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川南行之米易剪影

關振多

10月23日9:45乘坐大巴車離開西昌,向米易出發。157公里,票價52元。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米易縣城)

汽車出了西昌沿著安寧河一直向南,受山脈的走向的影響,山溝子直直的,轉彎不多,京昆高速路面寬闊順直。兩岸的山依然很高,溝谷寬闊,山上和溝谷裡可以看見許多風力發電機的風葉鐵塔。

一個小時後到達德昌縣,距離米易還有一半的路程,大巴車沒有在這裡停車。

過了德昌縣,溝谷變窄了,河谷兩岸山體陡峭,山上的植被更茂密了,漫山的樹木茂密蒼綠,路邊偶見一簇簇翠綠的毛竹。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米易縣城河濱公園夜景)

安寧河的河面也在變窄,河水流量加大,道路出現了鑽山洞和過高架橋的情況,其中有兩段很長的高架橋,它們是懸在山體崖壁上建成的。足以見得山谷之狹窄,河岸之陡峭。

從西昌出來以後,可以看見一路的塑料大棚在這條大河溝裡延綿著,或許是因為這裡土地稀少,有限的土地要精耕細作的原因吧。

網上查閱資料:米易縣隸屬四川省攀枝花市,位於四川省西南角,具體是在攀枝花市的東北部,安寧河與雅礱江交匯部位。米易縣氣候屬於南亞熱帶為基帶的乾熱河谷立體氣候,四季不分明,河谷區全年無冬季節,秋春兩季相連,夏季長達5個多月。米易還是中國古代五帝中的第二位大帝顓頊的誕生之地,素有"顓頊故里·陽光米易"的美稱。

在中午11:50到達米易縣城,全程行駛兩個小時左右。

大巴車停在了客運站外面的道路旁,下車以後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看見一個叫做金龍賓館的旅店,它的門臉裝飾比較較醒目,進去得知是三層樓步梯,電梯房要到新區才有,為了下一步出行方便,就在這個旅店住了下來,雙人標間100元。

西昌到米易旅途不遠,沒有勞累的感覺,洗了一把臉,就上街巡視去了。

之前聽朋友說,去攀枝花旅居過冬不如在米易,米易的空氣好,水果蔬菜品種很多,物價和房租都比攀枝花便宜一些。

出了旅店門就是"城中街",這是一條繁華的舊城街道,路面很窄,兩旁都是小門臉的商鋪。瀏覽中走進一個農貿市場,看了一下這裡的物價,蔬菜裡的葉子菜也都是三、四元一斤,芒果六、七元一斤,火龍果四、五元一斤。醜蘋果和橘子10元3斤,不像朋友所講的那麼便宜。

米易出產的水果主要有芒果、火龍果、軟籽石榴、橙子、芭蕉、枇杷、草莓等,種類比較多。

米易特色美食是黃牛火鍋。

在街上買了幾個火龍果和兩個軟籽石榴,隨便吃了碗米線就回旅店休息了,待晚上再出來遊覽。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坪山村花海)

在網上查了一下米易的旅遊景點有幾個。

一是顓頊龍洞,石灰岩溶洞,網上評價:交通不便,洞裡道路太陡太滑,景色一般。大多數人沒看完就要返回,還有景區附近的商攤敲詐太狠。國內的溶洞去過許多,都是石灰岩地區形成的喀斯特溶洞,形式上大同小異,沒有太大的差異,這個景點就捨棄不去了。

二是海塔世外桃源,有一個人工湖,春天看油菜花和桃李花開的地方,現在季節不對,也沒有什麼景色可看的了,這個景點也放棄了。

三是米易梯田,最佳旅遊季節是秋末和春初,可以觀看梯田放滿水和開滿油菜花的景色。還是季節的問題,這兩種景色都看不到,好在景點距離縣城不遠,值得一遊。

四是縣城裡的河濱公園看夜景。

最終確定晚上去看河濱公園,第二天去看梯田。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米易太陽谷休閒園區)

米易縣城河濱公園

晚上六點上了橋東路,走了二十多分鐘就到了河濱公園旁的一條商業小吃街上,看了一下這裡也都是常見的的菜餚,特色美食的黃牛火鍋裡也是漂著一層紅辣椒油,敬而遠之不敢吃。遇到了一個叫做"傷心涼粉"的小店鋪,店內整潔乾淨,涼粉是豆麵做的,要了兩碗,吃完後感覺還是個辣。

米易的河濱公園是沿著安寧河而建的,從哪條街都可以進入公園的,來到公園時已是夜幕降臨了。

公園裡的人行道很寬敞,沿河一側裝著護欄,另一側是安裝了迷你燈的綠化帶。安寧河水面寬闊平靜,看不見流淌的水流,對面的樓房做了亮化裝飾,倒影在河水之中更是流光溢彩。漫步在河濱公園的步道之上,猶如仙境一般,美輪美奐。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米易太陽谷休閒園區)

