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平凉市引进九名高级果业技术人才

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4日电 据中国·平凉网披露,11月29日下午,冬日的北京寒风瑟瑟,而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的平凉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宣介会场,却熙熙攘攘、暖意浓浓。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符红兵亲自推介引进人才,并向9名柔性引进的果品产业专家发放聘书,标志着平凉市果业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平凉市是原国家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和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经过近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市果园面积达到200多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果农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连续15年领跑全国主要产区产地收购价,“静宁苹果”品牌评估价值达到140.25亿元,苹果产业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是客观地说,由于缺少高层次专家教授的“把舵定向”和“顶层设计”,我市果品产业发展仍然处于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发展阶段,在发展理念、规划布局、栽培模式、体系配套等方面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新模式、新技术、新措施应用不够广泛,市场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和制约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正在全市果业发展急需高层次人才的情况下,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开展人才引进工作,9名国家重量级果业技术人才即将服务平凉大地,这是我市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和喜事,必将为提升果业发展水平注入强大的不竭动力。

  宋维明教授是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办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产业经济、林产品市场与贸易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韩振海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苹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果树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已主持或正在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陈学森教授现就职于山东农业大学,兼任国家苹果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和全国苹果种质资源研究的领军人才。

  袁景军教授现就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期从事果树栽培和育种研究,先后参与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3项,在大区学报和核心中期刊物等共发表论文38篇,在旱地矮化苹果栽培技术方面取得许多重大科研成果。

  李丙智教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科学系副主任,曾兼任第八届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果树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果树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与推广工作,在果树优质、高产、高效方面的肥水量化、下垂枝修剪、果实套袋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毛志泉教授现任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研究提出的“苹果连作障碍防控技术体系”已在全国苹果主产区大范围推广,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园艺学报》《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刘天军教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是中国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后备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在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方面成绩卓越。

  邱昌鹏副教授、李威副教授现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师从韩振海教授,长期从事果树栽培研究工作,理论成果丰硕,实践经验丰富,是国内知名的果树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