技、人才、財政、金融、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了山西農谷最寬廣的發展空間。

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晉中、對太谷的高度信任與重託——以國際視野審視,以國家標準建設,以省級戰略推動,三年來,晉中市以一往無前的精神,舉全市之力推動山西農谷建設,特別是把省級農高區建設和國家農高區升級等重點事項緊緊抓在手上,專題研究、專班推動。

副省長王成在擔任晉中市委書記時,多次深入調研,專題研究策劃,推動農谷高擎新發展理念,先行先試,在技術示範、體制機制等方面形成可複製的經驗模式。

市委書記趙建平、市長常書銘親自帶隊,多次外出招商引資,瞄準國內行業領軍企業,推動山西農谷加快引進大項目、好項目,提升產業集聚度。

在此基礎上,晉中市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堅決破除制約農谷發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共同打造一流市場環境,為農谷發展減負鬆綁,加持助力。

豐富平臺內容——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獲批後,晉中市按照科技部要求,迅速成立了由時任晉中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建平任組長的山西太谷升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升建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規劃方案編制工作。

實施品牌引領——市級層面設立質量品牌創新600萬元專項資金,利用晉中市首屆特色農產品博覽會交易平臺,為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促進谷城院一體化發展——市級出臺《晉中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細則(試行)》,將創新券所需資金列入市財政預算,重點支持山西農谷創新平臺建設和創新活動開展。

突出輻射帶動——在市委書記趙建平的倡議下,山西農谷與晉中市各縣(區、市)開展“1+10+X”創新融合發展,帶動全市現代農業整體提檔升級。在此基礎上,山西農谷先後與天鎮、孝義、陽城、廣靈簽署協議,在科技支撐、人才支持、基地建設、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形成融合發展、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加速培育發展新動能

高科技打造高平臺

“要圍繞農谷功能定位和主導產業,實施一批科技創新項目,打造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建立一批示範基地,推進一批農業產業化項目”,時任省長樓陽生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創新棋子落,農谷全盤發展氣象萬千。

農谷生物科技研究院、智慧農業裝備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張繡樺給我們展示了一款小型智能水肥一體機。這套設備是他們的第五代產品,可在手機或電腦上操控,可以從根本上消除管道肥料沉澱,使肥料準確送達植物。

“創新賦能”,農谷生物科技研究院無疑是先行了一步。

“其實,不只是農谷生物科技研究院,在省級戰略的帶動下,一批國家級項目成功落戶山西農谷,全國頂尖科研院所、行業領軍企業匯聚太谷,我們已經贏得了發展的‘先手棋’。”山西農谷管委會主任、太谷縣委書記劉偉說。

2018年5月,山西農谷番茄小鎮玻璃溫室建成。作為亞洲最大的單體獨棟全環境智能控制玻璃溫室,番茄小鎮用現代化農業理念進行種植,截至目前,番茄種植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

去年底,“遇見蔬果型番茄”新品上市,櫻桃串番茄、梅里亞番茄、太陽番茄、拉夫公牛番茄等全系列產品精彩亮相,一次簽約額達2300萬元。春節期間,產品搭乘冷鏈運輸,走進上海、深圳、重慶、杭州的大型超市,203克番茄的售價達到8.8元。

以全域化、全要素、全產業方式進行佈局的山西農谷,加快構建研發高地、人才高地、創新高地。

構建產業化、智能化融合體系——建成巨鑫數字農業等示範點,實現了育苗工廠化、管理自動化、產品可追溯;生豬養殖智能化應用起步,農信互聯智能豬場實現了調溫、調溼、通風、採光、採食智能化管理,每頭能繁母豬年產仔成活數25頭以上,高出行業水平40%。

構建了生產和服務融合體系——“豬聯網”平臺30餘家核心企業入駐農信商城,累計交易額近35億元,累計發放貸款4.6億元;整合阿里巴巴、農信互聯、布瑞克、樂村淘等建成山西農谷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為全省現代農業提供全方位數字化服務。

營造人才創業新環境

人才驅動激發創新源泉

截至目前,已有雜糧、精準農業、設施園藝、大豆優種等領域的8個院士工作站落戶農谷。這種便利得益於山西農谷實施的“人才引進”方式創新。

“要緊扣科技創新這一核心和靈魂,統籌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打造我省特色現代農業的新引擎。” 2017年4月12日,時任省長樓陽生在太谷縣調研山西農谷建設進展情況,併為山西農谷管委會揭牌。

“科技創新是農谷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昭示著樓陽生重才、愛才、求才的意志和決心。他反覆強調,要為農谷吸引集聚高端創新型人才、現代農業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搭建平臺、創造條件。

近年來,山西農谷堅持國際視野、著眼高端人才,依託山西農大和省農科院,採取“山西農谷+科研院所+專業團隊”模式,建設專家庫,開展院校合作,快速吸引農業領域頂尖人才向農谷集聚。