公園裡的遊人很多,從衣著打扮上看以本地人為主,應該是晚飯後到這裡遛彎的吧。在公園南端入口處不遠的場地上,有幾撥人在跳廣場舞,還有不少人在打著撲克。

河濱公園漂亮、乾淨、舒適,是人們休閒的好地方,現在全國所有的城鎮都打造了自己的休閒娛樂場所,人們可以在這裡盡情地享受著和諧社會的幸福生活。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新山村鄉村客運站)

坪山村花海

10月24日,吃罷早點後,早早的就去看花海和梯田了。沿著"順牆南街"往下走幾分鐘的路,就到了米易縣城發往新山鄉的鄉村汽車站點。路邊上停著一溜小巴車,是發往不同鄉鎮的農村客運車輛。還沒有走近跟前,就有駕駛員過來詢問要去哪裡。坐上了發往新山鄉的小巴車,等了幾分鐘就開車了,是定點發車的。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新山村村委會)

米易縣城不大,小巴車出了城向著南偏東方向的山裡駛去。米易也是一個建在山溝裡的縣城,它的溝谷比較寬闊。道路兩旁都是塑料大棚和房屋農舍,大棚裡種植有千禧果,許多房屋門前栽有芭蕉樹和三角梅,景色如同海南一般。20分鐘以後到達新山鄉坪山村,車費5元。從縣城到新山鄉坪山村的道路平坦好走,半個小時一趟車。

米易縣新山鄉是一個傈僳族的民族鄉,鄉政府住地在坪山村。坪山村的村頭有一個叫米易太陽谷的休閒園區,這裡的坡地上種植了一片又一片的鮮花,都是些小碎花,有有紫羅蘭色和粉紅色的,不知道叫什麼名字,被稱作"花海"。這裡種植的花是不少,但是還達不到"花海"的規模,品種也顯單調了一些。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傈僳族少女)

園區裡有一泓湖水,湖邊是一小片人工鋪就的沙灘,沙子潔白細膩,幾株仙人掌科植物豎立一處,休閒廣場邊緣還有一條彎曲的小道和幾個別緻的造型。園區不大,整體上給人以清新浪漫的感覺,作為一個縣城在郊外能開闢這樣一個供市民出遊的休閒場所已經很不錯了。連拍照帶遊覽,在這裡遊玩了有半個多小時,然後在保安的指引下走進坪山村,找到了去新山村的候車場。

從坪山村到新山村乘客少,主要是往來兩地的村民,發車的次數也就不多,也許上下午各一趟,沒有固定時間,什麼時候坐滿了人,什麼時候發車。

在坪山村的停車場裡等候了將近一個小時,來了一輛開往新山村的小巴車,車上的乘客很少,司機又在街上繼續等候著,又過了大約半個小時,上滿了人才開車。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新山村廣場舞臺)

新山村梯田

通往新山村的道路全是大上坡的盤山道,急轉彎一個接著一個,山高坡陡,坐在車上都不敢往下看,心一直揪著。聽司機講這座山有1000多米高。後來在百度上查了一下,這裡地處橫斷山脈的龍肘山,村子的海拔高度由米易縣城的1100米上升至3300米,高差達2000米之多。

在這樣陡峭的山間公路上乘車,讓人膽戰心驚,不知道在沒有公路之前,在這麼高的山上居住的傈僳族人是怎樣上下山的。就這樣經過了20多分鐘漫長的煎熬之後,終於到了新山村,車費7元。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傈僳族先祖阿考)

下車後問司駕駛員什麼時間往回返,他說要去吃喜酒,大約在一點鐘左右才能往回返。我心裡想開車還敢喝酒,這車還敢坐嗎?他還告訴我們,從村委會往山後走就可以去看梯田了。這時已經是十點半鐘了。

新山村口有一個鄉村客運站牌,在這裡就可以看到路邊山體切面上的宣傳圖板和牆畫,都是以傈僳族人生活為內容的。

沿著路往前走就到了掛著村委會牌子的一幢小樓前,牌子的名稱是:攀枝花市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新山村。過了村委會就是村裡的傈僳族展覽室,在這裡可以看到新山村傈僳族的由來和發展的全部史料。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梯田觀景臺)

新山傈僳族鄉是四川省最為集中的傈僳族聚居地。他們大多是在明、清時代從雲南的麗江地區零星遷入四川境內的。

新山傈僳族鄉所在的龍肘山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殊氣候,因海拔的升高而由暖至冷,植物有闊葉林、混交林、針葉林、灌木林。

