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平涼市引進九名高級果業技術人才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4日電 據中國·平涼網披露,11月29日下午,冬日的北京寒風瑟瑟,而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行的平涼市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宣介會場,卻熙熙攘攘、暖意濃濃。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符紅兵親自推介引進人才,並向9名柔性引進的果品產業專家發放聘書,標誌著平涼市果業人才隊伍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平涼市是原國家農業部劃定的黃土高原蘋果生產優勢區和優質蘋果最佳適生區,經過近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市果園面積達到200多萬畝,果品產量達到210萬噸,果農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連續15年領跑全國主要產區產地收購價,“靜寧蘋果”品牌評估價值達到140.25億元,蘋果產業已成為推動農民增收、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柱產業。

  但是客觀地說,由於缺少高層次專家教授的“把舵定向”和“頂層設計”,我市果品產業發展仍然處於傳統的高投入、低產出發展階段,在發展理念、規劃佈局、栽培模式、體系配套等方面與先進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新模式、新技術、新措施應用不夠廣泛,市場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相對滯後,影響和制約轉型升級的瓶頸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正在全市果業發展急需高層次人才的情況下,市委組織部統一組織開展人才引進工作,9名國家重量級果業技術人才即將服務平涼大地,這是我市果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和喜事,必將為提升果業發展水平注入強大的不竭動力。

  宋維明教授是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兼任國務院學位辦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林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產業經濟、林產品市場與貿易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在世界林業經濟管理學術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韓振海教授現任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蘋果產業體系首席專家,長期從事果樹生理及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已主持或正在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20餘項,發表論文100餘篇。

  陳學森教授現就職于山東農業大學,兼任國家蘋果中心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成果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二審專家和全國蘋果種質資源研究的領軍人才。

  袁景軍教授現就職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長期從事果樹栽培和育種研究,先後參與主持國家科技部重大攻關項目3項,在大區學報和核心中期刊物等共發表論文38篇,在旱地矮化蘋果栽培技術方面取得許多重大科研成果。

  李丙智教授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果樹科學系副主任,曾兼任第八屆中國園藝學會理事、中國果樹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果樹栽培與生理、生態研究與推廣工作,在果樹優質、高產、高效方面的肥水量化、下垂枝修剪、果實套袋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毛志泉教授現任山東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研究提出的“蘋果連作障礙防控技術體系”已在全國蘋果主產區大範圍推廣,201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園藝學報》《生態學報》《中國農業科學》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

  劉天軍教授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高層次人才辦公室主任,兼任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是中國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後備產業經濟崗位專家,在農業技術經濟與項目管理方面成績卓越。

  邱昌鵬副教授、李威副教授現就職於中國農業大學,師從韓振海教授,長期從事果樹栽培研究工作,理論成果豐碩,實踐經驗豐富,是國內知名的果樹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