為支持人才引進,晉中市出臺《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扶持山西農谷建設辦法》,給予真金白銀的政策傾斜。

這些措施可謂“大手筆”:市級層面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3000萬元,重點向山西農谷傾斜。同時,就山西農谷引進人才起草《晉中市引進高層次人才獎補細則》,支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在招才投入、住房補貼、科研項目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300套人才公寓入住率達80%。

山西巨鑫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是政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的標杆項目,也是實施“人才飛地”的先行者。

從澳大利亞引進的尚勇進博士高度讚譽農谷建設帶來的勃勃生機。他說:“農谷這個地方充滿活力,具有創業做事的良好環境,不同學科的農業技術人員共同攻堅,往往會產生很多火花,而這些往往是創新的來源。”

2018年,當得知尚勇進合同期滿後主動要求長期留下來成為“農谷一員”,樓陽生十分高興。他說,科技創新是農谷建設的核心和靈魂,必須下大力築良巢,吸引更多的海內外創新型人才投身農谷建設。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人員湧向農谷,其中不乏年輕的身影。山西大學生“互聯網+農業”創新創業園由山西農業大學聯合學府星農業科技公司建設,目前已有60支大學生創業團隊在這裡註冊公司。

人才不斷來農谷創業發展,為農谷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強的後勁。截至目前,已獲批國家發明專利15項,承擔實施省級科研項目20餘個,累計在全省推廣科技成果1200餘項。

勇擔鄉村振興新使命

在十個方面形成突破

從政府引導到市場主導,“無形之手”怎麼用好?

從傳統動能向新動能轉換,應當怎樣佈局?

資金掣肘怎麼辦?土地不足哪裡找?

面對這些困惑,2018年2月5日下午,時任省長樓陽生在山西農谷現場辦公時指出,要勇擔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光榮使命,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加快推動農谷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突破,要從十個方面發力:加快功能農業(食品)研究院、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試驗示範基地等建設,在平臺打造上取得新突破。聚焦功能食品和功能農業,在產品開發上取得新突破。著力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在項目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深入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產學研融合、城鄉融合及產業化智能化融合,在融合發展上取得新突破。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在農村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圍繞功能佈局、產業承載、公共服務等,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在園區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創新“一城三園五區”建設機制,在農谷、大學城、農科院一體化發展上取得新突破。以國際視野、國家標準建設開發,在品牌塑造上取得新突破。大力積聚高端人才、科研團隊,在人才引進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面提升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在輻射帶動上取得新突破,示範引領全省鄉村振興。

目標定,方向明。

“向改革創新要動力,發揮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作用”,山西農大(省農科院)和山西農谷協同發展,他們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從項目安排、資源共享等方面推動谷城院深度融合。

項目資金一體化統籌,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為主要整合平臺,累計整合山西農谷專項資金、山西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資金達7100萬元,先後開展功能食品開發、現代農業設施裝備研發等科研項目。

資源一體化共享,深入探索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山西農大(省農科院)與山西農谷聯合出臺《大型科研設施與儀器等科技資源共享辦法》,共建農科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山西農大全省試驗示範基地和原省農科院26個研究所的資源,全部整合到山西農谷平臺共同發展。

去年,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農機局4廳(局)聯合發文,同意太谷比照貧困縣執行統籌整合使用財政資金的政策。

同時,省科技廳設立“山西功能農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山西有機旱作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重點支持研究發展兩個項目,將帶動山西農谷及全省功能農業產值達30億元以上,綜合效益提升20%至30%。

農谷必須姓“農”。從種苗到有機食品,從有機旱作到大數據,山西農谷加快佈局:

北方林果科技園,園藝植物脫毒與繁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與酒用葡萄良種創新中心建設完成。

先正達現代農業科技產業示範園,140個春秋棚種苗已經全部種植完畢,西瓜新品種已上市。

無病毒苗木繁育示範基地,小白鄉丹霞蘋果旱垣簡約栽培示範基地建設已完成果園定植任務。

新動能的發酵培養,需要“溫度適宜、空間理想”的載體平臺。經過三年努力,山西農谷以打造高標準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累計實施項目50多個,完成投資近5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度明顯提升。

在第六屆山西省現代農業博覽會期間,記者看到山西農谷展區的Logo展示牆上,集聚著近年來同農谷合作的一批國內、國際行業領軍企業的名字。山西農谷管委會農業科創部部長嶽俊青說:“農谷成為農博會永久會址,我們有了與省內外農業科技創新資源穩定的合作平臺啦!”

這是一個生機勃發的發展平臺——撲面而來的晉中農高區,是個嶄新的稱呼,預示著這片土地將承載起新一輪國家級戰略,只有全力跑出加速度,幹出顯示度,我們才能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高地上,迎來新的傳奇。(記者 張潤平 郝俊剛)

圖為鳥瞰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俊峰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