經過傈僳族人世世代代的勞作,在龍肘山溝谷兩岸山腰處,將有土壤的地方開墾出梯田,引來龍肘山上的水進行灌溉,這就是新山村梯田。梯田以種植稻穀、玉米、土豆、烤煙,油菜為主。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新山村梯田俯瞰)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攀枝花解放,新山傈僳族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但是他們仍然穿著特有的民族服裝,過著農耕式的生活。

進入新時期以後,政府加大了對這個民族鄉的投資,將其建設成為具有旅遊觀光性質的新型經濟村。

看完展覽往前繼續走就來到了一個廣場,這裡是村民活動的場地。廣場北端是一個用秸草裝飾成的舞臺,廣場的東側立著一尊身著黑色民族服飾的男子塑像,底座上寫著:傈僳族的先祖阿考。

在廣場的西南側有幾個穿著鮮豔的傈僳族服飾的女孩坐在那裡,可能是為遊客提供合影服務的,還有幾個中老年婦女在賣著水果。

穿過廣場,是山體的被陰面,坡度比較小,有樹林和零星的莊稼地。在一條小路旁的一根水泥線杆上拴著一塊木製路標,寫著:通往梯田。按著箭頭所指方向,時而穿過莊稼地,時而踏上水泥階梯路,一路下坡。行走中偶爾可見幾間村舍,房屋比較陳舊,有幾位中年男子村民聚在一處聊著天,他們穿的都是漢族的衣裳。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新山村梯田)

幾經彎轉走了二十多分鐘以後,來到了一片坡度比較緩的山坡上,山坡的下方是一片梯田,這就是新山梯田,也叫米易梯田,具體的說是: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新山村梯田。

能在棧道上參觀的梯田是建在一面山體北坡的半山腰處,一般山體的北坡山腰處坡度都比較緩一些,而且土壤堆積比較厚,有了土壤才能建造梯田。

遊人所站立的位置是在一條公路上,一個轉彎處的路面被加寬了,面對著梯田一側修了欄杆,可以站在這裡觀看整個山谷的全貌,這裡就是梯田觀景臺。

在觀景臺的路邊上有幾位傈僳族婦女在地上擺著一些核桃、松子等山貨出售著。觀景臺的兩側是通往梯田之中的棧道,是政府出資在梯田之中修的一道道之字形的棧道,以方便遊客觀光遊覽。

站在觀景臺上,可以俯視山坡下面的梯田,梯田向下一層層鋪展開來,這種錯落有致分佈的結構給人以優美的視覺效果。沿著棧道可以走到下方的梯田中去,從不同角度和層面觀賞那層層疊疊的梯田,在半山腰的梯田棧道途徑一處農舍,一位身穿民族服飾的姑娘在擺著攤出售山裡的特產,十幾只黑山羊在農舍前吃著飼料。

站在觀景臺和棧道上也可以向對面的山上看過去,四周的山很高,山體頂部是裸露的巖體和樹林,山腰處也有一片一片梯田和散落的農舍。

網上說,在不同的季節裡,梯田會呈現出不同的景象來,春季三四月份滿山都是金黃色的油菜花,非常漂亮,特別是在梯田注水的時候,盛滿水的梯田就像一面面鏡子,折射出藍色的光芒,景色非常壯美。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梯田棧道旁的農舍)

我們所看到的梯田裡是長得不太高的水稻,也有幾塊地裡種的是蔬菜,雖然沒有色彩斑斕的景色,倒也是藍天、白雲、青山、綠苗的,令人眼目一新。

佇立在觀景臺上,眺望著這被稱之為景色秀美、巧奪天工的梯田,不由得讚歎傈僳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能在這高的山上創造出這樣的奇蹟來。讚歎的同時更多的是感慨,在那漫漫的歷史長河裡,那些弱小的民族受著大漢族主義的壓迫,被迫來到這高山之上,經過千百年的勞作,才將荒山開墾成為梯田。他們付出的勞動是巨大和艱辛的,才使得自己得以生存,究其原因就是民族不平等造成的。

米易梯田,傈僳族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下載圖片·遠眺龍肘山谷)

凡是到過米易新山的遊客都說梯田好看,是傈僳族人民在高山上創作的精美畫卷。殊不知他們當初並不是為了要創造什麼美景的,只是為了生存不得已而為之。眼前的新山梯田就是傈僳族人民被民族壓迫的歷史見證。

解放以後,黨和政府制定了民族平等的政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傈僳族同胞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完梯田後,在觀景臺處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小巴車才過來。上車以後特意湊到駕駛員臉前聞了聞有沒有酒味,他說沒喝酒,哪能用生命開玩笑呢。小巴車從新山村直接開回到米易縣城,用時35分鐘,回到旅店15:30了。

在返回米易縣城的路上,看見路邊的牆體上寫著一條標語:各民族要像石榴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二日

於昆明官渡土橋村柏榮旅店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